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8 11:27:55
劉世錦:要培育縱向升級動能,就要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拓展經濟的上行空間,這包括現有產業的價值鏈升級和新技術推動的新產業或“未來產業”的生成與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數字技術和綠色轉型將會為縱向升級全面賦能。
每經記者|劉嘉魁 每經編輯|廖丹
11月17日,中國上市公司產業升級(太原)高峰會暨2023第三屆山西資本市場轉型發展年會在山西晉祠國賓館隆重啟幕。本屆大會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辦,中國上市公司產業升級高峰會組委會承辦,鵬飛集團、山西證券、山西汾酒聯合協辦。大會以“協同創新資本布局踐行‘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圍繞宏觀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等話題進行探討。
會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發表了演講,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兩個方面,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階段性特征、結構性矛盾和潛在動力,提出了擴大橫向需求空間和培育縱向升級動能兩大方向,為“穩增長、促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議。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劉世錦指出,我國經濟增長進入了高速到中速的轉型期,面臨著需求不振、預期不穩的問題,尤其是重要耐用消費品、房地產、基建等相繼出現歷史需求峰值,進入減速期。
“當前我國的宏觀政策還能做什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他分析,近一段時間M2保持11%左右的增速,而GDP增速低于5%,利率水平也處在近年的低點,人民幣與美元利率倒掛幅度擴大,繼續放寬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宏觀政策主要起短期穩定平衡作用,增長動力主要來自結構性潛能。如果把穩增長注意力繼續置于宏觀政策上,副作用將會加大,更重要的是將會再次錯失結構性改革的時機。”他建議,啟動短期穩增長、中長期增強發展動能的新一輪結構性改革。
具體來看,包括以進城農村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需求側結構性改革;以穩定房地產等既有支柱產業,激發企業家精神助推傳統產業升級和未來產業發展為重點的供給端結構性改革;以擴大有效需求、轉換資產負債模式、化解防控風險為重點的資產負債端改革。
他認為,要擴大橫向需求空間,就要縮小中低收入群體與中高收入群體在終端需求結構上的差距,使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逐步接近中高收入群體。這需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中的“三個平等”,即身份平等、基本公共服務獲取權利平等和土地(不動產)財產權利平等。
劉世錦建議,實施為期三年的以近三億進城農民工為重點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攻堅計劃,包括保障性住房、醫療、教育、社保等,形成比原有土地保障更可靠、更有效率的現代化保障體系。
同時,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允許農民宅基地向集體組織之外轉讓、抵押、擔保等交易行為,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
此外,允許城鄉居民雙向流動和置業,帶動居住條件改善和消費結構升級,帶動都市“圈”、城鄉結合部大量中小城鎮的發展,相應擴大房地產、基建等需求。
劉世錦強調,目前我國經濟關鍵還是要加快挖掘新增長潛能,而供給側的改革和創新至關重要。
他認為,要培育縱向升級動能,就要提升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拓展經濟的上行空間,這包括現有產業的價值鏈升級和新技術推動的新產業或“未來產業”的生成與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數字技術和綠色轉型將會為縱向升級全面賦能。
他建議,在理論和政治上進一步理清民營企業的性質和地位,認可、保護、弘揚企業家才能,把企業家與資本家區分開來,把企業家才能的特殊貢獻和價值與剝削區分開來。
劉世錦認為,企業家擁有好奇心、遠見、洞察力、冒險、探索、堅忍不拔、組織協調力、執行力等一系列特質,主要職能是組合利用各類資源,或者說是組合資源的資源,是最為稀缺的一種資源。企業家不同于資本家,他們的報酬是按照企業家才能的貢獻獲取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剝削。
他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企業家精神,不僅是民營企業需要,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同樣需要,各級政府官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也需要。
在糾正所有制歧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改變行業準入、項目招標、資金獲取、國家安全等方面國企民企不平等的潛規則,以此作為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形成相關行政檢查、社會監督、法律訴訟等制度。同時,允許和鼓勵平臺企業、大型科技骨干企業大膽投資、積極創新,參與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實行常態化、負面清單為主的監管。
“在國家頂層設計指方向、劃底線的前提下,重提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干預,把市場化法治化治理與鼓勵地方基層積極性創造性有機結合,允許試錯探索,允許多一些自選動作,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各級干部各類人才營造寬松環境。”劉世錦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