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3 12:55:30
每經編輯|程鵬
8月22日,網友稱山東濟南一外賣小哥被小區保安拉扯、按倒在地,引發關注。據目擊者稱,系外賣小哥為送外賣硬闖小區送外賣被阻止,引發沖突。事后外賣小哥被警方帶走。
當晚,濟南歷下公安分局發布警情通報稱,因外賣員欲騎電動車進入某小區配送受到保安員阻攔進而引發沖突,警方將依法處理。
濟南警方通報:雙方發生
口角產生沖突,將依法處理
8月22日晚,濟南歷下公安分局發布情況通報。通報稱,8月22日11時28分,某平臺外賣員王某騎電動車欲進入歷下區某小區配送外賣,受到保安員王某慶阻攔,雙方發生口角。外賣員王某拿出攜帶的甩棍,并用手機拍攝現場情況。保安員郭某雷趕來后,同王某慶一起將王某按壓在地阻止其拍攝。沖突結束后,王某撥打了報警電話。
接報警后,轄區派出所迅速趕赴現場處置。目前,雙方均認識到遇事不冷靜帶來的后果。下一步,公安機關將依據調查情況依法處理。
圖源:濟南歷下公安分局
據華商報大風新聞此前報道,視頻顯示,疑似在某住宅樓樓下,男子坐在臺階上,兩名保安對其言語斥責。期間,一名保安說,“你硬往里闖……把腿給你打斷。”男子遂掏出手機拍攝。
視頻截圖
另一段視頻顯示,兩名身著保安制服的人手持警棍,將一名男子拉扯、推倒、按倒在地,口中說“你拍什么?你拍什么?”疑在搶奪手機,男子未反抗。周圍有群眾勸導道,“行了行了,別打,大家都讓一步。”
視頻截圖。圖源:大風新聞
據一位目擊者講述,事發時間是8月22日上午11時許,地點在濟南文化東路萬豪國際公寓附近。聽說是外賣小哥要進去送外賣,但保安不讓進,闖卡時被阻攔,雙方發生了沖突,“我們外賣員的群里都很關注這件事。這個小區以前是允許外賣員進入的,不知道為什么今天不讓進了。”
該目擊者稱,事發后,警方到場帶走了外賣小哥和兩名涉事物業保安。
隨后,記者以市民身份咨詢濟南公安文化東路派出所,工作人員確認此事的真實性,“這件事我們會依法依規處理,不可能會為難外賣員。具體情況涉及案情,沒辦法給你細說,建議等等處理結果。”
外賣騎手與保安矛盾背后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月12日,杭州綠城西溪世紀中心一名保安與外賣騎手發生沖突,外賣騎手下跪也引發了輿論廣泛關注。另外,在更早些的警方通報事件中,有多起外賣小哥與保安人員發生爭執進而引發肢體沖突,甚至導致傷亡的事件。
多次沖突暴露出外賣配送的“最后100米”難題,也折射出行為邊界、基層治理、平臺規則等深層次問題。
據新華視點此前報道,不少受訪人士認為,矛盾背后,是保安人員與外賣小哥分別承受的系統壓力,一些問題應進一步厘清。
不少物業人員表示,他們也理解外賣小哥不容易,但小區有相關規定,禁止騎行旨在保障老人、兒童的安全。
那么,物業及保安是否有權對外賣小哥做出限制性規定?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甘海濱說,小區業主對小區公共區域具有物權。外賣員能否進入小區,應由業主大會或業主委員會根據小區實際情況、業主意愿及物業管理需要進行討論并作出決議。如果騎手造成物業設施損壞,可協商賠償,但不應直接罰款。
浙江省消保委網絡消費委員會委員、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保安要維護安全秩序,而外賣員則要追求效率,兩者容易產生矛盾。部分保安自恃掌握看門的“權力”,容易表現得更為強勢。
甘海濱說,如果保安在執行小區管理規定時,采取非法手段,或使用暴力、侮辱性方式阻止外賣小哥進入小區,則構成對權力的濫用。
外賣小哥與保安、物業管理人員的矛盾背后,平臺經濟下勞動者面臨的壓力與權益困境也不容忽視。
“您有一個訂單還有5分鐘超時”。這是讓外賣小哥們最有壓力的瞬間。一名外賣騎手說,超時往往是因外界因素,而非騎手故意為之。比如,在午餐高峰期,一些商業體電梯繁忙,一上一下耗時很長;一些小區禁止騎車進入,騎手不得不走進去。然而,通過平臺申訴,理由往往被駁回。“耽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變成罰款和投訴。”有外賣騎手表示,前幾日跑的一單19元,因超時15分鐘,被平臺扣了8.5元。多名外賣小哥反映,大部分單子每單僅掙幾元錢,而配送的“最后100米”卻面臨多種阻礙,平臺應予以合理考量。
如何暢通外賣配送“最后100米”?
據新華視點此前報道,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甘海濱建議,應進一步完善街道、社區、寫字樓等重點配送區域的基層治理。通過集體協商,明確行為守則。同時,制定更有效率的外來人員登記制度,通過人性化設置臨時停車區、送餐柜等設施,減少不必要的沖突。
記者了解到,已有平臺和部分街道、社區合作,探索平衡效率與安全的更優解。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十幾個城市建立超過100個“騎手友好社區”,為騎手開通出入綠色通道、劃定專用停車區、建設騎手驛站等。在美團騎手App里,對應的小區地圖也進行了更新,騎手可更方便地查詢小區出入口和樓號。
3月15日在杭州市拱墅區祥符街道阮家橋社區城西銀泰城廣場拍攝的“小哥驛站”。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7月,同樣是在杭州,“小哥碼”正式推出。騎手獲得專屬電子通行證后,在一些小區掃碼就能進入,找樓也更方便。有小哥反饋,現在掃碼進門只要十幾秒,送單更快超時更少。
也有一些地方的物業采取了“換乘方案”。如在安徽省宿州市某小區,物業公司專門購置自行車放置在小區主要出入口,提供給外賣員、快遞員“換乘”。
2023年1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規則公示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為外賣騎手等群體系上保障的“安全帶”。指南提出,平臺企業要建立健全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申訴機制,暢通線上和線下溝通渠道。
多名外賣員表示,希望平臺更多關注配送“最后100米”的復雜情況,利用智能算法,優化獎懲機制與配送路線,減少因時間緊迫導致的沖突。對因“門難進”導致的超時罰款,設立更暢通的申訴渠道。
此外,曹磊等受訪人士建議,加強對外賣小哥的安全培訓,優化意外事件應對保障。引導物業公司完善管理方案,對保安人員加強服務意識、溝通技巧等培訓。“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相互理解。外賣小哥和保安人員都值得被更有溫度地對待。”
編輯|程鵬?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濟南歷下公安分局、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張鵬康)、新華視點(記者:張璇、舒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