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3 22:00:31
◎近日,在正極材料企業湖南裕能的股權激勵計劃公告中,提及磷酸鐵鋰過剩產能將在2025年至2026年出清,這一判斷引發了交易所關注。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楊夏
近日,在正極材料企業湖南裕能(301358.SZ,股價32.66億元,市值274億元)的股權激勵計劃公告中,提及磷酸鐵鋰過剩產能將在2025年至2026年出清,這一判斷引發了交易所關注。
4月23日,深交所向湖南裕能發去關注函,要求解釋其股權激勵計劃中行業判斷內容的依據。結合公司過去三年業績變動主要影響因素等,詳細說明公司形成“盈利能力將會提升”的具體判斷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授予限制性股票的首次及預留授予價格為每股17.43元,目前上市公司股價為32.66元。
4月20日,湖南裕能披露《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董事長譚新喬、總經理趙懷球等高管都在名單內。授予限制性股票的首次及預留授予價格為每股17.43元,目前上市公司股價為32.66元。
激勵計劃首次授予部分的限制性股票考核年度為2024年至2026年三個會計年度,其中2024年業績考核目標以2023年磷酸鐵鋰銷售量為基數,規定2024年磷酸鐵鋰銷售量增長率不低于25%。2025年及2026年的業績考核目標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計算依據,2025年凈利潤不低于15億元,2026年凈利潤不低于2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湖南裕能2023年的凈利潤為15.81億元,2025年凈利潤目標與此差不多。2022年全年凈利潤為30.07億元,遠高過2026年的凈利潤目標。對于鋰市場而言,2023年是鋰價的周期低點,2022年則是周期相對高點。
4月23日,深交所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對所處行業發展趨勢、市場環境、自身經營戰略等具體背景的考量因素,說明公司設置不同維度考核指標的依據及合理性,各期業績考核指標是否保持可比性等。此外,還要求公司結合磷酸鐵鋰銷售量過去三年的實際實現情況、在手訂單情況等,說明上述考核指標確定的具體過程,相關指標是否具備合理性。
涉及到出貨量等數據,湖南裕能在2023年年報中有所披露。2023年,公司主要產品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為50.68萬噸,出貨量自2020年以來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市占率超過30%。公司下游客戶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海辰儲能、遠景動力、瑞浦能源等。不過在2024年的經營計劃中,湖南裕能并未詳細披露涉及出貨量、產量、營收等具體目標。
在2023年年報中,公司提到,到2023年年末已有磷酸鐵鋰設計產能約70萬噸。
股權激勵計劃中,湖南裕能對行業趨勢還給出了判斷。
進入2023年以來,隨著行業總體增速放緩,磷酸鐵鋰主要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劇烈波動,同行業公司普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虧損,公司雖然實現了盈利,但凈利潤相比2022年還是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2024年,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行業落后產能出清將成為主旋律,保持及提高市場份額對公司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湖南裕能判斷,經過行業激烈競爭后,到2025年至2026年,行業過剩產能將基本逐漸出清,加上公司的磷礦資源布局、海外投資布局、新產品落地等舉措逐步達效,有利于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所以選取凈利潤指標作為2025年和2026年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目標具有合理性。
對于這一論點,深交所要求其說明過剩產能出清的具體判斷依據,并結合公司過去三年業績變動主要影響因素等,詳細說明公司形成“盈利能力將會提升”的具體判斷依據。結合湖南裕能過去三年凈利潤變動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業績變動趨勢等,說明凈利潤考核指標的合理性。另外,結合上述回復情況、公司實際經營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業績實現及激勵計劃考核指標設置情況等,詳細說明激勵計劃是否具有充分的激勵效果,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40712573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