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經濟第四大省,忙著建大學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1 21:08:02

如何填補“斷層”和“空白”?

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09731

龍年剛開年,受困于高教短板多年的浙江迎來重磅落子——

2月18日,在浙江舉行的2024年“千項萬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投運活動中,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科大杭高院”)雙浦校區項目在杭州分會場占據“C位”,被稱為杭州龍年“第一锨”,信號意義非同一般。

不久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紹興校區建設邁出亦關鍵一步,迎來從杭州搬過來的集成電路工程專業研究生……

過去多年,浙江一直為高等教育發展短板所困:一是高水平大學除了浙江大學出現明顯斷層,二是南部片區臺州、麗水、衢州等存在不少“空白”,成為當地力求攻克的瓶頸。

去年“新春第一會”,浙江提出實施“雙一流196工程”,吹響高教強省的沖鋒號,明確要積極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學建設模式”。而今年“新春第一會”,浙江又聚焦人才強省建設,補上高教短板的決心躍然紙上。

作為全國經濟第四大省,浙江如何真正走出“高教洼地”?

多點開花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都在謀劃建設新大學,長三角近來更是動作頻頻。

圖片來源:浙江大學官方微信號

近日,2024年上海市教委工作要點透露,將推動建設“上海中德科技大學(暫名)”“上海中英藝術大學項目(暫名)”。前者將為中德兩國輸送大量符合產業需求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后者目標則是支撐上海建設國際設計之都、時尚之都、品牌之都。

此外,江蘇省教育廳此前公示,擬設立江蘇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以及連云港師范學院,無錫也宣布將建設無錫太湖大學、無錫職業技術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無錫校區等高校;在安徽,合肥理工學院(江淮學院新校區)將在今年9月迎來第一批新生入學……

浙江表現似乎更為迅猛,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勢頭。

去年11月,教育部官網發布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院校的公示,浙江科技學院、嘉興學院與蚌埠醫學院、合肥學院同步升格為大學,省內高校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著眼于2024年,杭州在國科大杭高院雙浦校區項目落下“龍年第一锨”;金華第一所公辦普通本科高校——金華理工學院將在今年建成啟用,浙江動漫職業學院也在加快建設;在紹興,杭電紹興校區迎來關鍵進展;寧波這邊,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建設提速,中德合作大學、香港大學(寧波)也在爭取落地。

不難發現,這些新建高校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貼近當地新興熱點產業,培養亟需的創新人才和產業應用人才。

以杭州的“龍年第一锨”為例,國科大杭高院從2019年落地杭州以來,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京外辦學最大規模的二級學院,引入物理光電、生命健康、藥學等8個學院,緊密圍繞杭州產業發展需求孵化40余家企業。隨著國科大杭高院雙浦校區建設,有望進一步驅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杭州的發展注入科創活力。

再比如杭電紹興校區,作為浙江省內首家以“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命名的專業學院,對紹興建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無疑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將重點打造成為浙江最具引領力標桿性的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基地。

在新一輪大學建設潮中,浙江顯得尤其積極,而省內各地市也都密集發力,尋找“突圍”機會。

薄弱環節

從經濟體量看,浙江GDP已經跨過八萬億元大關,穩居全國第四位。不過,其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卻與經濟實力不相匹配——

數據顯示,浙江有109所普通高校,在31個省份中排名第11位。在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均有10所部屬高校,安徽有2所,而浙江僅有1所。

而論及“雙一流”高校,浙江僅有3所,居全國第12位,與上海、江蘇等十五六所的水平相去甚遠。更讓浙江感覺到“刺痛”的是,曾經同樣是“高教洼地”的廣東,已經迎頭趕上,8所高校成功躋身“雙一流”。當地媒體不禁追問:浙江離“雙一流”強省還有多遠?

不僅如此,具體到學科上,浙江擁有23個“雙一流”學科,其中21個落在浙江大學,省屬高校中僅有中國美術學院和寧波大學各占1個,其中寧波大學唯一的一流學科還曾被亮“黃牌”。這也直觀地反映出,浙江高教格局出現斷層。正如當地教育界人士所言,僅有浙江大學一艘“航母”形成不了集群戰斗力。

不僅是“雙一流”建設,這種分布不平衡,也體現在浙江高等教育布局上。目前,浙江共有60所本科高校,其中杭州獨占29所,寧波、溫州、嘉興、紹興和金華分別有9所、6所、4所、4所、3所,而南部片區臺州、麗水、衢州均只有1所。

如果說高校結構失衡是浙江打造“雙一流”強省的突出掣肘,那高教資源布局失衡,則是浙江打造高教強省必須攻克的薄弱環節。

這兩個“失衡”,也是浙江持續多年的“心病”。2017年,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在考察滬蘇皖后,就指出省內高等教育存在三個不匹配——

高等教育與浙江在全國的地位不匹配,與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匹配,與浙江人民在家門口上好大學的愿望不匹配。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指出,對比廣東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經費和建設成效,浙江教育經費投入規模、比例和增長幅度偏小,存在人才培養體系與辦學方式滯后、高等院校數量較少、學科分布不合理等問題。

在他看來,要借鑒廣東高等教育建設經驗,提高省屬高校教育投入,深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提升高等院校數量,合理規劃學科分布。比如,對一些實力強的專科高校或者獨立學院,通過吸納、重組、再建等方式,轉設為本科學校;建設一批校企合辦高校,促進高校和企業協同育人等。

貫通路徑

自去年以來,浙江吹響新一輪高教強省建設號角。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80081 

去年初,浙江“新春第一會”提出,要搶占“雙一流196工程”等新賽道;去年8月,又高規格召開高等教育強省暨高水平大學建設工作推進會,并出臺《關于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快普通高等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超常規力度支持和推動高等教育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其中,建設高水平大學,“積極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學建設模式”,正是重要突破口。

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實施“雙一流196工程”,支持浙江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持西湖大學建設高水平新型大學,支持省屬高校建設高水平大學。

省內各地的熱情也逐漸顯現。如去年10月,《溫州市加快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提出:

到2027年,力爭2所高校入選浙江省“雙一流196工程”院校,2所以上高校入選下一輪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實現國家“雙一流”高校、職業本科院校零的突破,高校畢業生留溫率達到43%以上,溫州作為浙江省三大高等教育中心之一的地位更加穩固。

問題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相比廣州擁有與港澳合作辦學的優勢,在外界看來,浙江要加快打破優質高教資源布局不平衡格局,一方面依賴于杭州高水平大學對其他地市的輻射,另一方面則要依靠當地社會資本和企業家情懷建設小而精的新型大學。

如浙江點名支持籌建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就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省市共同建設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按照規劃,該校充分考慮到寧波、浙江乃至長三角的產業結構特點,將聚焦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和新能源等領域發力。

從更大視野來看,作為東部經濟大省,在高質量發展大局下,浙江要“真正挑起大梁”,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創新資源和高素質人才支撐必不可少。

就在昨日,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專門到浙江省教育廳調研,強調要強化教育質量就是核心競爭力、人才增量就是發展新紅利、科技變量就是變革新賽道的理念,率先走出一條“教育培養優秀人才、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貫通新路徑。

換句話說,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正成為浙江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賦能點。隨著“棋子”一一落下,浙江高教能否成功突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日韩久热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色资源 | 亚洲a∨激情综合五月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 | 亚洲激情视频欧美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