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6 23:01:27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創世紀(SZ300083,股價7.93元,市值132.02億元)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實際控制人夏軍定向增發不超過1.01億股(含本數)股票,發行價格定為5.45元/股,計劃募集不超過5.5億元的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的凈額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記者注意到,創世紀的資產負債率并不算高。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各報告期末,創世紀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4.62% 、47.65% 、41.90% 和50.57%,記者對比行業可比公司發現,這處于行業中位。
創世紀本次向實控人定增還有另一個背景——其實控人夏軍的一致行動人、妻子凌慧在去年8月剛減持了970萬股股票,當時減持價格是5.98元/股。兩相對比,若最終夏軍以5.45元/股認購,這一成本要低不少。
2月25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創世紀證券部,工作人員提及本次向實控人定增,可鞏固公司控制權。從時間上來看,距離上次減持已滿6個月,這符合相關規定。
負債率不高情況下定增
根據創世紀發布的預案,本次計劃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1.01億股,未超過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發行價格擬為5.45元/股,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4年9月底,創世紀股價呈現上漲趨勢,最高達到8.8元/股。自2025年初到2月25日,創世紀的最高股價為8.49元/股,最低股價為5.76元/股。
根據創世紀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夏軍將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本次發行的股票。發行前,夏軍及其一致行動人凌慧合計持有公司15.09%股份,實際持股比例相對較低。
創世紀稱,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公告介紹,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各報告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64.62%、47.65%、41.90%和50.57%,整體處于較高水平,償債壓力相對較大。
顯而易見,創世紀的資產負債率已連續下降,那么,上述數值在行業內算低嗎?
記者查詢到,創世紀此前列舉的可比上市公司主要為海天精工(SH601882,股價24.02元,市值125.38億元)、紐威數控(SH688697,股價19.72元,市值64.42 億 元)、日 發 精 機(SZ002520,股價8.62元,市值64.67 億 元)、浙 海 德 曼(SH688577,股價58.49元,市值46.49 億 元)、國 盛 智 科(SH688558,股價26.95元,市值35.57 億 元)和 科 德 數 控(SH688305,股價79.67元,市值81.45億元),以去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來看,創世紀為50.57%,日發精機、紐威數控分別達到71.46%、58.92%,海天精工也有45.98%,包括創世紀在內的這些同行的均值為43.84%。若剔除預收賬款后,資產負債率的數值還會繼續降低。
2月25日下午,記者致電創世紀證券部,其工作人員介紹稱,公司資產負債率不算高,“一是實控人目前持股比例比較低,為了鞏固控制權;二是向公司輸入流動性,公司也在積極拓展海外業務、高端五軸業務,公司傳統的3C業務也比較好”。
對于定增的必要性,創世紀在公告中表示,一是滿足公司主營業務拓展和持續增長的資金需求;二是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以促進業務發展并提高盈利能力;三是鞏固公司的控制權穩定性,從而提振市場信心。
投資者質疑定增必要性
實控人全額認購,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上市公司,本該皆大歡喜,但記者注意到,股吧內也有不少討論聲音,這源于夏軍之妻凌慧在去年8月的減持。
根據創世紀之前發布的公告,凌慧原本持有公司3390.94萬股股票,占當時公司總股份的2.04%(在剔除已回購股份后計算)。在2024年8月22日至8月23日期間,凌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了970萬股股票,減持的平均價格為5.98元/股,減持后她的持股比例降至1.45%。
投資者的疑惑在于,凌慧減持至今剛好半年,夏軍、凌慧為夫妻關系,對比凌慧的減持價格,夏軍日前定增價格設為5.45元/股,若按此價格認購,這將要比半年前的減持價格低不少。
對于這一情況,創世紀工作人員回復:“一方面,因為已經過了六個月了,不存在違法違規問題。另一方面,當下,實控人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業務布局多了一些信心,有一些改觀;另外,現在也是鼓勵實控人定增、增持,我們積極響應。”
需要說明的是,2024年8月的減持公告稱,凌慧減持的股份來源于創世紀2015年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項目發行的股份及公司權益分派轉增的股份。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創世紀賬上資金不少,去年三季度末,其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為5.19億元,上述工作人員解釋稱,主要是常規的理財產品。
2024年12月,創世紀發布了關于2025年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稱下屬公司在保障正常生產經營資金需求的情況下,為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自有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在2025年內擬使用不超過30億元的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在上述額度和期限內,資金可以滾動使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