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2 18:10:05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據大象新聞,近日,一則有關居民電價調整的消息,引發不少網友關注。該消息稱,6月1日起,取消谷峰計價,改成分段計價,而且電費漲價了。
發布該消息的網友IP地址為湖北,其發文稱,電費漲價了,電價調整從2024年6月1日起,取消谷峰計劃,改成分段計價。分段計價共分為五個時段,早上8點—12點,(電價為每千瓦時)1.08元;12點—17點,(電價為每千瓦時)0.68元,17點—21點,(電價為每千瓦時)1.08元,21點—0點,(電價為每千瓦時)0.68元,0點—早上8點,(電價為每千瓦時)0.31元,甚至稱“還有20天的緩沖期。”
對于這一消息,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并未收到相關通知,目前湖北居民用電收費標準分為三檔,第一檔每年用電量為0千瓦時至2160千瓦時,電價為每千瓦時0.558元;第二檔每年用電量2161千瓦時至4800千瓦時,電價每千瓦時0.608元;第三檔每年用電量4800千瓦時及以上,電價每千瓦時0.858元。
搜索發現,此前,四川、江蘇等地也有所謂“居民用電要取消谷峰計價,改成分段計價”的相關消息傳出,均被官方進行了辟謠。對此,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熱線工作人員提醒廣大用戶,不信謠,不傳謠,電價要以官方為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據東方網,近日,一段“上海6月1日起取消谷峰計價,改成分段計價”的電費漲價內容在社交媒體平臺傳播。國家電網95598服務熱線回應,上海市電力公司近期沒有收到政府部門對于電價調整的相關通知,“上海居民電價沒有漲價或者變動,還是和之前一樣。”
根據相關規定,民用電價、水價事關社會公眾利益與民生保障,公用事業費調價前會提前公示。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公布的《關于本市電價政策信息發布有關事項的通知》顯示,制定和調整本市電力用戶銷售電價等有關電價政策信息,將至少提前一個電費賬單周期(一般為一個月),通過市發展改革委網站對社會公布。
另據極目新聞,進入5月份,黃石多個小區群內一些業主紛紛轉載著一則“提示”,從6月1日開始,居民電價將取消谷峰計價,改成分段計價,電費漲價了。讀者易先生發給記者的“提示”上寫著,電價調整了,從6月1日開始,居民電價將取消谷峰計價,改成分段計價,電費漲價了。該“提示”顯示,每日8點至12點,每度電價為1.08元;12點至17點,每度電價為0.68元,17點至21點,每度電價又恢復到1.08元;21點至0點,每度電價又回到0.68元;0點至8點,是每天電價最低的時段,每度電價為0.31元。該“提示”還貼心地提醒:“節省用電告訴用家和鄰居,啥時候用電一目了然,請自己把握掌控用電。”
“我們根本沒有接到這樣的通知,這肯定是謠言。”國網黃石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黃石“一戶一表”居民用電實行的是年度階梯電價,第一檔,每戶不超過2160度的用電量,執行基礎電價,每度為0.558元;第二檔,超過2160度但不超過4800度的用電量,電價每度加價0.05元,即每度0.608元;第三檔,超過4800度的用電量,電價每度加價0.30元,即每度0.858元。
此外,在廣東揭陽,據“揭西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推進解決近區優惠用電和棉湖跨區供電等歷史遺留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5月11日發布通報稱,近日,網上有視頻反映“村民稱電費從3毛漲到6毛8交不起”的問題,該縣立即組織開展調查。
經初步調查,用戶反映的河婆街道后埔村為供電體制未理順區域,該區域原存在安全隱患突出、供電質量差、供電秩序混亂等問題。為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提高供電可靠性,縣政府高度重視,組織縣發改局、河婆街道及揭西供電局等單位全力推進供電體制改革,開展電網改造并由供電部門實現抄表到戶、同網同價。
據中國城市報,僅2023年,就有北京、山東、湖北、遼寧、寧夏、新疆、甘肅、福建、河北、云南、青海等11個省份出臺了關于分時電價的新政策。其中山東推出《關于進一步優化工商業分時電價政策的通知》及福建省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完善分時電價政策的通知》,進一步推動輸配電價改革、拉大峰谷價差。湖北則推出《關于做好工商業分時電價機制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調整工商業電價至“午時谷電”模式倒逼用戶側增加光伏配儲。
“可以說2023年以來,各省份分時電價相關政策百花齊放,但從整體趨勢上來看,主要呈現出拉大峰谷價差和‘兩充兩放’地區滲透率提高上。”長期從事新能源投資的盧先生說。
近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能源局下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峰谷分時電價政策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峰谷分時電價浮動比例和季節性尖峰電價作了調整。新政策自2024年4月1日起執行,將目前執行的7月、8月兩個月峰谷時間段擴大到7、8、9、1、12五個月。
浙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
第一,公用事業和高鐵票價上漲目前正處于初期,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模式,公用事業類企業后續可能逐步向市場化方向過渡,價格可能也會持續上漲;
第二,以公用事業為代表的紅利類股票可能迎來估值系統性提升,由于該類行業整體價格彈性較小,消費量受提價影響可能相對較小,價格上漲邏輯或將成為紅利資產超越“高股息”以外的新支撐;
第三,前期CPI同比低位徘徊,疊加公用事業和高鐵票價對CPI同比拉動有限情況下,基于慣性思維,市場通脹預期可能持續偏低,但本輪漲價周期開啟后,通脹預期或將得到提升,利率下行想象空間收窄。
編輯|王月龍 蓋源源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大象新聞、東方網、極目新聞、揭西發布、中國城市報、公開信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