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4 11:44:34
每經編輯|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12月24日消息,巴拿馬超長旱季將臨,政府提前半年抗旱節水。為應對即將到來的旱季,巴拿馬農牧業發展部實施了一系列“抗旱節水”計劃——建造蓄水池、收集水源。
除了農業生產外,航運是巴拿馬另一個受到干旱影響的行業。全球航運“大動脈”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運要道,水位的下降嚴重影響航道的通過能力。面對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發布的限制措施,許多船運公司面臨時間與資金成本上漲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多起襲擊事件后,紅海航運風險加劇,航運“大動脈”蘇伊士運河面臨關閉風險,國際航運業迎來巨大挑戰,全球供應鏈或受影響。受紅海局勢影響,越來越多航運企業選擇繞行好望角,至少已有13家船運公司公布了繞道計劃。但是,放棄紅海-蘇伊士航線,繞道好望角,將導致航運距離和成本大幅增加,多條歐洲航線及地中海航線的運價報價相比紅海局勢升級前大幅飆升。
有分析認為,兩大航運要道受阻,大量貨物面臨延遲風險且燃油成本增加,這給全球的航運業帶來嚴重沖擊;同時也將導致運價飆升,對全球貿易造成打擊。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據央視新聞24日報道,由于降雨量不足,今年加通湖的水位下降了近2米。記者在加通湖上可以明顯地看到,已經有部分土黃色的陸地露出了湖面,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在往年加通湖水位正常的時候,是絕對不會發生的情況,湖水是會完全覆蓋住陸地的部分。
就在6個月前,加通湖上每天同時等待通過運河的貨輪數量是在7到8艘,而現在,只能看到3到4艘貨輪在同一時間內等待在加通湖上。為了減少用水,除了限制通過的貨輪數量,巴拿馬運河管理局還對每艘通過的貨輪的吃水深度進行了限制,記者在加通湖上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幾乎所有的貨輪都露出了紅色船底的部分,這就意味著船公司在貨輪通過運河之前,就已經將部分的貨物卸載下來,通過陸路運輸的方式從巴拿馬運河的一側運輸至另一側,等貨輪正常通過運河之后再重新把貨物裝載在貨輪上。
由于加通湖的水位嚴重下降,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發布了限制措施,近半年來,從每天有32艘船只通行減少到現如今的24艘,這使得船運公司預訂閘位的困難度進一步增加。
中國船運企業船長周明朗表示,特別是11月15日以后預訂成功率很低,甚至連續30多天都預訂不成功。
以一家中間排名的國際船運公司為例,以往每年這家公司會有300多條船只通過巴拿馬運河,如果按照現在運河管理局的通行規則不變,可能有近40%的船只都無法通過。很多船只不得不改走蘇伊士運河等水道,不僅運行時間要延長,成本還將增加。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為了解決船舶長時間等待的問題,運河管理局組織航運公司參加拍賣會,以“競拍”的方式安排優先過閘的資質。本月早些時候,日本一家能源企業就為一艘液化石油氣運輸船支付了397.5萬美元的巨額“插隊費”,拿下15日當天的優先通行權。25日,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將“插隊權”再次公開拍賣。根據運河管理局制定的規則,17日前抵達巴拿馬水域且未排號的船只都能參與競標,中標船只將被安排于27日過境。最終,一艘貨船以110萬美元的價格中標,而其起拍價為5.5萬美元。這種拍賣方式,給中小航運公司和消費者都帶來不利影響。
據北京商報12月5日報道,航運公司目前正試圖將額外成本轉嫁給客戶。最近幾個月,班輪巨頭赫伯羅特、地中海航運和馬士基都宣布了與巴拿馬運河相關的新附加費。巴拿馬經濟學家卡洛·哈拉表示,航運公司可能不得不在定價方面做出調整,這個費用通常會轉嫁給消費者。最終,消費者可能需要付更多錢。所以就這個事情的影響而言,結果是很不幸的,它將影響航運公司,影響需求和供應,影響通脹。
荷蘭國際集團經濟學家Inga Fechner表示,全球需求低迷削弱了對大宗商品和消費者價格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更高的運輸成本將產生涓滴效應,最終打擊消費者。她表示,“成本越來越高,尋找替代航線會增加成本,最終可能也會影響價格”。
據悉,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正在討論運河的擴建計劃,包括在印第奧河上新建一個水庫,該水庫將通過一條5英里長的管道與運河的加通湖相連,另一條管道將把巴亞諾湖的水引入運河系統。未來,巴拿馬運河有望擺脫干旱帶來的困擾。
除了巴拿馬運河受阻外,紅海-蘇伊士航線也受到巴以沖突局勢明顯沖擊。
據券商中國24日報道,隨著紅海局勢升級,至少已有13家船運公司公布了繞道計劃,多條歐洲航線及地中海航線的運價報價相比紅海局勢升級前攀升。這帶動國內集運指數、能化板塊價格持續走高。
當下,越來越多航運公司暫停通過紅海航行,頻發漲價函,市場普遍預計本月底SCFI(上海-歐洲)突破1300美元/TEU是大概率事件。國際船運公司“馬士基”12月22日宣布,因被迫繞行,以及“運營遭到的極大挑戰”,將對旗下大部分航線增加數百美元的額外運費,從東亞到歐洲的貨運額外費用可能高達每標箱1200美元。此外,北方國際集裝箱運價指數(TCI)天津-歐洲基本港(20GP價格)由上周五的941美元/TEU已經漲至12月21日的1280美元/TEU,漲幅超36%。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統計顯示,截至12月20日,馬士基、赫伯羅特、地中海、達飛和長榮海運等多家大型航運公司宣布暫停紅海—蘇伊士運河航線,繞道好望角,并且至少已有13家船運公司公布了繞道計劃。從綜合運力來看,前述5家已宣布繞行的航運公司在北歐航線部署的運力合計約30萬TEU,占比已經超六成。
放棄紅海-蘇伊士航線,繞道好望角,將導致航運距離和成本大幅增加,預計將增加大約10天的航程。國際貨運預訂和支付平臺Freightos首席營銷官埃坦·布克曼(Eytan Buchman)介紹稱,截至12月19日,從中國運送一個集裝箱到地中海的費用已達2413美元,本月上漲44%。今年早些時候,這一價格曾跌至1371美元。
“此輪紅海事件若要產生持續性影響,我們認為‘拖’的時間要久,讓班輪公司做出繞航前往歐洲的決定。如果此種情形出現,航運價格的高位才能維持。”華泰期貨研究員高聰表示,航運價格的大漲緣于紅海通行不暢,引發繞航增加成本以及降低有效運力的市場預期,后續涉及紅海危機解決的相關消息會放大市場波動性。
野村證券研究報告對此認為,目前情況的嚴重程度可能和2020年至2022年的供應鏈中斷類似,“繞道好望角”將持續至少一個月,亞歐航線海運價格即使上漲一倍以上也不足為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券商中國、北京商報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