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03-09 14:13:08
封面新聞記者 羅石芊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量網友開始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關注、收藏、打賞……在利益驅動下,一些視頻博主和幕后團隊開始精心策劃主題、編造“劇本”,以求獲得更多流量和關注。
早在2020年,在經歷艱苦的脫貧攻堅戰后,涼山已經擺脫了貧困。但“貧困”二字,卻一直是部分網絡主播、自媒體從業者的“吸金石”,靠著大涼山這個“天然流量池”,虛假的“視覺貧困”現象,不時在“上演”。
“涼山曲布”和“趙靈兒”直播銷售虛假“大涼山蜂蜜”
2023年9月,涼山州公安等部門公布了四川首例“系列網紅直播帶貨案”,揭示了“涼山曲布”“趙靈兒”等網紅通過制造“視覺貧困”,帶貨銷售假冒農產品,最終謀取高額利益的內幕。不少網友紛紛呼吁,建議嚴厲打擊“視覺貧困”現象,整治網絡謠言、凈化網絡環境。
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看來,“視覺貧困”是一場安排的“賣慘劇本”,如果不加以打擊,長此以往,會對鄉村振興和發展產生較大不利影響,同時還會影響網絡用戶,特別是青少年的認知。因此,李君建議,打擊“視覺貧困”需要形成多方面合力,可通過加快短視頻規范整治立法等方式,來維護“流量向善”的網絡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李君
代表觀點:
“視覺貧困”就是吸引流量的“賣慘劇本”
對鄉村發展和青少年意識培養不利
近年來,網絡短視頻和直播行業的興起,在豐富大眾生活娛樂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社會亂象,“貸款打賞”“直播銷售假貨”“賣慘引流”等常有出現。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李君一直在關注短視頻行業的發展,曾提出限制平臺的抽傭比例、限制高額打賞的建議。在基層擔任了16年村支部書記的他,對“視覺貧困”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李君認為,“視覺貧困”是網絡團隊為了獲得更多粉絲,吸引更多流量打造的“賣慘劇本”。“東西賣不出去了,那就通過‘賣慘’引流,讓不知道情況的網友買單。”在他看來,“視覺貧困”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不僅只在涼山的鄉村里出現,只要帶著“鄉村”的標簽,就會帶來熱度和流量。
2023年,網絡上廣泛傳播的“9歲娃賣石榴”,被證實為虛假擺拍視頻
“這種現象肯定會對社會產生很多不利影響,首先就是影響大家的價值判斷。”李君表示,“比慘”“賣慘”的行為會對網友的價值觀形成扭曲,“特別是一些正在形成‘三觀’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響。”
作為基層人大代表,李君也看到了“視覺貧困”對鄉村發展的不利影響。“這是對我們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政策的否定”。他認為,通過“視覺貧困”的形式吸引更多流量,反而會削弱一些真實反映農村新生活面貌博主的積極性,消耗大眾的同情心。同時不少博主直播帶貨銷售虛假農產品的行為,也會讓當地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面臨銷售困難的情況。“這會引起‘劣幣驅逐良幣’,讓更多的網友產生認知誤差。”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完善網絡綜合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對此,李君深有感觸,“通過這兩年我們不斷地呼吁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網絡空間治理問題已經引起了高度的重視。”
2023年,主播“云南波波”給老人“捐贈”3000元后收回2800元
代表建議:需多方面形成合力
加快推進短視頻規范整治立法
今年兩會,李君依舊帶著維護網絡生態環境,加快推進短視頻立法的建議走進了會場。針對網絡上“視覺貧困”的現象,李君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是短視頻、直播平臺,需要履行主體責任,平臺需要對內容的真實性起到監管作用,并且承擔連帶責任。”李君認為,內容發布者也需要告知受眾,作品內容是否真實,“如果是虛構的,也可以在旁邊備注‘純屬虛構’此類的詞條,避免受眾產生誤解。”
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在李君看來尤為重要。“行業的主管部門可以先出臺一些行業管理規定,例如通過相關的條例先約束這些行為,再來完善立法層面。”李君認為,當前互聯網各個行業發展速度極快,如果立法速度跟不上,可能也會帶來一些其他的社會問題,“因此,立法速度也需要加快。”
除了呼吁加快推進短視頻規范整治立法,李君還建議,加強對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整治力度。“例如直播打賞,可以從抽成比例上進行一定限制,同時規范打賞額度,避免高額打賞,這樣也可以從根源上解決利益驅動的問題。”
此外,李君還呼吁受眾要增強網絡意識,“只有多方協作形成合力,才會營造‘流量向善、向上’的網絡環境。”
編輯:彭莎
審校:楊炯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封面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