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10-25 18:42:43
川觀新聞記者 張蒙
日前,央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等方面提出相關重點舉措。
今年8月,四川發布了《四川省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工作方案(2024—2026)》,而這與上述《意見》不謀而合。該工作方案對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進行了系統性部署安排,明確了健全完善綠色金融工作組織機制、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創新綠色金融市場機制等重點任務。
近年來,四川針對生態環境領域資金需求大的實際,以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原則,探索建立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并重的投入模式,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社會投資成為主體,破解資金來源單一和總量不足問題。
拓寬融資渠道服務,促進可持續發展
“推進美麗四川建設,需要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涉及行業多、投資周期長、融資需求大是面臨的現實問題。”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金融產品是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以雅安為例,69.42%的森林覆蓋率讓這里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植被動物資源,雅安如何保護生態多樣性?
當地的做法是引入金融活水。今年9月,雅安多部門聯合印發《雅安市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實施方案》,這是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四川的首個“市級指南”。
雅安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大熊貓國家公園相關的自然保護地建設,利用金融機構市場化運作,建立生物多樣性全流程金融服務體系,從而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金融服務保障。
縱觀全省,雅安在綠色金融方面的創新探索并非個例。2018年,我省出臺《四川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啟動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工作,確定成都市新都區、廣元市、南充市、雅安市和阿壩州為省級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地區。
更多新型綠色金融產品也實現“零”的突破。成都市新都區發行全國首單區縣級“鄉村振興”中期票據、首單區縣級“碳中和”債券,廣元市落地全省首單“森林碳匯遙感指數保險”、發放全省首個法人銀行碳足跡掛鉤貸款助力經濟低碳轉型,創造出多個“首筆”“首單”。
不僅如此,四川還在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投融資平臺。通過政金互動、政企互動方式搭建政銀企投融資合作方式,舉辦首屆“四川省節能環保產業暨環?;A設施招商會”,目前已推動落地項目123個、項目總金額947億元;今年4月,舉辦“四川省生態環境領域投融資合作簽約洽談會”,預計未來三年將帶動生態環境領域投融資超2500億元。
健全體制機制,統籌推進生態保護
綠色投融資渠道拓寬的背后,是四川不斷建立健全的保障機制。
為健全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四川落實市縣主體責任,出臺生態環境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其中,省政府出臺《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行動計劃(2022—2023年)》,整合省直部門環保資金安排項目634個,中省投入228億元,拉動市縣和企業投入280億元。
完善生態環境激勵機制,四川制定大氣、水環境質量激勵約束辦法和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獎補措施,激勵各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2018年以來,四川共爭取中央污染防治資金144.37億元,投入省級專項資金147.57億元,拉動市、縣投入509.14億元;對63個獲得全國、全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的地方獎補資金3.86億元,對完成年度環境質量目標任務的市、縣予以激勵資金16.1億元。
建立生態環境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四川組織各市(州)及時謀劃儲備生態環境融資項目并定期向各大金融機構推送,目前在庫項目400個、投資總額2327.66億元,融資需求1849.4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四川通過實施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項目,指導各地科學謀劃項目。近年來,我省共16個EOD項目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核,入庫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已協調金融機構授信全省EOD項目64億元、放款21億元,助力各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接下來,四川將在推進綠色金融轉型金融協調發展上,加大綠色轉型發展等方面金融支持,結合四川產業特色,探索開展金融支持綠色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金融加大對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支持力度。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