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0 16:35:13
◎10月18日晚,科大訊飛發布2024年三季報,相比于前兩季度,公司第三季度凈利潤轉正。10月19日,公司三季報線上投資者交流會上介紹,經過一年多時間,通過賦能已有的產品和服務,星火大模型商業化路徑已得到初步驗證。
每經記者|張寶蓮 每經編輯|文多
10月18日晚,科大訊飛(SZ002230,股價45.83元,市值1059億元)發布2024年三季報。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25億元,同比增長15.77%;毛利22.60億元,同比增長16.68%;經營性現金流凈額7.15億元,同比增長100.09%。相比于前兩季度,公司單季度凈利潤實現轉正。
10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入科大訊飛三季報線上投資者交流會。科大訊飛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江濤介紹,公司主動調整收入結構的同時,保持了經營規模的穩定增長。按照戰略聚焦的思路,公司圍繞星火大模型的核心競爭力,主動放棄了一些資金來源困難的項目。經過一年多時間,通過賦能已有的產品和服務,星火大模型商業化路徑已得到初步驗證。
財報數據上,科大訊飛今年第三季度的經營業績相比于第一、第二季度出現了明顯好轉。
公司前三季度實現凈虧損約3.44億元,同比下降445.91%,當公司在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5696.14萬元,同比增長120.87%,凈利潤與增速都實現了轉正。
聚焦主賽道與核心業務,或許是公司第三季度業績轉好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交出上市以來首份虧損的半年報。8月的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董事長劉慶峰曾明確表示,要剔除不盈利的小業務,把戰略業務做得更大。
江濤介紹,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40.45%,基本保持穩定。公司在調整業務結構的情況下,保持了經營規模的增長。其中,教育業務收入增長22%(同比,下同),學習機銷量增長超過100%。開放平臺與消費者業務收入增長44%,其中智能硬件收入增長41%,開放平臺收入增長50%,智能汽車業務增長49%。
應收賬款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約140億元,相比于年初有所增長。江濤介紹,壞賬風險總體可控,原因為:應收賬款中政府企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占比在70%以上;前三季度應收賬款增加主要是政府客戶影響,受整體市場環境及財政預算影響部分政府項目回款延遲,但應收賬款客戶質量總體較好,近年來實際壞賬核銷占應收賬款比例均小于0.1%。
回款方面,據江濤介紹,公司第三季度銷售回款6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回款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前三季度銷售回款15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現金流方面呈現季節性規律,第四季度將迎來回款高峰期,若相關政策執行到位,公司對第四季度的經營性現金流持有信心。
科大訊飛“All in”大模型,持續大量資金投入也引起了較多投資者的提問。
“大家普遍非常關心的問題,星火大模型投入這么大,到底什么時候能掙錢?它的商業化路徑是什么?去年星火大模型剛上線,很多人提問,我們也對問題進行了梳理。”江濤表示,一年之后,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發現公司在商業化路徑的探索上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
他介紹道,路徑一是星火大模型在消費者、教育、醫療、汽車等已有場景中加快規模化落地,商業價值閉環得到初步驗證。路徑二,以大模型為切入點,在運營商、金融、能源、交通等行業與央國企戰略合作深度運營。路徑三,通過標準化產品如iFlyCode、招采、會議、文檔、翻譯等標準化產品,實現企業級市場的規模化推廣。
江濤稱,科大訊飛也在思考大模型未來于C端(消費者端)的商業價值,例如在軟硬件一體化上推出每個家庭都買得起的家庭機器人,公司一直往這類方向持續投入、持續關注、持續驗證。
會上,有機構投資者提問,大模型預訓練的成本不斷提升,近期不斷有報道稱國內大模型公司在預訓練和產品化之間做取舍,訊飛星火大模型在商業落地有什么具體策略或者路徑?
江濤表示,未來幾年公司不會在經營上額外大幅增加算力帶來的重資本投資。同時,探索AGI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大模型成果,會通過蒸餾裁剪等各種技術手段沿途產出,落地到訊飛星火各個尺寸的大模型中,助力訊飛星火在商業化競爭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