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3 14:15:51
◎一季度末,全市場162家公募持牌機構管理總規模為31.05萬億元。易方達基金以1.95萬億元管理總規模位列第一。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座次有變,嘉實基金、招商基金排名上升。
◎非貨基管理規模同比均實現明顯增長,ETF成為重要助推器,華夏基金ETF規模最大。
◎此外,百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已不足百人,目前共有92名,部分知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有所回升。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彭水萍
隨著公募基金一季報披露完畢,各家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也浮出水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Wind統計發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場162家公募持牌機構的管理總規模為31.05萬億元。其中,管理總規模排在前十名的公司分別為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和建信基金。易方達基金依然在管理總規模和非貨基規模都位列第一,截至一季度末的管理總規模為1.95萬億元,非貨基管理規模也達到1.31萬億元。
除此之外,截至一季度末,百億基金經理的名單也有變化,目前全市場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已不足百人。
根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場162家公募持牌機構的管理總規模為31.05萬億元,非貨基管理總規模為18.21萬億元。去年年末,這兩項數字分別為31.69萬億元和18.60萬億元;而在去年一季度末,這兩項數字分別為28.36萬億元和16.23萬億元,可以看到明顯的增長趨勢。
從基金公司的管理總規模來看,排名前十的公司及管理資產情況如下:
與去年年底相比,易方達基金依然排在第一位,管理總規模1.95萬億元。不過前十名的基金公司座次有所變化,嘉實基金上升一位,由第8位升至第7位;招商基金則由去年年末的第11位升至第9位,躋身總規模前十;相應地,博時基金的管理總規模排名相比去年年末下降一位至第8位,鵬華基金則掉出了前十名、排在第12位。
從管理總規模變化來看,排在前十的公司中華夏基金增幅最大,由去年年底的1.7萬億元增加至一季度末的1.83萬億元,單季度規模增長了1298.33億元,增幅達到7.65%。此外,還有多家中小型公司一季度管理規模增長勢頭引人關注,如施羅德基金、安聯基金等公司的規模增幅超過300%,蘇新基金、易米基金等也實現規模翻倍增長。
除此之外,綜觀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變化,可以發現馬太效應仍在持續。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合計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2.49萬億元,占行業總規模超過四成,達到40.21%。如果把范圍擴展為前20大基金公司,那么管理總規模將達到19.48萬億元,占比則超過60%,達到62.74%。
也就是說,其余142家公募持牌機構管理的資產管理規模加起來,也不到行業總規模的40%。其中管理規模不足100億元的公司達到36家,不足10億元的也有13家,與頭部公司相比有著巨大的差距。
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也是市場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或許更能反映基金公司的投研綜合實力以及投資者的認可程度。
根據Wind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全市場162家公募持牌機構與去年年末和去年一季度相比,非貨基管理規模的變動情況,排名前20的公司具體如下:
先來看與去年年底相比的變化情況。在非貨基管理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僅有5家實現了環比增長,分別是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中歐基金。其中規模增加最多的是中歐基金,相比去年四季度增長了380.29億元,增幅達到12.25%;富國基金的非貨基規模環比增長了218.68億元,增幅為3.32%;景順長城基金也增長超過百億元。
而從同比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基金公司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中歐基金、永贏基金等同比增幅超過20%,還有公司與去年同期相比非貨基增長超過50%。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ETF業務的快速發展,該業務儼然已經成為各家公司規模增長的重要引擎。
對于公募非貨基管理規模的變動,可以結合ETF規模的變化來看。據Wind數據,目前全市場共有12家基金公司管理ETF的規模超過千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依然是華夏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規模為6465.96億元;易方達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分列第二、三位,ETF管理規模分別為6029.73 億元、4531.9億元。
以ETF管理規模排名前20的公司為例,與去年年末相比,今年一季度有15家公司的ETF規模出現環比增長。其中有3家公司增幅超過10%,分別是富國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環比增幅分別為20.16%、16.94%和12.18%,為這些公司的非貨基規模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再把時間向前推,與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所有公司的ETF業務規模都實現了大幅增長,增幅超過50%的占絕大多數,其中不乏公司ETF業務規模翻倍。華夏基金、華泰柏瑞基金與去年一季度末相比,ETF規模增長超過1000億元,易方達基金增長超過2000億元,由此可見該業務對公司整體業務發展和規模的重要助推作用。
當然,除了指數型產品,還有一些公司則在固收類產品方面持續發力,例如憑借債券型基金的規模躍升實現了非貨基管理規模的增長,這里不再一一列出。
百億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同樣也是市場關注的熱點。
根據Wind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截至一季度末管理規模超過百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名單。結果顯示,目前全市場管理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仍然是易方達基金的張坤,最新管理規模為608.22億元。
除了他之外,全市場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有8人,分別是劉彥春、葛蘭、謝治宇、蕭楠、張翼飛、劉格菘、胡昕煒和周蔚文;另外,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還有83人,也就是說目前全市場的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一共有92名,已經不足百人。
以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為例,包括張坤、謝治宇、張翼飛、劉旭、楊銳文、李曉星等在內的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在一季度都實現了規模的增長。
有公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這反映出業績優異的主動管理產品仍能吸引資金流入,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依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競爭力。“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和人數的變化其實是市場動態的反映,未來隨著市場有效性提升,主動權益基金或需進一步優化策略,以應對被動投資的競爭。”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