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4 14:47:21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4月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一口氣開出了11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劍指4家私募機構和相關的7名高管。
每經記者注意到,行業知名私募上海和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熙投資)也在被處罰的行列。和熙投資是和熙資本旗下負責二級市場陽光私募業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成立于2010年7月,現注冊資本3.8億元人民幣,也是國內最早幾批完成私募備案的機構之一。其創始人康偉先后擔任過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中海信托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中海基金總經理、四川信托總經理等職務,曾因33歲執掌中海基金而被稱為“時任國內最年輕的基金公司總經理”,后奔私設立了和熙資本。
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和熙投資存在未按規定妥善保管材料的違規行為,中基協對該機構及其總經理、實控人康偉進行了警告。而在2018年初,和熙投資和康偉也因為超比例持股及限制轉讓期違規交易曾被證監會處罰。
除此之外,還有3家機構也被中基協處以警告、公開譴責等紀律處分,分別是香溢融通(浙江)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溢融通)、廈門鴻石聯合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廈門鴻石)和重慶先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先石)。
和熙投資被監管處罰,實控人曾是公募最年輕總經理
又有一批私募基金管理人及高管收到了來自監管的罰單。
4月3日,中基協一口氣公布了11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劍指4家機構和7名高管。每經記者在其中看到了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國內知名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熙投資。
該機構官網顯示,作為和熙資本旗下的二級市場私募機構,和熙投資成立于2010年7月,現注冊資本3.8億元。公司于2014年4月獲得第一批《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書》,旗下管理人累計發行基金產品超過47只,資產管理規模累計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而根據中基協備案信息,和熙投資管理規模區間為10億~20億元,全職員工共有11人,目前備案的在管基金有12只。
除了和熙投資,和熙資本旗下還有一家負責一級市場并購投資業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是備案私募上海飛葉投資管理中心。
和熙投資的創始人康偉曾是投資圈的風云人物。其官網顯示,康偉有20多年證券從業經歷,歷任資產管理行業多家金融機構高管,其中就包括出任中海基金總經理和四川信托總經理等,其官網介紹還專門有著“時任國內最年輕的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總經理”這樣的表述。
據悉,2007年康偉執掌中海基金時年僅33歲,而年輕的總經理也給中海基金注入了強烈的“市場化”風格。幾年之后,他低調離開公募行業,“奔私”創立了和熙投資,開始轉戰私募。
每經記者注意到,2018年1月,證監會也給和熙投資與康偉開出了罰單,主要原因是和熙投資超比例持股未報告且在限制轉讓期限內買賣上市公司慧球科技股票。監管為此給予和熙投資及相關責任人1810萬元罰款,康偉也被罰款并警告。
而此次的處罰,主要是因為和熙投資未妥善保存“和熙混合型1號基金”等5只私募基金產品的投資決策、交易相關材料,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此,中基協決定對和熙投資及康偉進行警告。
虛構投資項目、觸發預警線及止損線不披露,這些私募也被罰
除了和熙投資,還有3家機構及其高管也被中基協開出了罰單。
其中,香溢投資存在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的違規行為,配合上市公司進行虛假信息披露。
2015年10月,香溢投資根據其母公司香溢融通控股集團的決策,將其持有的東海瑞京-瑞龍7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收益權以6000萬轉讓給寧波開泰投資。后因項目實際收益不足以覆蓋開泰投資的轉讓價款和約定收益,為履行差額補足義務,2016年5月,香溢控股的某子公司虛構融資租賃業務,將3550萬元差額以支付融資租賃款的形式轉至開泰投資指定的公司。2018年1月,香溢投資更是虛構投資項目,將資金轉回該子公司以掩蓋此前虛構的融資租賃業務。
作為一家私募投資機構,這還不是香溢投資唯一一次虛構投資項目。2017年7月,香溢投資也虛構了投資項目,將2606萬元轉至相關公司,履行其他資產管理計劃的差額補足義務。
為此,中基協決定對香溢投資進行公開譴責,并暫停受理其私募基金產品備案三個月;對時任法定代表人、合規風控負責人都進行公開譴責。
奇葩的操作不止是香溢投資。根據紀律處分決定書,重慶先石將其發行的私募基金產品“先石紅蘋果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紅蘋果基金)交由非重慶先石員工進行交易決策和下單交易,這操作也是業內罕見了。
其次,在“紅蘋果基金”觸發預警線及止損線時,重慶先石也不按約定向投資者披露相關信息;這只基金2020年三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的產品季度報告未向投資者披露,相關行為都違反了法律法規。中基協因此對重慶先石和3名高管都進行了公開譴責。
除此之外,還有廈門鴻石因為虛假報送基金備案信息、管理人登記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等,該機構和其執行合伙人被中基協警告。
每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中基協已經發出了超過130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復核決定書等處罰決定,其中不乏一些行業知名私募和明星機構。私募出清速度繼續加快,嚴監管信號也在持續釋放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