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0 21:19:58
打造北方內陸發展第三極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774030
作為2024河南省旅游發展大會重要配套活動之一,2024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融資大會日前在鄭州舉辦。會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簽訂了魯豫兩省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進一步深化文旅交流與合作,發揮沿黃省份聯動優勢,攜手推動兩省文旅協同高質量發展。
根據協議,雙方鼓勵開展行業領域交流互動,推出魯豫兩省“美景交換”門票優惠、旅游住宿優惠互享政策等;發揮好“濟鄭高鐵沿線城市文旅聯盟”作用,深入開拓濟鄭高鐵沿線和魯豫毗鄰地區高鐵旅游市場,共同打造周末游、高鐵游、研學游等文旅產品;加強兩省文博場館館際交流互動,推動美術作品、文物精品、非遺文創等互展;進一步擴大“好客山東”和“老家河南”品牌影響力,共同打響“沿著黃河遇見海”文旅品牌。
解讀:魯豫兩省聯動,文旅一直被認為是最好的突破口。去年12月8日,濟鄭高鐵全線貫通,鄭州至濟南高鐵結束“南繞徐州、北繞石家莊”歷史,實現高鐵直連直通,最快1小時43分可達。就在同一天,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前往山東濟南,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前往河南鄭州,分別進行文旅推介。
同屬黃河流域及華夏文明主要發源地,魯豫兩地具有地域相連、文化相融、習俗相近、交通便利等文旅協同發展優勢。從潛在市場來看,同為人口大省,山東、河南2023年常住人口總量分居全國二、三位,潛力巨大。資源方面,以5A級景區數量為例,山東有14家,河南有15家,家底不薄。
2023年,山東全年接待游客8.2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713.6億元;河南接待游客9.95億人次,旅游收入9645.6億元。面向2024年,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預測全年國內旅游收入將達到6.03萬億元,湖南、安徽、吉林等省份都將全年目標定在萬億規模,魯豫如何攜手踏上新臺階?
在中國旅游協會副會長、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會長、山東大學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王德剛看來,魯豫兩省應該建立一個共建共享的文化和旅游交流IP,就像“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區域性聯合IP一樣,這樣才能夠真正走上新高度。
事實上,魯豫作為全國經濟大省,也是北方地區唯二的“經濟大省代表”,交流合作的體系正在不斷完善——
2023年8月,魯豫兩省共同簽署《關于加強交通互聯互通服務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協議》,提出17條具體合作措施,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2024年初聯合印發了《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實施方案》,聚焦縱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出臺30項舉措深化魯豫毗鄰地區交流合作……
在兩省專家看來,山東與河南聯手,共同打造北方的增長極,將有力帶動整個黃河流域共同發展。日前,由兩省學者和有關省直部門及地方政府領導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上,針對魯豫合作提出了一個新的方向,即站在全國發展大局的高度,以打造國家北方內陸發展第三極為目標,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湖南出臺政策支持低空經濟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著力從十二個方面發力,培育低空經濟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措施,湖南積極招引低空企業,對重大低空經濟類先進制造業項目,根據其對經濟社會實際貢獻情況給予獎勵,最高獎勵2000萬元。明確湖南鼓勵運輸機場增加通航功能,加快通用機場建設,符合條件的單個機場最多可獲不超過1000萬元補貼。
民政部發布公告,浙江2個機場定名
近日,民政部官網發布《關于嘉興南湖機場命名的公告》《關于舟山普陀山機場更名為舟山普陀山國際機場的公告》,明確新建嘉興機場命名為嘉興南湖機場,舟山普陀山機場更名為舟山普陀山國際機場。作為“十四五”期嘉興市標志性的項目,嘉興南湖機場定位為客運支線機場,專業性航空貨運樞紐,預計2025年6月項目建成,2030年將達到旅客吞吐量18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10萬噸。
蘇州打造電商公共品牌
據蘇州發布6月20日消息,蘇州市跨境電商和直播電商企業座談會召開。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指出,要堅持招大引強、培優育強,積極招引大平臺、大賣家,支持傳統制造、外貿企業開展跨境電商、直播電商業務,鼓勵有自主品牌的優秀企業自建獨立站發展DTC模式,招引更多平臺服務型企業,建立跨境電商產品庫,持續做大規模。要樹立品牌意識,加強行業統籌,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宣傳推廣,凝心聚力打造蘇州電商公共品牌,切實提升城市顯示度、行業影響力。
深圳四條地鐵線擬延伸直達東莞
6月18日,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2022-2030年)及東莞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2035)環境影響評價首次信息公開。據公告,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2022-2030年)包括6條延伸線(最終方案與規模以國家主管部門批復為準)。其中,深圳6號線支線北延線(東莞段)、深圳20號線北延線(東莞段)、深圳11號線北延線(東莞段)、深圳10號線東延線(東莞段)納入到了東莞地鐵二期建設規劃中。
規劃方案示意圖圖片來源:東莞市軌道交通局
桂林遭遇1998年以來最大洪水,專家解讀成因
6月13日至19日,廣西出現持續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氣,為今年廣西“龍舟水”最強降雨時段。此次特大暴雨過程具有暴雨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極端性強等特點。其中,桂林漓江出現了1998年以來最大洪水。
廣西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農孟松表示,6月中旬以來,副熱帶高壓持續穩定在華南沿海,低渦切變線長時間在桂北滯留,與西南季風共同作用,冷暖氣流長時間在廣西上空交匯。該過程期間,桂東北降雨具有顯著對流特點,對流系統移動緩慢并出現了“列車效應”,導致桂東北極端強降雨。
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超4000家
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6月20日在天津舉行。會上發布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和戰略性技術。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784億元,增速13.9%。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業采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
中國能源轉型指數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
2024年版(第14版)《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報告由世界經濟論壇和埃森哲共同發布,使用能源轉型指數評估120個國家當前能源系統的表現,重點關注其如何平衡公平性、安全性和環境可持續性,并評估他們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準備程度。
在2024年能源轉型指數排行榜上排名前十的國家全部來自歐洲,前五名是瑞典、丹麥、芬蘭、瑞士和法國。其中法國是首次進入前五名,在過去一年中,法國通過實施新的節能措施降低了能源強度。
除法國外,在二十國集團(G20)國家中,還有德國、巴西、英國、中國和美國進入了能源轉型指數前二十名,分別位列11位、12位、13位、17位和19位。中國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受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的積極影響,拉脫維亞和智利首次進入榜單前二十名,排在第15位和第20位。
報告稱,總體來看,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在能源轉型指數上的分差逐漸縮小,且能源轉型的重心正轉向發展中國家。但清潔能源投資仍高度集中在發達經濟體和中國,這表明發達國家必須提供金融支持,加快在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實現公平的能源轉型,并在所有國家實現前瞻性決策,打造真正有利的投資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