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7 23:50:00
2024年,有19座萬億城市GDP增速跑贏全國,其中排在首位的城市是泉州,增速達到6.5%。這樣的成績,對于曾經的全省經濟第一大市泉州來說,來之不易。要知道,在2023年,泉州經濟一度承壓前行——一季度GDP增速-1.8%,是唯一負增長的萬億城市,后續雖努力追趕,但全年經濟增速仍落點在4.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7747175
2月7日上午,長沙市統計局公布2024年經濟數據。經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68.78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85.0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57.05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326.70億元,增長4.3%。
隨著長沙公布數據,全國27座萬億GDP城市均已公布2024年經濟成績單。與去年同期相比,從經濟總量來看,7城排名躍升,其中重慶超廣州、寧波超天津,福州、濟南、合肥超佛山,西安超泉州,常州超煙臺。從增速來看,19座城市跑贏全國“平均線”,上海、長沙與全國持平,另有6座城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解讀:2024年,有19座萬億城市GDP增速跑贏全國,其中排在首位的城市是泉州,增速達到6.5%。這樣的成績,對于曾經的全省經濟第一大市泉州來說,來之不易。要知道,在2023年,泉州經濟一度承壓前行——一季度GDP增速-1.8%,是唯一負增長的萬億城市,后續雖努力追趕,但全年經濟增速仍落點在4.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工業“失速”被認為是當時拖累泉州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2023年泉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遠低于6.5%-7%的預期目標。這背后,又與一直困擾泉州的“工業大而不強”“新興產業發展明顯滯后”等問題息息相關。去年初,泉州將經濟目標定在了5.8%,細分指標上,工業增加值預期增速也是5.8%。
一整年都在補齊短板弱項,泉州成效如何?數據顯示,2024年泉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8%。全年泉州市九大千億級產業中,八大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其中,鞋業增加值增長16.1%,機械裝備產業增加值增長12.8%,建材家居增加值增長11.0%。
這也使得泉州2024全年GDP達到1.3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5%。不過,盡管增速領跑萬億城市,但在經濟總量的排名上,泉州卻被西安超過,在27座萬億城市中,位居第22。省內來看,其與福州的經濟差距也從2023年的700多億元,擴大到了1100多億元。
究其原因,這與福州、西安五經普數據調增相關——2023年,福州GDP調增498.42億,總量達到1.34萬億;西安GDP調增745.41億,總量達到1.28萬億。GDP調增后,福州2024年GDP達到1.4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17,西安2024年GDP1.33萬億元,超過泉州,上升到第21位。同時,西安與佛山的距離也已縮小至50億元以內,有望躋身全國20強。
鄭州比亞迪直招20000人
2月7日,鄭州航空港區科技工信局消息,鄭州比亞迪本次面向社會招聘崗位涵蓋操作工,以及電池部、整車部、零部件部技工,招聘人數合計20000人,薪資待遇為5000~9000元。本次所有招聘崗位均為比亞迪直招,入職即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作為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群鏈主企業,鄭州比亞迪自2021年9月落戶鄭州航空港,2023年4月份投產,帶動周邊產業鏈企業快速集聚。
天津低空經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日前,天津低空經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低空經濟投資發展公司由天津城投集團全資控股,注冊資本10億元。依托城投集團在城市資源整合、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城融合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優勢,低空經濟投資發展公司將在市級低空飛行服務站的投資、建設與運營管理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統籌規劃低空經濟產業,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東莞2025年“一號文”發布,聚焦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
2月6日,廣東省東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這也是2025年東莞市政府的1號文。當中共10條措施,涵蓋算力供給、工業數據集供給、工業垂直領域模型創新應用、AI+先進制造示范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力爭到2027年東莞可調度使用智能算力規模10000P以上,打造100個以上AI+先進制造示范應用場景,引進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點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相關產業規模分別突破300億元和3000億元。
蘭州市再次召開強省會大會
2月5日,蘭州市強省會大會召開。這是繼去年春節假期后第一個工作日召開全市強省會大會之后,蘭州再次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強省會大會。會上提出,要以更大勇氣和決心全面深化改革,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形成新質生產力,營造創新驅動發展的良好生態和政策環境,以“創新力”節節高推動“強省會”日日新。
河南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
2月6日,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召開,會議提出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的戰略部署。河南省委書記劉寧指出,要牢牢抓住暢通經濟循環這個根本和市場經營便利這個“棋眼”,大力促進投資、生產、貿易、流通、消費等各環節全過程便利化,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更好地集聚要素、優化配置、提升效率、激勵創新、推動發展。
證監會:提升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合力
2月7日,證監會官網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要提升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合力。
具體來看,《實施意見》要求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的協同配合,做好政策研究、制定的統籌協調,持續推動完善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督促各項措施落地實施。切實發揮各方面主觀能動性,穩妥做好創新性舉措的研究推進工作。
同時,統籌做好防風險、強監管工作。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糾正,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完善對創新活動的風險評估和反饋改進機制,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從嚴打擊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為名實施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防脫實向虛、自娛自樂,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我國已建成基礎級智能工廠3萬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230余家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取得初步成效。
據統計,上述卓越級智能工廠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市),覆蓋超過80%的制造業行業大類,共建設智能倉儲、在線智能檢測、產品數字化研發設計、智能排產調度、質量追溯與分析改進等優秀場景近2000個,工廠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4%,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減少20.4%。
智能工廠是智能制造的主要載體。為構建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標準體系“三位一體”工作體系,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2024年,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聯合開展“2024年度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支持企業分級建設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領航級智能工廠。
江蘇13市去年GDP出爐,淮安增速第一
江蘇省統計局2月7日公布了2024年1-12月設區市地區生產總值,江蘇13市的GDP數據也隨之全部揭曉。2024年,江蘇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37008億元,比上年增長5.8%。
圖片來源:江蘇省統計局
13市中,12座城市的GDP增速高于或持平于全國(5%),7座城市的增速高于或等于6%。其中,經濟增速最高的是淮安,為7.1%,緊隨其后的是宿遷和徐州,分別為6.9%、6.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