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6 23:56:06
4月16日,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接受專訪,評價一季度工業經濟數據。他認為,工業、消費、出口數據向好,支撐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超預期。政策層面,一攬子增量政策提振經濟,效果顯現。他預計,二季度寬松貨幣政策將持續,財政政策更積極,中國將加快開放,推進經濟結構轉型。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每經編輯 陳星
4月1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制造業增長7.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
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比上年全年加快3.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7%,加快0.8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7%,創下自2021年7月份以來最高同比增速。從環比看,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44%。分行業看,3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9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
如何評價2025年一季度工業經濟數據?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能否轉正?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進行了專訪。
NBD: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7%,您如何評價3月工業經濟數據?有哪些支撐因素?您認為發展趨勢又如何?
潘向東:3月份的經濟數據,不光是工業,消費零售數據以及出口數據都明顯向好,支撐了一季度GDP實現同比增長5.4%,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我認為支撐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從政策層面來看,去年9月份以來,我們出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提振經濟,激發增長動能,這些增量和存量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并反映在數據上。例如,在消費領域,針對汽車、家電等行業實施的補貼性政策拉動了市場需求,進而對工業生產產生積極的傳導作用,推動工業增加值上升。
另一方面,市場對外部環境有一定的預估,一些行業企業加快出口節奏,帶動了一季度出口量上升,進而傳導到生產端。在這兩者疊加下,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預期。
NBD: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10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3.0個百分點。您如何看待這一數據?您認為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何時能轉正?有哪些影響因素?
潘向東:我認為這是前期出臺的宏觀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帶動了內需回升,對企業去庫存等產生了有利影響。在基數效應與政策效果的雙重疊加下,1~2月份工業企業利潤表現良好。若將3月份數據納入考量,預計整體利潤情況會更為樂觀,因為3月份工業表現更強勁。
但目前外部環境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鑒于外部環境的復雜性,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形勢變化。
NBD:我們注意到,一季度,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比上年全年加快3.2個百分點,您認為這傳遞出哪些信號?哪些行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
潘向東:我認為這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中高端制造業迅速崛起。這種產業的快速發展通過裝備制造業的高增長數據得以體現。
其次,政策因素不可忽視。自去年9月份以來的一攬子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提升了國內需求。在需求的拉動下,裝備制造業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最后,出口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長期的經濟結構轉型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這些因素已經開始發揮成效,促使高端裝備制造業不斷釋放增長動力。
NBD:您認為,我們接下來還可以期待哪些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潘向東:貨幣政策方面,從去年到今年,我國實行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鑒于今年二季度外部的不確定性,預計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持續。并且,降準降息等具體政策手段也會適時推出。
財政政策上,我國提出實施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這也是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前瞻性舉措。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一季度發債速度加快等都彰顯了財政政策的積極力度。
面對當下的外部環境,我認為未來中國將加快開放進程。中國產品在全球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此時加快開放步伐對國家發展意義重大。
從產業發展角度,將繼續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在制造業領域,會更加明確地向中高端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方向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以適應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