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張欣:傳承秦繡二十載 | 陜西守藝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16 10:37:17

在西安東郊的“漪湲秦繡傳習工坊”,張欣,這位曾經的時尚雜志美術編輯,已守護秦繡技藝二十余年。母親張漪湲作為陜西第一代秦繡研發者,退休后艱難維系技藝傳承,張欣深受觸動,于2004年正式辭職接過繡繃。張欣著迷于秦繡的“幻色”絕技,推動秦繡發展做了多番嘗試,如投身絲巾文創、與服裝品牌聯名等。同時,他也鉆研AI輔助設計,但認為機器無法復刻人工操作的呼吸節奏。

每經記者|張靜    實習生 楊樂    西安    每經編輯|賀娟娟

在西安東郊一間掛著"漪湲秦繡傳習工坊"匾額的工作室里,扎著銀色長發的張欣正俯身整理繡架。紗羅沉入暮色的針腳泛起銅色微光,這位曾執掌時尚雜志的美術編輯,轉身守護母親開創的秦繡技藝,已走過二十余年。

針端難抉擇

1996年的西安美術圈,張欣是讓人羨慕的存在。設計專業畢業,在雜志社做著體面的美術編輯工作,整日與先鋒藝術打交道。沒人想到這個時尚前衛的年輕人,會在八年后選擇與繡針絲線為伴。

轉折始于母親張漪湲的退休。作為陜西第一代秦繡研發者,張母看著改制后的工藝廠工人四散,用退休金艱難維系著技藝傳承。"這些工人培養十幾年,轉行開餐館、跑運輸,針線活全撂下了。"張欣至今記得母親深夜撫摸著繡片嘆息的模樣。

2002年,他開始利用媒體資源幫母親對接一些展覽。當指尖觸碰到那些經緯交錯的繡面,童年的記憶一下子回來了。小的時候母親就帶他輾轉各個工藝廠,紗羅的觸感、絲線的光澤,早已牢牢扎根記憶深處。兩年后,他正式辭職接過了繡繃。

紗羅藏秦韻

在張欣的工作臺上,擺著件特殊的教具:半米見方的紗羅網格板。"這才是秦繡的魂。"他手指劃過整齊的孔洞,"納紗繡千年歷史,但只有陜西人把它變成了獨立繡種。"

不同于蘇繡的仿真寫實,秦繡的400種針法更像幾何方程式。他展示著《唐樂舞》繡品,純白絲線通過不同走向的交叉,幻化出織錦般的紋樣。"你看舞衣褶皺,其實是三組平行線打散重組。"青銅器紋樣蘊含的構成智慧,使得每一幅繡品仿佛都在解密長安美學。

最讓張欣著迷的是秦繡的"幻色"絕技。拿起《兵馬俑》繡片,褐色絲線僅憑針法變化,就呈現出陶土、鎧甲、戰袍三種質感。"古人用黑白水墨畫乾坤,我們用單色絲線繡天地。"

經緯中求變

提起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的《梵音》。黑紗底上,源自唐代碑刻的纏枝紋用暗紅絲線繡制,金線勾邊若隱若現。"當年若用彩色,就失了莊嚴。"這種審美抉擇,暗合著傳承者的困境——如何在市場化浪潮中守住本真。

為了推動秦繡發展做了多番嘗試。他投身絲巾文創,設計多款印秦繡圖案的絲巾,推向市場后頗受關注;積極與服裝品牌聯名,將秦繡元素融入服裝,推出特色服飾系列。同時,鉆研AI輔助設計,借助技術探索秦繡創新。不過,雖機器可模擬秦繡針法,但在數紗孔這一關鍵環節,無法復刻人工操作時特有的呼吸節奏。

如今的張欣仍保持著編輯時代的習慣,用設計軟件繪制繡稿。屏幕上跳動的像素點與繡架上的絲線,在古城晨昏中默默對話。周邊很多人常被工坊里那道扎著銀發的身影所吸引,他們不知道,那縷垂落肩頭的發絲,已與繡線纏繞了七千多個日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設計 陜西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免费 | 天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蜜芽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网址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