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宇燕回應每經: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高于預期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26 20:41:38

◎張宇燕回應記者表示,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仍然是5%左右,但實際情況可能會高于預期目標。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4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亞洲經濟仍將維持較高增速,2024年亞洲GDP規模占全球比重預計為49%。

《報告》認為,在相對強勁消費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支持下,亞洲經濟增速有望高于2023 年,并達到4.5%左右。亞洲仍將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地區。

發布會結束后,圍繞如何激發有效需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

張宇燕(左二)出席論壇活動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張宇燕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已經發生了變化。過去,我們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但在2023年,國內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

張宇燕進一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有效需求分為兩塊:一塊是投資,另一塊是消費。我們可以看到,圍繞投資和消費,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特別是國務院剛剛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而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和促進需求來推動經濟增長,這是連在一起的。

針對記者提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張宇燕表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前最主要的還是要穩定信心。2023年,中國提出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5%左右,但實際上到年末實現了5.2%的經濟增長。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仍然是5%左右,但我認為實際情況可能會高于預期目標。”張宇燕說。

《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在貿易與投資方面,亞洲有望扭轉2023年的下行趨勢。受全球經濟增速下降、地緣政治沖突、國際金融環境依然偏緊等因素影響,2024年亞洲乃至全球貿易與投資增長可能面臨較大壓力,同時面臨供應鏈分化的沖擊。

但是,亞洲數字貿易加速發展和旅游業復蘇加快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經貿安排持續推進,亞洲價值鏈和產業鏈重構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積極效應有望逐步顯現,亞洲貿易與投資也將因此增添新的動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懷水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經濟 投資 消費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五月天在线精品国产 | 日韩精品在线网址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五月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视频i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