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17 22:42:00
每經記者|王帆 每經編輯|董興生
10月17日,2023 CNBC全球科技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行。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國區主管葛辰皓在大會上分享了其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現狀與趨勢的看法。他提到,隨著外部障礙的逐漸消除,今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意愿非常強勁。但從結果來看,有一定規模、高質量的發行還是屈指可數。
左一為葛辰皓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今年以來,赴美IPO顯著回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了Wind數據,截至10月17日,今年共有禾賽科技、理臣中國、碩迪生物、量子之歌等24家中概股完成在美上市,首發募資總額達到7.33億美元,上市企業數量與首發募資額已大幅超過去年全年。
葛辰皓認為,目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仍面臨兩方面的挑戰。“第一方面是來自流程上,今年3月31日開始,赴境外上市的中國境內企業需要在證監會備案,這是一個新的流程,大家都在探索,確實也花了一些時間。從已獲得備案的企業來看,可以看到不同架構的企業備案還是跑通了。我相信隨著流程越來越標準化,盡管赴美上市多了一個流程,但是整體來說不會是一個實質性的障礙。”
記者查詢了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情況表(首次公開發行及全流通),截至2023年10月12日,共有107家境內企業提交了備案,其中擬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企業74家,擬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企業30家,擬在紐交所上市的企業2家,擬在瑞士交易所上市的企業1家。
葛辰皓提到,第二個挑戰來自投資人端。“投資人可能會對地緣政治、宏觀政策這些變化有些觀望。隨著中美之間逐漸恢復對話,今年下半年開始,已經有一些比較優質的項目在看窗口期。隨著這些項目逐漸登陸市場去‘打樣’,中概股也會慢慢地恢復。”
“如果把美股上市比作資本市場出海,那么現在海上首先升起的是宏觀變化。風云變幻莫測,海上天氣不確定性大,大家當然要關注天氣,與此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船是不是造好了。投資人瘋狂看PS(市銷比)倍數、只看增長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他們對企業的要求更高,希望看到有相對成熟的業務模式,有一個比較可預見的盈利預期,這對企業來說,本身‘造船’的難度也變高了。”葛辰皓如此舉例道。因此,他認為,企業赴美上市,除了要在時間上要更早地做準備之外,更要把企業自身核心能力打造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