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09:55:11
10月29日,泰恩康(301263.SZ)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5.81億元,同比增長1.3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1.5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9.92%。
具體來看,兩性健康用藥和腸胃用藥的收入均同比取得雙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18.96%、34.24%。泰恩康表示,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國內兩性健康用藥市場預計將逐步恢復較快增長。隨著“和胃整腸丸”轉國內自主生產的落地及全國性推廣,公司有信心將“和胃整腸丸”打造為國內急性腸胃用藥領域的知名品牌。
同日,泰恩康還披露了一則技術受讓公告,公司擬受讓取得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擁有的免疫年齡診斷試劑盒相關專利及技術,該產品預期用途包括體檢、衰老性疾病、中重度炎癥、感染和癌癥等風險篩查。
今年1-9月,泰恩康的主營業務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其中,兩性健康用藥實現銷售收入20,145.1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96%,腸胃用藥實現銷售收入13,540.1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24%。
泰恩康在三季報中非常坦誠地表達了對業績成長的信心。其表示,一方面愛廷玖在國內男科PE線下零售市場品牌優勢明顯,但是增速受國內整體消費疲軟的影響有所下降。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國內兩性健康用藥市場預計將逐步恢復較快增長。另一方面,受泰國“和胃整腸丸”生產線升級改造導致今年9月停產的影響,第三季度“和胃整腸丸”銷售收入不及預期。
據泰恩康介紹,泰國“和胃整腸丸”生產線改造已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已順利生產供貨,預計后續“和胃整腸丸”銷售收入將保持快速增長。目前,“和胃整腸丸”轉國內自主生產在積極推進中,隨著“和胃整腸丸”轉國內自主生產的落地及全國性推廣,公司有信心將“和胃整腸丸”打造為國內急性腸胃用藥領域的知名品牌。
不過,泰恩康的眼科用藥有略微下滑,報告期內實現銷售收入13,275.3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05%。泰恩康表示,公司將加大沃麗汀的推廣力度,努力爭取實現增長,隨著公司自研的眼科產品鹽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地夸磷索鈉滴眼液等逐步落地,公司眼科業務線規模將保持持續增長。
對于任何一家藥企來說,推進現有業務有序增長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保障,積極布局新的增長點、提升造血能力則是必要條件。今年前三季度,泰恩康研發投入達6,190.38萬元,同比增長85.80%。泰恩康表示,公司積極圍繞抗衰老相關領域進行布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資料顯示,創新藥CKBA軟膏于今年7月順利獲批開展白癜風適應癥的II期臨床試驗,目前臨床試驗工作進展順利,爭取盡快完成首例病人入組;在衰老相關的男科領域,公司除了愛廷玖和愛廷威之外,西地那非口崩片已于今年3月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在研的治療男性前列腺增生的非那雄胺他達拉非膠囊預計將在今年年底申報NDA,在研的治療脫發的米諾地爾外用溶液預計將在今年年底申報NDA。治療成人老花眼的鹽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臨床前相關工作,相關申報資料完備后將會盡快向國家藥審中心申報臨床試驗申請。
泰恩康表示,公司將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堅持穩中求進的經營策略,優化公司現有產品結構;同時積極布局新的業務增長點,持續豐富公司產品管線,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增強核心競爭力提供保障,全面提升企業價值。
除了三季報可圈可點,泰恩康還披露了一則技術受讓公告,擬受讓取得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擁有的免疫年齡診斷試劑盒相關專利及技術。
本次擬受讓取得的相關專利及技術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臨床研究院王宏林團隊通過高通量單細胞測序3歲至91歲的骨髓組織樣本,分析骨髓免疫細胞且通過大樣本外周血應用驗證,發現標記免疫年齡的新細胞亞群,并申請了相關專利,提供了免疫年齡的新型評價指標以及一種新型免疫年齡確定方法。具體地,為實現精準地指示人體免疫年齡,本次受讓的免疫年齡檢測試劑盒技術采用結合檢測適應性免疫系統特定細胞亞群比例及其功能性蛋白的表達水平評估人體免疫年齡。預期用途包括體檢、衰老性疾病、中重度炎癥、感染和癌癥等風險篩查。
泰恩康表示,目前國內尚未有精準檢測人體免疫年齡的三類醫療器械獲得注冊批準,本次通過受讓免疫年齡檢測試劑盒相關專利及技術,并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免疫年齡診斷試劑盒方面開展排他性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在市場、資源、研發等方面的優勢,共同推進免疫年齡檢測試劑盒項目。
泰恩康將積極爭取實現精準檢測人體免疫年齡的三類醫療器械獲得注冊批準,開拓國內免疫年齡檢測潛在的巨大市場。同時,泰恩康將積極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創新免疫細胞治療方面開展戰略合作,后續將進一步延伸至創新免疫細胞治療領域,攜手推動大健康事業發展。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