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奮勇爭先,數字銀行的中國故事|探索者實錄Ⅳ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8 11:22:04

文/吳霏 張瑋龍

當數字金融浪潮以燎原之勢燃遍全球,那些佐以復雜語言體系的宏大敘事,終將落地為微觀個體在一次次行業變革中的生動特寫與真實獲得。

居高不下的貸款利率(信用卡平均利率超過400%)、難以觸及的貸款門檻、繁雜冗長的申請流程……10余年前,初到巴西的華人王鑫沒有想到,受限于傳統銀行壟斷等多重因素,在這個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少當地人竟從未成功在銀行借過一筆錢。

一場打破傳統銀行壟斷的變革亟需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出現。伴隨數字技術發展及多元全球資本的涌入,以“挑戰者”身份出現的巴西數字銀行異軍突起,免除息費、全程線上操作等反傳統的突破,大幅提升了當地民眾的金融獲得感,巴西普惠金融體系得以重構。

不僅僅是巴西,這樣的故事正在全球越來越多地區上演。尤其在傳統金融體系有待完善的發展中國家,當數字銀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崛起,世界和行業看到了更多的新可能和思路。

其中,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一直身處全球數字金融革命的最前沿。而當數字技術與創新改革交匯,全面普及金融服務成為可能,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中國數字銀行敏銳“取勢”,并依中國市場實際“明道”“優術”,最終從彎道超車躍至全球領跑。

2014年,當微眾銀行以傳統金融體系“補位者”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市場未曾想到,這家以普惠責任立身的新型銀行,通過持續的數字技術突破,不僅有效填補了金融服務的空白地帶,更為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可行路徑,成為全球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生動樣本。

將抽象的普惠責任理念落實到金融場景的細節中,宏大的責任便有了真切的實踐注解,看似普通的金融服務亦將創造出更高的社會價值。這是中國數字銀行的故事,亦將是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之故事。

全球數字銀行競速:補位、超車、領跑

在數字科技與金融的碰撞融合中,嗅覺敏銳的市場早已蠢蠢欲動。

今年1月以來,巴西最大的數字銀行——Nubank的股價已上漲93%,這或使巴菲特對其的持有資產增至約8.8億美元。2021年,巴菲特首次投資Nubank股票,且從未拋售。

其背后是全球數字銀行的迅猛發展與巨大空間。據部分研究機構統計,截至2022年,全球數字銀行已超過400家,較2018年(60家)增長超6倍。另據埃森哲旗下埃克斯頓咨詢數據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數字銀行的市場規模將以47.7%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8年達到7226億美元。

縱觀全球數字銀行誕生,大都有著相似的“土壤”:市場需求變化、數字經濟與數字技術迅速發展、多重監管利好等。但受具體國家政策、市場發展情況等因素影響,數字銀行發展各具特色。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魏晨陽認為,全球數字銀行發展差異主要體現在發展重點、市場成熟度、監管環境和技術采用速度上。

具體而言,傳統銀行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其數字銀行的創新側重于努力將現有傳統銀行客戶轉化為數字用戶,業務則通常集中在提高現有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上。而在發展中國家,數字銀行更多關注于擴大金融包容性,服務于傳統銀行體系未能覆蓋的人群。此外,監管框架和技術采用情況也有所差異。

依照上述邏輯,全球數字銀行大致形成兩種發展路徑:一種是純粹的數字銀行模式,這些新型銀行通常是完全基于數字平臺運作,沒有或很少有實體分行。在傳統銀行欠發達的地區以及傳統銀行業務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背景下,其通過提供靈活便捷的線上服務、優質的客戶體驗、高效的運營能力等發展起來。英國Monzo、美國Chime、巴西Nubank、中國微眾銀行等8家虛擬銀行(截至目前數據),均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

另一種則是傳統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即在現有銀行業務基礎上,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降本增效、擴大用戶觸達和提升產品服務創新等。具體包括西班牙的BBVA和新加坡的星展銀行等。

以Nubank為例,長期以來,拉美金融服務市場呈現寡頭壟斷局面。在巴西,五大傳統銀行占信貸市場份額超過85%,信貸成本高居全球前三;同時,巴西有5500萬人完全沒有被任何銀行服務覆蓋,約占總人口數的1/4。這給Nubank等數字銀行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

2014年,Nubank以無年費信用卡為切入點進入市場。得益于利好金融科技發展的巴西央行政策,Nubank一反傳統銀行流程的繁冗和復雜,通過提供完全數字化的服務,吸引了一眾擁躉。最終,意外地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無獨有偶,在傳統銀行系統不發達的亞洲大部分地區、中東和非洲等地,大部分數字銀行也是采取與Nubank相同的做法,即從信貸、支付等基礎金融服務切入,瞄準未能有效得到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客群(不少人都是首次在銀行得到服務)。

比如,印度數字銀行企業NiYO的一大業務便是面向藍領工人的工資賬戶,這些賬戶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直接管理;另一數字銀行Open則主要服務中小企業,通過將銀行、發票等功能集于一處,實現財務運營自動化。

雖然第一批數字銀行的爆發地并非發展中國家,但伴隨后者數字銀行的異軍突起,星星之火終以燎原之勢燃遍全球。其中,部分數字銀行“后來者”實現了彎道超車,甚至躍居全球前列。

市場研究機構TAB Insights針對2023年全球數字銀行前百強的排名顯示,中國微眾銀行、美國Ally Bank、荷蘭ING(Global)、韓國Kakao Bank、巴西Nubank分列前五。在其他研究機構發布的數字銀行榜單中,微眾銀行、Kakao Bank、Nubank等亦位居前列。

多名行業人士認為,從登榜的數字銀行來看,處于全球領先位置的數字銀行大都具有這樣的特征:形成一定的經營規模,并在科技應用、用戶服務等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在著力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的同時,始終以實現社會價值更大化為依歸;市場對其有較高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從具體數據來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NuBank在巴西的用戶總數達到8400萬,經過9年時間,巴西1.71億人口中已有46%的人在Nubank開戶。而NuBank與用戶建立的深度聯系更是常被市場稱道,“客戶活躍度高,至少有一半的用戶將NuBank視作主辦行。”王鑫表示。

另據微眾銀行年報,2022年末,該行總資產達到4738.62億元,個人有效客戶數為3.62億人;不良貸款率1.47%,資產質量表現穩定。與此同時,個人金融與企業金融兩大板塊齊頭并進,“微粒貸”累計服務超6000萬個人借款客戶,“微業貸”企業征信白戶占比超50%。

對于上述排名,TAB Insights指出,并不僅僅遵從規模等指標,其中微眾銀行的商業模式已相對成熟,其產品覆蓋率較高、盈利能力優異、獲得資金的能力較強。有行業人士直言,這為微眾銀行服務更廣泛的個人與小微客群奠定了扎實基礎。

總體而言,與眾多發展中國家數字銀行誕生背景一致,中國數字銀行面對的同樣是龐大長尾客群未能滿足的金融需求、多重監管利好以及數字技術的變革出新等。但從起點、產品擴展和增長模式上來看,中國數字銀行在堅守合規與創新中,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中國版數字銀行煉成:取勢、明道、優術

回溯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中國數字銀行“煉成記”,離不開三個關鍵詞:取勢、明道、優術。

所謂取勢,即順勢而為。正是因為敏銳把握住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形勢,應金融改革而生的微眾銀行才得以迅速成長。

然參天之木,必有其根。要想真正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必然扎根深遠:以金融普惠大眾為“元起點”、置頂社會責任,這是微眾銀行自2014年登上歷史舞臺時,便已了然于心的“道”(戰略和方向)。

不僅腳下深耕普惠,還有對“云端”的仰望。與傳統銀行近年來通過推動系統、業務上云等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方式不同,微眾銀行自成立之初便選擇要生于“云端”:打破傳統IOE架構,以分布式架構構筑起數字原生路徑的基底。在此基礎上,推動數字技術迭代出新,實現科技立行與興行。

借力數字技術,金融得以走出高樓大廈,融入煙火市井。那些曾被傳統金融機構忽略的長尾客群,第一次感受到金融服務也能觸手可及。

有權威學者指出,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數字銀行最為突出的特點在于,支持普惠金融的發展——為許多尚未被傳統金融機構覆蓋的企業與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無論他們身處何地、從事什么職業、是否擁有資產。全面普及金融服務成為可能,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突破。

透過數據窺見領先于全球的“加速度”。以微眾銀行兩大拳頭產品“微粒貸”“微業貸”為例(前者為線上個人小額信用貸款產品,后者為線上無抵押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依托數字原生路徑,全流程數字化得以實現。其中,“微粒貸”用戶從申請貸款到額度審批,時長最多不超過8秒;“微業貸”則可在1分鐘內完成200名企業客戶的貸款申請處理。

與此同時,自分布式系統上線以來,微眾銀行實現了24×365無間斷運轉,單日金融交易峰值超10億筆,產品可用率達到99.999%。

海量業務背后的支撐,必然是巨額的技術投入。但對于一家新銀行而言,這樣的投入可謂難以承受之重。不過,得益于分布式架構的構建及數字技術的不斷突破出新,微眾銀行單賬戶每年IT運維成本實現了持續壓降,從2015年的10余元降至如今的2元左右,不到國內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

發現市場需求,并通過科技能力解決痛點,微眾銀行在打破金融科技“不可能三角”(即同時滿足海量用戶、低成本、高可用)的同時,亦找到服務長尾客群可持續的密鑰。

有金融機構人士指出,從全球數字銀行實踐來看,尤其針對小微企業等客群,由于其面臨的風險情況更為復雜多變,鮮有數字銀行直接涉足該領域,大多聚焦于信用卡或個人小額信貸等。要想找到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去攻克小微融資這一世界性難題,可謂難上加難。

如果說明確的戰略、方向是微眾銀行的立身之本,那持續優化的執行策略和體制機制(即“優術”),便是其戰略能夠有效落地的重要保障,亦是其實現全球領先的關鍵。

“分布式架構的成功搭建,實際就已奠定我們內部的快速決策機制,這意味著我們在服務某些客群和領域時,能夠擁有非常高的效率。”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直言。

以敏捷機制為例,微眾銀行自成立以來,就采用了分布式組織管理形式,每個業務模塊都有自己對應的科技部門,每個團隊皆包含產品規劃、需求管理、開發、測試和運維等職能,有效縮短溝通鏈條,實現業務與科技人員的深度協作,避免分歧。通過“業技融合”,提高了數字化業務的創新效率。

邁入數字銀行2.0:多元、共享、拓深

“中國數字金融發展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普惠性——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數億人可以同時獲得金融服務,而不管他們身在何處。”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數字金融革命》一書中指出,過去十多年的數字信貸業務發展可能是中國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之一,為實現普惠金融探索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其中,以微眾銀行等為代表的中國數字銀行,毋庸置疑構成中國數字金融浪潮中的重要力量。事實上,不僅僅局限于數字信貸,近年來中國數字銀行正從單點突破向多元融合轉變,以期滿足更廣泛人群的金融需求。

這與部分國外數字銀行的做法大體一致,但受不同地區政策、市場環境影響,數字銀行的服務觸角延展方向并不相同。從Nubank發展路徑來看,最初從信用卡切入,到2021年赴紐交所上市時,其已擁有覆蓋支付、儲蓄、投資、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產品矩陣。

再看微眾銀行,繼打造出數字信貸領域兩大標桿產品之后,其推出“微眾銀行財富+”幫助更廣泛人群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同時,針對特殊群體推出無障礙服務??梢钥吹?,這樣的選擇是基于中國市場發展的現實選擇及前瞻布局。其間,普惠金融之內涵和外延得以延伸。

當微眾銀行通過一系列具體數據和業務向全球展示中國數字銀行是如何引領國際潮流,不少國內外來訪者試圖揭開這家全球數字銀行標桿發展背后的秘密,并希冀從中得以借鑒:低成本的技術架構究竟如何支撐起海量業務規模?

“中國數字銀行的發展模式在很多方面,為數字銀行欠發達地區或國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魏晨陽直言。

目前,數字銀行模式在發展中國家和相對落后的地區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非洲數字銀行業仍落后于其他地區,處在發展初級階段;亞洲的東盟和南亞的金融體系并不發達,當前的金融服務仍無法有效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這意味著其數字銀行發展和提升空間巨大。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前,全球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而中國數字銀行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持續探索與實踐,為眾多國家及同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范本。

魏晨陽進一步指出,中國數字銀行可借鑒之處包括:一方面,以終為始,關注C端的終端需求與傳統銀行業務之間的差距。中國數字銀行在理解和滿足最終消費者需求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通過數字化手段彌補了傳統銀行的產品服務在便捷性、定制化和即時性方面的不足。

另一方面,中國數字銀行在風險控制方面普遍運用大數據和量化模型(包括傳統的統計或計量模型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這對于欠發達地區尤其有價值。“利用基于大數據的量化方法,銀行可以更準確和動態地評估信貸風險,提升放貸決策、信用狀況監控和風險管理的效率;尤其是針對這些地區常見的缺少信用歷史或正式收入信息的客戶,這種基于量化的信貸模式不僅降低了運營成本,還提高了產品服務的精準性、可及性和包容性。”魏晨陽說。

對此,微眾銀行始終秉持開放態度。“我們始終希望通過科技能力的共享,推動行業發展和能力的普遍提升。只有整個行業發展得更好,微眾銀行才能走得更遠。”依照此發展理念,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表示,近年來,微眾銀行一方面持續打磨自身技術能力“內功”,以保持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則通過開源的方式將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向外共享。

從牽頭研發并開源區塊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到珠三角征信鏈、大灣區首個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以及近期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等多個項目的參與,均是微眾銀行通過技術開源賦能行業與合作伙伴發展的真切案例。

在能力的持續磨煉與開源中,當前,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中國數字銀行,正逐步從思考如何活下去的1.0階段,邁入未來去向更高更遠處的2.0階段。值此節點,微眾銀行提出“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新愿景,亦為未來發展錨定了明確的方向。

在顧敏看來,數字化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并非所有銀行都會變成完全的數字化。具體到微眾銀行,未來一定會在幾方面發生變化:其一,向更全面的服務范圍拓展,在系統能力、產品能力和運作機制上都需不斷適應新變化;其二,將微眾銀行的服務嵌入到更多的生活和場景之中;其三,實現更全面的客群覆蓋,同時向更深刻的客戶關系轉變,與客戶共成長。

中國數字銀行的故事遠未結束。面對深刻變革的時代環境,只有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和社會價值邏輯,且能解決真實需求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才會具有不竭生命力,這也將是中國數字銀行基業長青、領跑全球的關鍵所在。

錨定社會責任目標,從普惠探路者到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再履新程,微眾銀行已然邁出了堅實和重要的一步。

(文中王鑫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財經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性爱AV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