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東莞:“制造美學”起手式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9 22:24:55

“既然我站在了世界舞臺中央,就應該考慮更多未來的事情、對未來的貢獻”,東莞正在籌備新的蝶變。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形象莞(夏釗昇 攝)

東莞的制造,是很多人觀察、研究的對象。

吳敬璉、周其仁等知名經濟學家都曾前往調研,將其視為研究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樣本。財經作家吳曉波亦是常客,他連續幾年走讀東莞,尋找中國制造的答案。

6月12日至6月14日,東莞又迎來一撥客人——“東莞制造美學”城市品牌課題研討專家團。專家團中有位成員,過去十年曾頻繁往返廣深之間,卻從未在東莞下過車。那些年,她對東莞的態度是:有什么值得去的,去看虎門銷煙遺址嗎?而這一次,跟隨為期三天的調研行,東莞掀開了制造業的一角,讓她“驚訝、驚嘆、驚喜”,“不再是印象中那個‘世界工廠’了”。

東莞濱海灣新區 圖片來源:形象莞

東莞的好,得去過、見過才知道。

眼下,“工業空心化”問題正懸于中國城市頭頂。當別的城市思考如何穩住工業底盤,東莞的命題則是,作為唯一一個制造業占比超50%的萬億城市,不缺制造,亦不缺經濟數據,缺少一次讓外界意識到“東莞制造其實很美”的機會。

產品的故事

“什么時候能在美國開店?”

專家團到訪東莞的前兩周,舊金山時間5月29日,一場“風起國潮 粵動金山”潮玩展活動在漁人碼頭舉辦。東莞人帶著好幾箱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潮玩產品,集中亮相美國街頭。


東莞潮玩亮相舊金山 圖片來源:東莞發布

活動相關負責人記得,那天太陽很大、當地人很熱情。“我們的潮玩做得很美,可以是藝術品,可以被收藏”,當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的文化一碰撞,來訪者不斷催問:“什么時候能在美國開店,什么時候開售?”

東莞潮玩亮相舊金山 圖片來源:東莞發布

生產這些國潮產品的其中一家企業,叫東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6月13日,專家團前往調研。

總經理熊毛介紹,公司建于2004年,本是一間金屬加工廠,給各大手機廠商供應配套的金屬零件,比如SIM卡卡托。2009年,區別于市面上流行的紙質、木質、塑料玩具,公司研發出全球首款3D金屬拼圖,成功轉型為文創潮玩企業。

憑借精美的金屬工藝、創意設計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加持,公司自營的金屬拼裝玩具品牌“拼酷”逐漸打開市場,出口美、日、歐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登上同品類銷量榜前列。

東莞潮玩展示墻 圖片來源:形象莞

來到公司的小型博物館,里面陳列了自2010年以來面世的所有“拼酷”作品,專家團成員一面拍照、贊嘆,一面挑選商品放進購物籃。排隊購買,是對東莞產品的最好褒獎。

在東莞,這樣高品質的產品比比皆是、行行皆有。

厚街鎮的東莞時代皮具制品廠有限公司,運營著箱包、鞋子、服裝的自主品牌,它們與奢侈品品牌有著同樣材質、同樣工藝。品牌打出聲量后,2023年直播帶貨的營業額為8億元。

長安鎮的東莞市宇瞳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一個個監控鏡頭,走向全球市場,成為光學行業龍頭。即使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室,它們產的攝像頭依然可以呈現布景的五顏六色。

圖片來源:東莞發布 

虎門鎮的當納利(廣東)印務有限公司,是印刷巨頭當納利在亞洲最大的圖書制造中心。一棟大樓里,樓下是印刷包裝,樓上是新品研發。公司研發的立體書、發聲書、疊加了刺繡的紙質封皮……不斷推高書籍裝幀設計的顏值。

制造的故事

“不是黑燈工廠,但能做到黑燈工段”

這些產品都是“東莞造”。

說到這兒,你或許會聯想起東莞的一個稱號,“世界工廠”。這個詞往往與低附加值掛鉤,被認為是負面的。

但其另一面的價值常常被輕視:與國際大牌合作的制造商,工藝是過硬的,產線是科學的,配套是齊全的,品質檢測是嚴格的,產品主要是對接國際市場的。

圖片來源:東莞發布

除了原始采購端與最終銷售端,東莞要完成中間所有的制造環節。有經濟學家曾指出,東莞工業區的優勢在于無數種產品皆可制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

全鏈條、高水平的制造能力,意味著什么?銳空間主理人李銘威說,“我之所以選擇到東莞來落地設計,是因為這里有最好的木匠、最好的鐵匠、最好的結構工程師,打樣快、出圖快、變現快”。更重要的是,“東莞精美的工藝能倒逼我靈感的產生”。

圖片來源:東莞發布

制造出高品質產品的東莞企業們,正在轉型經營自己原創的品牌。制造那條“腿”已粗壯非常,補齊品牌、設計的另一條“腿”,曾因“東莞塞車、全球缺貨”聞名的東莞,就能再次以“制造”逆襲。

這次調研,專家團成員不僅看到了東莞制造的“大”,還看到了“強”。

自動化生產 圖片來源:形象莞(占有兵 攝)

“一年生產180萬個床墊,每天生產5000個,大概需要多少工人?”這個問題,放在過去,以中國制造業的水平,可能需要數百甚至上千人。但位于東莞厚街的慕思智能工廠告訴你:僅需50人!

慕思床墊數字化工廠,一樓到四樓完全打通,到處是自動化設備。調配面料、床網、粘膠,到圍邊、包裝、出廠,幾乎不需要人工干預,一氣呵成。而且,一條柔性化的生產線,能同時產出上百個型號各異的床墊。

把一家傳統工廠,打造得如此富有科技感,著實震撼了不少來訪者。在東莞,這樣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產線,遠不止一家。

東莞智造 圖片來源:形象莞(李志良 攝)

步步高生產小天才電話手表的產線,自動化率也在八成左右,配備的技師,一部分是調試生產設備,另一部分安排在了最后的包裝環節。

產線負責人說:“我們雖然不是‘黑燈工廠’,但完全能做到‘黑燈工段’。”

“黑燈工廠”,顧名思義,即不需要開燈就能自動生產運營的工廠,強調的是高度智能化的生產方式。

當納利的東莞印刷車間同樣實現了自動化。車間負責人回憶,15年前她剛入職那會兒,“需要很多技師手動調墨、裝幀”,后來換了機器,實現中央供墨、研發排書專利,引入了能科學搬運的無人叉車,“車間的人比過去少了一半多”。

過去幾十年,中國曾以人口紅利和低成本優勢,成為世界工廠。后來,在經歷產業轉移、務工者回流、人力成本抬升、機器換人等陣痛和蝶變之后——

以“三來一補”起家的東莞,慢慢撕掉“代工”的標簽,向產業“微笑曲線”的嘴角靠近,享受制造、智造、創造的快樂。

圖片來源:東莞日報

創新的故事

“R&D支出占比,僅次于深圳”

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指揮屏、駕駛艙,傳統制造業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革。科技創新,在從勞動密集型走向技術密集型的過程中,推波助瀾。

切入“工業母機”行業的拓斯達,是一家為制造企業提供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調研旗下的東莞市埃弗米數控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時,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研發人員占比1/4,核心部件都有獨家研發專利,也攻克了一些“卡脖子”技術。

圖片來源:東莞發布

隨著外貿不確定性增大,推動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發展國內市場成了近些年東莞企業轉型的關鍵詞。游刃于國內外兩個市場,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不斷推進,使得很多制造業重鎮實現了二次飛躍,不斷迭代。

放眼整個東莞,其新興的創新力排在廣東前列。《2022年廣東省科技經費投入公報》顯示,2022年,東莞R&D經費支出占比提升至4.10%,僅次于深圳的5.81%。另有數據顯示,東莞47%的規上工業企業建有自主研發機構,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居全省第二。

圖片來源:龔名揚 攝

截至目前,東莞形成了涵蓋34個工業大類、涉及6萬多種產品的制造業體系,構建起21萬家工業企業、1.4萬家規上工業企業、上萬家國家高企、17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制造業優質梯隊。

東莞的創新活力與科技力量,既出現在產業應用端,也布局在基礎創新端。專家團慕名前往松山湖科學城。

松山湖科學城 圖片來源:形象莞

早在新世紀之初,東莞就布下“先手棋”,以松山湖作為全市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探路先鋒,投入大手筆予以重點建設。經過20多年發展,松山湖滄海桑田,在科創領域開枝散葉。

從地圖上看,大朗鎮境內的松山木水庫,南岸是華為打造的歐洲小鎮,北岸是大灣區大學、東莞理工學院等高等學府,還有無數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平臺穿插其間。

中國散裂中子源 圖片來源:鄭志波 攝

圍繞那片水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蓬勃發展,一批頗具行業影響力的企業發展壯大,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走出了李群自動化、云鯨智能、逸動科技等一大批新銳科技企業。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組成部分,松山湖科學城蘊藏了珠三角最強的科研能力,散裂中子源、南方光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大平臺的聚集,推動松山湖形成全球難得一見的科研制高點,為未來鋪墊更多的可能。

中國散裂中子源 圖片來源:翟嘉欣 攝

美學的故事

“站在世界舞臺中央,考慮未來的事”

講述“世界工廠”轉型為“國際制造名城”的驚艷,本可以告一段落。但隨著調研的深入,專家團成員發現東莞并沒有止步于此。

一個傳統農業縣、近代史開篇地,因為改革開放帶來的強大制造業,讓這座年僅36歲的地級市積淀了深厚的物質基礎。2021年,東莞新晉GDP超萬億、人口超千萬的“雙萬”之城。

圖片來源:東莞發布(翟嘉欣 攝)

這段獨特的歷史,造就了東莞以鎮為基本單位的產業構架、城市構架。它是全國極少數不設區一級行政單位的城市之一。

走進東莞街鎮,比起千篇一律的產業園、商品房、商廈,更惹眼的是分散各個街鎮的一棟棟廠房,錯落生長,復雜多樣。

“專業鎮經濟”的特色,支撐了東莞經濟馬力十足。她一個鎮,就能展現出超過外地一個市的潛力。賽迪顧問發布“2023鎮域經濟500強”榜單,東莞28個建制鎮全部入圍,鎮域經濟發達的廣東一共才81席,東莞占了超過1/3。其中,15個鎮進入全國百強,兩個鎮進入前十。

甚至一個村,也能羨煞眾人。東莞市展覽館中秀了一把2022年農村集體經濟的“肌肉”,當年純收入超億元的村共37個,最高的是中堂鎮潢涌村,收入6.12億元。

嶺南一隅的崛起,濃縮了中國制造的曲折與奇跡。

東莞城市空間藝術展 圖片來源:形象莞

2019年,在慶祝東莞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時,策展人崔波花了四個月時間在東莞工廠里尋找素材——幾百件工裝、200多斤工卡,以及無數張給家里的匯款單。

改革開放以來,東莞人口增長了近10倍。除了千萬常住人口,這46年中還有超過2億年輕人在東莞工作過。

宏大的制造命題,落到微觀個體身上,演化為掙錢、養家,這是年輕人對這座城市最原始的需求。

物質基礎,一開始并沒有更多體現在城市建設上。專家團中一位成員早年在東莞工作期間,“都沒有市中心的概念”。2001年,東莞劃出約15平方公里,提出建立城市中心區。同時,全面升級城市基建,城市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潮流東莞 圖片來源:形象莞

邁上“雙萬”新起點以來,東莞進一步提出“文化強市”建設構想。2023年,東莞專門召開了一次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大會,強調要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氣質,進一步講好東莞故事,傳播東莞好聲音。會上印發的1+8政策文件之一《東莞市城市形象傳播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6)》,意在扭轉東莞“名”與“實”的錯位關系。

當制造到一定程度,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只是提升效率效益、秀秀經濟肌肉,更是催生了大家營城理念的更新。從文化層面、美學層面,重新認識經濟和制造的問題。”東莞有關部門負責人感悟,明年就是“中國制造2025”的兌現年,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不僅僅是產品更好、更美,關鍵是作為制造業強國,肩負起推動人類工業文明邁入新進程的責任。

東莞城市中心 圖片來源:項子劍 攝

回到一開始,之所以邀請“東莞制造美學”城市品牌課題研討專家團到東莞深度調研,也是基于“文化強市”的考慮,借腦借智一起探討,如何讓外界知道“有一種制造美學,叫東莞”。這不止關乎制造業的提檔升級,更根系著城市的新形象、新品牌、新文化。

“既然我站在了世界舞臺中央,就應該考慮更多未來的事情、對未來的貢獻”,東莞正在籌備新的蝶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東莞市 東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91 | 一及片中文字幕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一级似看大片中文字母 | 亚洲成在人电影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