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0 23:03:06
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600028899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3-2035年)》,提出要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在構建多向鏈接的世界級鐵路樞紐方面,廣州將暢通“四通八達、四面八方”高鐵通道,推動形成十大出省高鐵通道。
新增廣清永高鐵、貴廣高鐵廣寧聯絡線,提升廣州至成渝方向聯系效率;新增廣河高鐵,增加廣州至長三角方向高鐵通道;積極謀劃擴容廣州至京津冀方向高鐵通道;加快廣湛高鐵建設,強化廣州與滇中方向聯系;新增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廣深高鐵新通道,強化廣州與珠澳、深港聯系。超前謀劃廣州與其他超大城市間高速磁懸浮通道布局及實驗線建設。
實現與大灣區各城市中心1小時互達、與省內城市2小時互達、與鄰近省會城市3小時互達、與國家級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時互達。支持柳廣鐵路建設,打通廣州至大西南地區貨運鐵路干線瓶頸,推動廣州鐵路樞紐與鐵路國際運輸大通道常態化聯通運營,鐵路貨運實現國內1000千米以內1日達、2000千米以內2日達、2000千米以上3日達。
解讀:廣州的目標是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但從目前來看,其綜合運輸通道能力仍有待增強——比如北向至京津冀地區通道趨于飽和,西北向至成渝城市群鐵路通道單一,東向與長三角地區高標準直達高鐵通道尚未建成。
有關分析指出,高速磁懸浮可用于連接大型樞紐城市或城市群,形成高速走廊,促進地區間的協同發展。此前廣東省級層面的規劃中,曾多次提出過相關構想,在此次廣州《規劃》中,也提出“超前謀劃廣州與其他超大城市間高速磁懸浮通道布局及實驗線建設。”
具體來看,在廣州市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設施布局中,點明了預留京港澳高速磁懸浮、滬(深)廣高速磁懸浮。從空間距離來看,滬廣兩市相距約1600公里,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3小時以內即可通達;京廣兩市相距約2000公里,約3.3小時可達。
不只是廣州,滬杭、成渝、海南等多地也都發布了相關規劃,希望第一條高速磁浮列車能夠落地家門口。但需要指出的是,盡管能夠實現快速通達,但對于大多數城市來說,這并非最優解,制約因素中最現實的一條便是“性價比”的問題。
以高鐵為例,平均每公里要造價約1.17億-1.44億元人民幣,加上設施運營和更新改造所帶來財政壓力,全國目前盈利的高鐵線路只有6條,且都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而高速磁懸浮每公里造價則超3億元,是高鐵的兩倍以上,并非所有城市都可以負擔。
也因此,多位業內專家均表示,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投入產出效益,不建議較大范圍建設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鐵路,以防產生重復建設和資源極大浪費。《國家綜合交通立體網布局》中提到,研究推進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試驗線路建設,也將范圍圈定在了“超大城市間”。
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鐵路旅客發送量達1.31億人次,居全國第二位。據當地預測,隨著廣州全球城市的建設、大灣區融合發展及居民出行需求多元化,客運出行持續增長,預計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年均增速約為3.6%。
杭州發布“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杭州市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發布,13項重點任務聚焦汽車、電動自行車、家電、家裝廚衛等領域,持續推動杭州市消費提質擴容。力爭到2027年,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達30萬輛,報廢汽車回收量3萬輛以上,二手車交易量30萬輛以上;家電年銷售額較2023年增長20%,累計建成45個再生資源集中分揀處理中心。
溫州出臺時尚產業三年行動計劃
溫州市經信局與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組成聯合課題組,共同編制的《溫州打造中國時尚產業之都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于日前印發,提出到2026年,全市時尚產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力爭培育時尚產業集聚區10個,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00家,百億級領軍企業集團3家、產值超10億元行業龍頭企業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3000家。
山東100億元新能源產業基金完成設立
近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參股設立的山東省綠色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在濟南市完成工商注冊。該基金總規模100億元,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基金設立的首只百億元規模的新能源產業基金,主要投向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儲能、氫能等領域,助力山東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寧夏將全力打造“中國算力之都”
5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副主席買彥州在會上介紹,寧夏是祖國西部的一塊寶地,因地制宜發展數字經濟這個新質生產力,寧夏有基礎、有條件、有成效。下一步,我們采取非常舉措、支持非常產業、實現非常發展,全力打造“中國算力之都”。
湖北出臺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服務科技創新新政
湖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服務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設立技術創新專項貸款,計劃規模500億元,首期200億元,按照5:95的比例,省財政一次性出資10億元,吸引金融資本參與,對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及重點工業企業的研發和技改提供融資支持。財政貼息1.5個百分點,最長貼息2年。
四部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建設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20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撐數字中國建設。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撰文建議:穩住省外流入人口,逐步優化人口性別結構
5月17日,據廣東省委黨校主辦的《嶺南學刊》微信公眾號消息,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博士的論文《廣東省人口發展現狀特征及趨勢研究》刊出。楊新洪指出,穩定的常住人口增長能帶來穩定的勞動力資源,有利于廣東經濟的持續增長,是人口增長的第一動力。第二動力是戶籍人口凈遷入,第三動力是省外人口流入。
楊新洪建議,廣東需要保持第一動力,增強第二動力,穩定第三動力,就是要保持穩定的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穩定省外流入,增強凈遷入,將省外流入人口轉化為戶籍人口,增強常住人口的穩定性。
一是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提升生育水平;二是要穩定和留住省外流入人口存量,積極發展新的增量,做好流入人口從被動的“市民待遇”到主動的“社會融入”轉化,提升流入人口與流入地人口的相互認同感;推動流入人口從被動的“市民待遇”向政策的“收入提升”以及技能的“收入提升”轉化,提升流入人口在流入地的生存能力;三是要發展省外遷入人口,出臺優惠政策逐步將優質的流入人口轉變為戶籍人口,以增強廣東常住人口的穩定性。
2024年第一季度我國造船三大指標保持同步增長
5月20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數據,2024年1-3月,全國造船完工量123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7%;新接訂單量241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9.0%;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540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5%。
1-3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3.8%、69.6%和56.7%;我國分別有6、5、6家企業進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的前10強。1-3月,全國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67.4%,新接訂單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61.2%,手持訂單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為57.0%。
文旅部:擬確認22家旅游度假區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據文旅部網站消息,根據《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管理辦法》和《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國家標準,經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推薦,文化和旅游部按程序組織綜合認定,以下22家旅游度假區達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標準要求,擬確定為2024年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現予公示。名單如下(按行政區劃順序排列),公示期為2024年5月20日至5月24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