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7 08:17:31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NO.1 東北證券:2024年凈利潤超9億元,同比增逾35%
東北證券1月16日晚發布業績快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49億元,同比增長1.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3億元,同比增長35.07%。東北證券同時公告,公司將在2025年春節前組織實施2024年三季度分紅,以1月23日為股權登記日,1月24日發放現金股利,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送現金股利0.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1.17億元。
點評:東北證券2024年凈利潤的大幅增長表明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這將可能增強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分紅計劃的實施預計將提高股東的回報預期,從而可能影響投資者對券商板塊的關注度。此外,業績的穩健增長對整個證券市場的情緒可能產生正面效應,但具體影響還需觀察市場進一步反應。
NO.2 為吸引國外網友,券商小紅書營銷“腦洞大開”
近日,小紅書獲大量外國用戶涌入。國內券商紛紛借機在小紅書上開展開戶推介、投教等活動,部分券商的營銷策劃“腦洞大開”,如銀河證券某營業部推出“點關注免費取中文名”。據了解,目前國內券商已經開通外籍人士開設A股賬戶功能,不過需要滿足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等條件。另外,在境內工作的外籍人員或在境外工作的境內上市公司外籍員工也可以申請開立。
點評:券商借助小紅書平臺吸引外籍用戶,創新營銷手段有望擴大A股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券商品牌知名度。此舉或促進相關券商的服務國際化,對證券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外籍投資者參與度的提升,將有助于豐富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增強市場活力,但市場波動性可能隨之增加。
NO.3 超140億元,開年半月400余只基金分紅
開年僅半個月,權益類基金集中分紅的趨勢愈發明顯。1月15日,多只主動及被動權益類基金同日宣布分紅。整體來看,年初至今已有超400只基金宣布分紅,同比增長超六成,分紅金額合計達143.93億元,同比增長250.98%。權益類基金方面,主動及被動產品的分紅數量合計超百只,分紅數量及占比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其中,華夏滬深300ETF憑借近27億元的“紅包”暫居分紅榜榜首。在業內人士看來,2025年權益市場或還會有進一步的表現,權益類基金的分紅數量及金額也有望繼續增長。
點評:開年半月,基金分紅熱潮顯現,超400只基金分紅總額突破140億元,同比增長250.98%。這一現象可能增強投資者對權益類基金的信心,促使相關行業板塊的資金流入增加。同時,預示著2025年權益市場或有更多機會,基金分紅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對股市整體穩定性和吸引力構成積極影響。
NO.4 多家基金公司參加小紅書線下閉門會
近期,因為TikTok用戶的遷移,小紅書的熱度快速上升。而在財經方面,一些機構也活躍了起來。值得一提的是,恰好在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參加了小紅書的線下閉門會。據了解,此次交流會上,小紅書主要在于強調對財經內容的重視,以及在優質內容創作等方面,尋求與基金公司更多的合作。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在小紅書上開設了賬號,不過粉絲數差別比較大,從幾十個到十幾萬都有,主要的運營投入還是來自于部分頭部基金公司。
點評:此次小紅書線下閉門會,吸引了多家基金公司參與,顯示出財經領域對社交平臺內容營銷的重視。小紅書對財經內容的強調,或將推動基金公司加大在平臺上的運營投入,有利于提升財經類內容的品質和影響力。此舉可能增強投資者對相關基金公司的關注度,對財經資訊傳播和投資者教育產生積極效應,對基金行業及相關板塊的市場表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NO.5 狂攬70人后,誠通證券再現公開招聘,含副總經理和合規總監崗
1月16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下屬企業的公開招聘公告,公告內容涵蓋了誠通證券的多個職位空缺。具體而言,誠通證券計劃招聘1名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1名副總經理、1名北京分公司負責人、6名營業部負責人,以及3名投行業務承攬與承做崗位的人員。值得注意的是,去年4月,當整個證券行業處于普遍降薪或裁員趨勢時,誠通證券卻逆勢而行,大規模招聘70人,這一舉動與業界的整體氛圍形成了鮮明對比。
點評:誠通證券連續兩年的大規模招聘,反映出公司業務的擴張需求及對未來市場的積極預期。此舉可能增強公司在證券行業中的競爭力,對相關崗位人才形成吸引力。對于行業板塊而言,誠通證券的動向或預示著行業人才流動的新趨勢,影響其他券商的人才策略。整體來看,這一系列動作可能為股市帶來新的活力,提升市場對證券板塊的關注度。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