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8 14:30:23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表示,要加快推行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實施再生材料推廣應用專項行動,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支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應用比例。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退役動力電池、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為。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星
1月8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有關情況。
更新換新會淘汰下來大量的落后產品設備,處理不好可能帶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新的問題。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在舊家電、舊消費品、舊設備回收等方面作了哪些安排?下一步還將采取哪些措施推進回收循環利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提問時表示,要加快推行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退役動力電池、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為。
劉德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回收循環利用是“兩新”工作的重要一環。廢舊產品設備資源循環利用價值很高,比如一輛小型報廢汽車,經過精細化拆解后,至少可以回收廢橡膠30多公斤、廢塑料70多公斤、廢鋼鐵700多公斤。
隨著“兩新”工作的深入實施,廢舊產品設備報廢淘汰明顯加速。2024年,全國報廢機動車回收量達到846萬輛,同比增長64%。“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結合‘兩新’政策的實施,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做好發展循環經濟這篇大文章。”
第一,持續加強回收循環利用能力建設。繼續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舊機電設備等高水平回收循環利用項目建設,培育一批資源循環領域骨干企業。支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加快設立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支持供銷合作社系統發揮基層網點優勢,加快健全標準化規范化回收利用網絡。
第二,積極發展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產業。支持平臺企業、第三方機構提供二手商品質量、信息擦除檢驗服務,規范二手商品交易產業發展。信息擦除是指對手機等數碼產品進行專業、規范、徹底的信息刪除,保障二手手機交易時涉及的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支持符合質量等相關要求的二手車出口。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廢舊機電設備實施再制造,復制推廣重點行業再制造產品進口試點措施。
第三,著力加強重點領域廢棄物回收利用。推動出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配套文件,2025年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加快制定廢舊手機循環利用工作方案,推動手機等數碼產品以舊換新。支持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循環利用,提升重要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第四,推動資源回收利用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行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實施再生材料推廣應用專項行動,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支持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應用比例。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退役動力電池、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為。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介紹,去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措施》文件后,財政部將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及時撥付地方,確保“兩新”工作有序推進。
初步統計,截至2024年底,按已審核通過金額計算,中央財政安排的1500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已基本使用完畢,部分地方在提前用完中央資金額度后還主動發力,增加安排地方資金,保障支持政策不斷檔;另外,1500億元大規模設備更新資金按項目法分配,財政部已經將資金全部下達地方,并明確到具體項目。目前,財政部和相關部門正在抓緊梳理2024年“兩新”政策執行和資金使用的總體情況,并做好資金清算的前期工作。
2025年,財政部將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充分吸收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優化政策措施,讓“兩新”資金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進一步優化資金分配。對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財政部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此前相關分配因素基礎上,按照“激勵相容”原則,根據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及資金執行情況,向工作成效較好的地區傾斜。近日,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續實施的銜接工作。
二是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對資金需求量大、社會關注度高的部分領域,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提高補助標準。比如,將設備更新項目支持范圍擴大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將家電以舊換新補貼的產品由8類擴大到12類;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適當提高了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助的標準,平均每輛車補貼額由6萬元提高到8萬元。
三是進一步加強財政資金的政策聯動。對符合條件經營主體的設備更新相關貸款本金,在中央財政貼息1.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進行額外貼息,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設備更新的融資成本。允許各地探索補貼政策與金融支持聯動,有效放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推動更多高質量的耐用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
四是進一步優化資金申領流程。為提高政策執行的便利性、有效性,財政部支持商務部,整合全國通用的消費補貼數據平臺,做好數據共享和自動比對,提高審核效率,保障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時,指導各地結合實際預撥部分資金到相應支付平臺或經營主體,提高資金清算效率,降低企業墊資和經營壓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