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從畫“像”到畫“心” 《獵罪圖鑒2》導演:希望觀眾可以看到案件背后的“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9 17:46:52

2024年年末,《獵罪圖鑒2》憑借追星、主播打榜、AI換臉等社會熱點話題,迅速在影視劇市場脫穎而出。該劇由導演劉殊巧執導,以非線性敘事手法,多視角交織展現案件偵破過程,深入探討人性和社會問題。相比前作,新劇不僅提升了信息密度,還增加了角色間的思想碰撞,如主角沈翊從“畫像”轉向“畫心”,揭示涉案人員情緒,與老刑警杜城形成鮮明對比。

每經記者 宋美璐  王紫薇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追星、主播打榜、AI換臉、家庭暴力、催婚??當這些既涵蓋熱門話題,又觸及社會痛點的橋段同時出現在《獵罪圖鑒2》時,這部看似小眾的刑偵劇在2024年年末的影視劇市場快速出圈。

近年來,海量短平快的短視頻內容,給刑偵劇的節奏、內容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讓刑偵劇制作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在題材上,除了傳統的犯罪偵破,心理懸疑、犯罪心理學、真實案件改編等創新題材也在不斷涌現,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

如何在短視頻沖擊下,堅守刑偵劇陣地?“創作者要挖掘一些沒有被開發的寶藏內容,目前我們雖然找到了,但未來還想繼續在這樣的類型里創作的話,可能還需要多去想一想其他方面。”近日,《獵罪圖鑒2》導演劉殊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優秀的刑偵劇必須有其獨特性。

相比第一部的畫“像”,《獵罪圖鑒2》升級到了畫“心”,提出了“人性即宇宙”的概念,劉殊巧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案件,引導觀眾去看到每個案件背后的‘人’”。

打破續集魔咒

從畫“像”到畫“心”,多視角交織敘事

畫家沈翊憑借繪畫天賦,“誤打誤撞”進入警隊畫像師行業,為北江分局刑偵隊打開破案的新視角。這讓《獵罪圖鑒1》成了刑偵劇中的獨特存在,該劇豆瓣電影評分為7.6分。前作觀看量和口碑的雙豐收,也讓觀眾對《獵罪圖鑒2》有了更高期待。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獵罪圖鑒2》要怎么拍?會關注哪些案件?在觀眾等待的這兩年多時間里,“獵罪”的世界正在主創團隊的努力下迭代變幻。“在我們的設定中,這幾年主角們一直在成長。(在)《獵罪圖鑒2》中,隨著沈翊與杜城(兩位主角)思維的成熟,我們整個故事可以表達的內容更深,更廣。”劉殊巧說。

劉殊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獵罪圖鑒1》相比,沈翊跳出“畫像”設定,不僅僅對焦人臉,而是開始嘗試通過天賦異稟“畫心”——畫出涉案人員的情緒。在這樣的設定下,重視邏輯推理和證據事實的老刑警杜城,與開始說抓不住摸不著的“第六感”的沈翊,有了沖突。

“兩個人行事風格以及思維方式最大的不同,會讓兩個主角在每個單元中不斷交鋒。”劉殊巧說,這樣的碰撞是《獵罪圖鑒2》中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嚴格意義上來說,《獵罪圖鑒》系列不屬于傳統的刑偵劇。傳統的刑偵劇會強調紀實性,以時間為軸展現案件的偵破過程,強調案件本身,會給犯罪本身更多鏡頭。但《獵罪圖鑒》全劇采用非線性敘事的手法,導演刻意選擇多個時間線、多視角交織敘事,讓案件的發展充滿懸念。

劉殊巧告訴記者,多視角交織敘事是她刻意選擇的。“我給很多切口,目的是讓觀眾去觀察,感受。我希望觀眾可以從多視角中看到一個案件是如何被‘推進’的,讓觀眾更多地關注到案件背后,犯罪人物的情感與動機。”

獨特的切入視角、人物沖突設置讓《獵罪圖鑒2》在雙平臺開播后引發觀眾討論熱潮。截至目前,在微博平臺,有關#獵罪圖鑒2#的話題閱讀高達17.3億,討論量3580.4萬,該劇在愛奇藝熱度突破8500,騰訊視頻站內熱度也突破28000。

用好“案件”這個引子

加入AI換臉等熱點話題 給觀眾留下更多思考而非獵奇

《獵罪圖鑒2》延續《獵罪圖鑒1》的基底,緊扣當下社會議題。為了引發共鳴,《獵罪圖鑒2》在選擇案件時便關照到了不同的人群。

總制片人張翼蕓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季案件的選擇更加多元,我們嘗試把視角放到更廣泛的社會層面,輻射到更加廣闊的人性圖譜和多元化的個體或群體。”比如,涉及愛豆與追星族、主播與榜一大哥、整容騙局、AI換臉等社會熱點話題,都在劇中有所呈現。

案件表達上,《獵罪圖鑒2》提出了“人性即宇宙”的概念,“人性浩瀚、復雜,是不能被可丁可卯地研究出來的,因此相比于把案件的成因歸咎于某個具象的因素,我們更希望能夠挖掘出這些案件背后的家庭、社會,乃至基因中的深層成因。”張翼蕓表示,“當加害者拿起屠刀的那一刻,他一定是有罪的,但在這之外,討論空間里還有很多留白值得去探索,刀口里面何嘗不是深淵。”

在此過程中,案件本身只是一個引子,推動觀眾去思考案件背后更為復雜的人性與社會現象。

這也是刑偵劇的發展趨勢,即越來越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在以往的刑偵劇中,案件的破解往往是劇情的核心,而隨著觀眾對故事深度的需求增加,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達同樣重要。

“很多案件與邊緣群體有關。他們在現實中的某種困境,可能是導致案件發生的原因。我們的筆墨著重在描寫這些看起來平常但最終導致案件發生的細小成因。”劉殊巧進一步表示,主創團隊不希望獵奇案件本身,而是希望給觀眾留下一些思考。

短視頻沖擊觀眾注意力

刑偵劇需提升信息濃度 在“爽”之外找到獨特性

《獵罪圖鑒2》《我是刑警》《白夜破曉》??2024年,刑偵劇市場十分熱鬧,但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觀眾的觀看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刑偵劇往往注重案件推理的嚴密性和懸念設置,而短視頻的快速傳播和碎片化內容正沖擊著觀眾的注意力。

在這種背景下,單純依靠案件本身的離奇程度已難以滿足觀眾需求,市場開始呼喚更多具有創新性、節奏緊湊和獨特視角的作品。

《獵罪圖鑒》IP的大熱,也反映出刑偵劇市場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在劉殊巧看來,“當下短視頻快節奏、碎片化的傳播已經改變了觀眾的閱讀習慣,短時間內單點單場信息量的需求要比過去多非常多,受眾不再能夠長時間地關注人物不變的狀態,他更愿意看到的是一種變化,是一種刺激”。

因此主創團隊在《獵罪圖鑒2》中,有意增加了信息濃度。“不會有任何一場浪費的戲,每一場戲的存在都有前后的邏輯關聯,要么關乎人物,要么關乎線索。”劉殊巧說。

劉殊巧認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觀眾非常在意作品能否提供情緒價值,“短視頻一分鐘之內就能夠提供某種情緒價值,那長視頻要守住自己的陣地,必須發揮自己的長板,聚焦于刑偵題材上就是必須有自己的獨特性”。

這種獨特性不僅體現在劇情設置上,據劉殊巧介紹,《獵罪圖鑒2》在畫面上也做到了極致,甚至嚴格到現場會準備一套色卡,色卡以外的任何顏色都不能在畫面出現,“每一個畫面都給觀眾傳達一個很愉悅的東西。做我們自己認為對的、獨特的,不斷地去拔高要求,最后交給觀眾”。

“我知道現在的年輕觀眾其實特別反感說教。”劉殊巧明白,“所以我們也不是硬上價值,能帶給觀眾一些思考,一些除了破案之后的‘爽’之外的感受,比如是不是生活中可以給別人更多的善意?是不是可以對某些邊緣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多一層思考我覺得就已經很好了。”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視頻 短視頻 獵罪圖鑒 獵罪圖鑒2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 中文在线欧美日韩视频 | 午夜色福利欧美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四区 | 日本搞碰视频在线 | 在线亚洲国产热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