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西北高教重鎮,迎來高校“擴張潮”?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9 21:28:31

被定位為“國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西安提出,要更大力度增強創新驅動能力,“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支持建設西交大創新港、西工大空天動力產業園、西電信息港、西北大未來科創城。”同時,以第三輪“雙一流”建設為窗口,西安高校正在迎來新一輪“擴張潮”,包括空軍軍醫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都在推動新校區建設。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Riegsjmbtz1743228133330.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537269

“加快‘雙一流’建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在此之前,教育部也明確表示,將聚焦優勢學科適度擴大“雙一流”建設范圍。我國已有過兩輪“雙一流”建設,14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中僅占5.13%。

眼下,推動新一輪“雙一流”高校建設,正在成為各地創新驅動的重要著眼點。

被定位為“國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西安提出,要更大力度增強創新驅動能力,“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支持建設西交大創新港、西工大空天動力產業園、西電信息港、西北大未來科創城。”

同時,以第三輪“雙一流”建設為窗口,西安高校正在迎來新一輪“擴張潮”,包括空軍軍醫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都在推動新校區建設。

這背后,傳遞出哪些新的信號?

謀劃新校區

近兩年來,廣東、河南等地密集推動高校建設,彌補高教短板。而在高教重鎮西安,也正在悄然掀起一股“另類”高校擴張潮——建設新校區。

3月27日,西咸新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西北大學灃西校區(未來科創城)組團一EPC項目招標計劃》等一到組團十系列招標計劃,該項目總投資約40.2億元,總占地面積約1021畝,包括圖書館、科研樓等項目逐步浮出水面。

根據項目環評報告,該校區擬容納學生規模約12000人,承載高水平師資和研究人員規模約1000人。從學校規模看,新校區占地面積相當于現有太白、桃園、長安三校區的二分之一,學生規模相當于后者的三分之一,可謂一次歷史性的擴容。

種種跡象顯示,就像20年前悄然崛起的長安大學城,如今西咸新區尤其是灃西新城,正在成為西安高校新一輪擴張的主陣地。

去年2月,西安理工大學與西咸新區簽署《西咸新區—西安理工大學戰略合作協議》,西安理工大學科創城簽約選址灃西新城;西工大“翱翔小鎮”2017年就已經落地灃西新城,而今年初灃西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調研西工大,“雙方就新校區建設選址等情況進行深入討論交流”,這也意味著西工大有望進一步在灃西新城落地新校區。

另一所“雙一流”高校——空軍軍醫大學,也正在西咸新區的秦漢新城建設占地2000余畝的新校區,今年初官宣“主體建筑已全面封頂,計劃2025年底竣工”,屆時空軍軍醫大學本部及986醫院將整體搬遷。

向西咸新區“西遷”是主流,但也不乏高校就地“做大”。

去年9月,《關于西安市高新片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的公示》提及,高新片區將形成“兩港帶動、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格局,其中“兩港”就是西交大創新港,以及圍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打造的“信息港”。

不久前,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來信息港校區(以下簡稱“信息港”)修建性詳細規劃招標計劃”顯示,信息港校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西灃片區,規劃總用地面積1298畝,總建筑面積約93萬平米。

這些高校密集謀劃新校區,也成為西安新一輪高校“擴張潮”的縮影。

從省級層面來看新一輪新校區建設的必要性,當地媒體此前曾報道了一份來自于教育界的兩位陜西省人大代表提交的《關于加快推動陜西“雙一流”高校新校區建設的建議》。

當中提到,近年來,受辦學空間與資源限制,陜西省屬“雙一流”高校招生規模基本維持在本科約3400人左右、研究生約4800人左右,與全國同類型“雙一流”建設高校相比,規模明顯偏小。

上述建議中還提到,國家“兩重”建設(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預計支持20所左右“雙一流”高校新校區建設,目前全國已有50所左右“雙一流”高校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新校區總體建設規劃。

新的模式

“這些新建校區建設不再局限于傳統學科擴張,而是圍繞城市產業需求來布局。像西電信息港就是聚焦電子信息與網絡安全,與西安高新區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形成協同。”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教育研究所所長張鶴告訴城市進化論,本輪新校區建設潮的顯著特點是“學科-產業-區域”三位一體的規劃模式。

據他觀察,新校區普遍向城市外圍擴張,以“大學城+科技園”模式打造創新生態圈。非常強調開放共享,如西北大未來科創城計劃引入國際頂尖實驗室分支機構(如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并設立跨境技術轉移中心,推動國際創新資源對接。

這背后,也正是西安本土高校發展迎來升級。從2022年以來,西安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成為第四個“雙中心”城市,逐步形成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5個千億級硬科技產業集群,背后產業與高校之間的融合互動越發明顯。

從合肥身后的中科大,再到杭州背后的浙大,都印證著一個同樣的邏輯——“大學的水平決定著城市的水平,大學的高度代表著城市的高度”。尤其是人形機器人、無人機等具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領域,更是如此。

今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在強調支持建設西交大創新港、西工大空天動力產業園、西電信息港、西北大未來科創城之外,還強調要支持西工大加快大中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研發制造,打造軍民兩用無人機生產基地,加強應用牽引,發展多業態低空經濟,鼓勵更多無人機研發制造企業融入創新體系和應用場景,加速形成規模化無人機產業集群。

這也是西安依托高校優勢,競逐未來產業集群的生動縮影。陜西現有高等院校111所,8所高校、20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絕大多數集中在省會西安。

不過西安也一度困擾于“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窘境,盡管近年來以秦創原為牽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除了西工大、西理工等高校外,整體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仍然有待提升。

張鶴認為,西安要進一步借鑒深圳經驗,在高校周邊建設專業中試基地(如西電信息港規劃中的6萬平方米中試車間),破解“實驗室成果不敢用”難題。同時,推廣西交大“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如法士特與西交共建智能傳動研究院),由企業提出需求、高校攻關、共享知識產權,2023年此類項目已促成技術交易額43億元。

不久前,先進技術成果轉化西北地區推進會在西安召開,先進技術成果西安轉化中心揭牌。這也是全國第三個、西北第一個先進技術成果區域轉化中心,助力突破轉化難題,西安與本土高校的融合也將更加緊密。

沖刺“雙一流”

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聚焦優勢學科適度擴大“雙一流”建設范圍。面對“雙一流”擴容的重大機遇,各地高校以及政府也都動作頻頻——

今年3月,山東省教育廳公布部門預算,用于省屬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的資金達12.25億元,支持山東農業大學作物學、山東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等10個潛力學科建設。

而在此之前,陜西財政廳也表示,每年投入9.3億元支持“雙一流”高校建設,通過高校績效獎補資金,引導高校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陜西重點產業鏈,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和布局。

從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來看,西安共有7所大學入圍,分別是西北大、西交大、西工大、西電、長安大學、陜師大、空軍軍醫大學(西農在楊凌),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

在本輪西安“雙一流”高校密集建設新校區的同時,沖擊下一輪“雙一流”建設的種子選手們也已經行動起來。

2月,西安科技大學召開2025年工作會議,安排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動員全校上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雙一流”建設之中。

3月,西安理工大學召開2025年工作會,校長劉云賀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包括加快推進雙一流和新校區建設。

此外,包括西安科技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大學等行業名校高校也均大力推動雙一流建設,成為西安高校的后備軍團。

“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釋放明確信號——優先支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學科。”張鶴告訴城市進化論,西安已經擁有7所雙一流高校,下一輪“擴容”可以側重國防安全(如兵器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能源轉型(如電氣工程、新能源材料)和數字經濟(如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等重點方向。

在他看來,西安高校建設潮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接下來的關鍵是要做好深化產教融合、差異化定位和爭取國家試點工作。

要避免“重硬件輕機制”,建立校企人員雙向流動、收益共享制度;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各高校雙一流建設要聚焦細分領域,比如西理工專攻旱區生態水利、西科大深耕礦山智能安全等;同時,也建議陜西省聯合教育部,在西安試點“學科特區”政策,賦予高校更大自主權。

“通過這些舉措,西安有望在2030年前建成35個世界一流學科集群,真正成為支撐西部崛起的‘創新極核’。”他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高校 西安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 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综合色天天鬼久久鬼色 |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