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銀行信披標準顯著提高 有助于降低信用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6 16:53:01

每經評論員 張壽林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修訂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新修訂的《辦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遵照匹配性原則,建立覆蓋各類風險信息的差異化信息披露體系,引入了標準化的信息披露表格,要求商業銀行按照規定的披露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和質量控制等進行披露。《辦法》顯著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數據顆粒度要求,切實提升了風險信息透明度和市場約束力,是對資本監管框架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有效補充。

商業銀行吸收了大量的儲戶存款,其債權人眾多且不特定,這使得主動、及時、詳盡的信息披露成為基本要求,這也是為何在公司法基礎上,國家再專門制定一部商業銀行法。

筆者認為,作為吸收和經營公眾存款的特殊企業,無論上市與否,都應更為主動詳細地披露信息,接受社會全面監督。甚至,對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的要求,理應比上市公司更高。因為投資者進入股市,尚需風險評估,且本應承擔投資風險,存在一定的專業門檻。而銀行存款面對的是廣大普通居民,無專業門檻限制,是無風險承擔的債權人。據此,商業銀行應更及時詳盡地向全社會披露經營信息,方便公眾隨時了解銀行經營動態。

實際上,“銀行存款必須安全”是社會常識,這與某家銀行是否已經上市無關。然而,現實情況并未令人十分放心。部分銀行連年度經營報告都未披露,更遑論臨時或季度性主動披露。這嚴重損害了儲戶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也談不上對廣大儲戶最基本的尊重。

對銀行信息披露不足的問題,應予以足夠重視,要求銀行更加及時充分地披露信息,一點也不過分。目前看 ,社會整體上對這一問題依然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從銀行角度而言,筆者認為,充分詳盡披露經營信息,有助于銀行相應降低信用風險,提高自身在公眾心目中的信任水平。從公眾角度而言,信息披露不僅是銀行的責任,也是對公眾的基本尊重。

總之,銀行應該積極主動接受外界監督,將信息披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和基本手段,而不是僅僅被動完成監管的最低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制服在线 | 日本一本区免费中文高清 | 中出国产丝袜熟女 |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十八禁在线观看 |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