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15:05:04
南京大學學霸、德國海歸碩士,賣沙拉輕食賣成了拼多多的頭部商家,還為多家大型會員超市供貨。80后的姜方俊是江蘇鎮江人,也是沙拉輕食品牌“一號農場”的創始人。每當有人驚嘆于他跨界如此之大還能如此優秀時,他總是很認真地說:“我從未遠離我的專業。”
姜方俊在分享自己的創業初心和目標。胡弘彪|攝
出生在江蘇鎮江的姜方俊,是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以及德國維爾茨堡大學計算機碩士專業的高材生,今年是他回國創業的第15個年頭。
碩士畢業后,姜方俊并沒有在“碼農”的賽道上停留太久,而是歸國返鄉,回到江蘇,嘗試“像制造精密儀器一樣生產沙拉輕食”。如今,他在上海青浦和江蘇常州落成了兩家智能沙拉輕食工廠,還根據不同區域氣候條件在全國布局十大聯盟基地,工廠年產沙拉輕食達到15000噸,不僅是多家知名會員商超的供貨商,還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銷量做到了沙拉輕食頭部。
從IT海歸碩士到扎根沙拉輕食賽道,無數人驚嘆于姜方俊的成功跨界,姜方俊卻表示,其從未遠離自己的專業,反而因此受益良多。
姜方俊在生產車間檢查機器運作狀態。胡弘彪|攝
姜方俊說,計算機是一個工具型專業,既可以開發游戲軟件,也可以從事各類交叉領域,屬于“萬金油”。自己當年回國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找一件可以干一輩子的事情,希望能用先進技術和理念改造傳統產業。
德國對食品安全的嚴苛把控給姜方俊提供了創業靈感:可以用計算機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使得食品生產過程透明化、智能化,讓大家吃得更健康。于是,做沙拉輕食的想法就這么誕生了。最開始,他嘗試的是會員訂閱式生鮮供應服務,后來因為市場不成熟、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原因,調整了賽道,轉做沙拉輕食的生產供應。
轉型的復雜程度超乎想象。IT專業的背景讓姜方俊習慣用大數據來分析選擇賽道,嘗試用戶畫像和前景預測,最終選擇了沙拉輕食這樣一個“窄小深重”的行業。他在常州設立了第一個工廠,三年后又全力投入上海自動化工廠建設,成為國內首個將AI技術運用到沙拉輕食生產線的“吃螃蟹者”,這一創新舉措奠定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有效護城河。
分裝好的沙拉輕食待包裝完成,即可通過拼多多等平臺銷往全國各地。胡弘彪|攝
AI如何嚴選沙拉?在姜方俊位于上海青浦的智能工廠可以看到這條全自動沙拉輕食生產線:恒定室溫5℃的車間內,一條長數米的傳送帶沿著機器向前滾動,乍看與普通生產車間并無異樣,走近產線末端,一個高約3米的不銹鋼裝置下部由塑料幕布、高光燈、紅外儀等設備打造出了一間“檢驗室”,負責菜葉品質檢驗。
通常情況下,人工挑揀菜葉一段時間,視覺會陷入疲勞,對爛葉、異物等的反應會變得遲緩,甚至無法發現品質問題。在這間“檢驗室”里,AI能夠通過機器視覺精準識別不合格的菜葉,保障食品健康安全。目前,設備的挑揀準確率達到99.99%,每小時挑揀量超1噸。
“我們工廠洗菜跟消費者在家洗菜完全是兩個概念!”姜方俊一一介紹。因為是直接進嘴的食物,沙拉輕食蔬菜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三次篩選、四重消毒清洗,將異物、農殘、大腸桿菌等全部洗凈,然后甩干、打包。這個過程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在無菌環境下操作,清洗蔬菜的水還要求是5℃以下的冰純水,且每道程序用時不低于60秒。經過這套流程制作出來的沙拉輕食菜,食品安全質量可達到GAP標準。
沙拉輕食蔬菜進入工廠后需經過三次篩選、四重消毒,將異物、農殘、大腸桿菌等全部洗凈。姜小滿|攝
姜方俊每年投入數百萬元做產品檢測,每一袋從上海工廠生產出的沙拉菜,均含有原材料檢測和成品檢測雙重報告。而這些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線,就是姜方俊團隊聯合高校技術力量合作研發而成,因其高度智能化,上海工廠較常州工廠人效提升了一倍以上。
在姜方俊開設的拼多多旗艦店可以看到,各種五顏六色、開袋開盒即食的沙拉輕食組合,看上去很有食欲,不少消費者留言表示,沒想到沙拉輕食還能這樣網購,快遞新鮮到家,真的是體重管理人士的福音。
2023年11月,姜方俊在拼多多注冊了店鋪,期待進一步打開線上市場;2024年年中,店鋪品質、銷量、服務均達到規定水平,獲得品牌黑標,銷量再上一層樓。
姜方俊和團隊都沒想到,沙拉輕食在拼多多平臺這么受歡迎。目前,其在平臺經營店鋪2家,主要銷售蔬菜沙拉和根莖葉菜兩大類產品,“拼多多上的銷售量已經占到公司全部線上銷售量的一半。”從用戶畫像看,沙拉輕食最主要的消費人群是90后、00后的年輕人,但讓他們驚喜的是,在拼多多上,很多50歲以上的群體也消費沙拉輕食,這反映出健康綠色生活意識的覺醒和沙拉輕食消費市場的擴大。今年,公司的目標是在拼多多上開出店群,讓銷售業績翻一番。
銷售前景向好,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上行。截至目前,姜方俊與全國十大種植基地達成了合作,采用訂單農業模式,指定種植品種、嚴格要求種植方式和品質,實現農戶全部種植產品包銷。
姜方俊合作的基地總面積超3萬畝,覆蓋吉林、內蒙古、甘肅、河北、北京、山東、江蘇、安徽、福建、云南、海南等全國多地,年產沙拉輕食過萬噸。他表示,今年以來,拼多多推出了“千億扶持”計劃,在供給和需求兩端投入真金白銀扶持商家發展,幫助產品在平臺上持續熱銷,他們也更有底氣“高價”收購農產品。“我們合作的十大聯盟基地,每畝地年產值按8000-10000元保守計算,預計可以幫助所有合作農戶增收約5000萬元。他們現在只要專心生產,無須操心銷售,也不用為菜賣不掉會爛在地里著急。”
自動生產線上的葉菜自動稱重設備,可按重量區別出品質差異。姜小滿|攝
高度智能化的沙拉輕食工廠,在姜方俊眼里還不夠,他正在籌備3.0版本智能工廠。“工廠目前的流水線雖然高度智能化,但是在切菜環節還需要大量手工操作,我們準備繼續研發更智能的設備,比如通過具身機器人來切菜、配菜、打包,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推進加工流程升級。
依托計算機專業優勢深耕沙拉輕食賽道的姜方俊,把公司做成了一個巨大的“智能體”,甚至連經營開支數據都是自動生成且會根據市場價格波動自動調整。公司智能化發展擴大了生意規模,自然也提供了更多的“新鮮”崗位。目前,公司已經將前臺的研發、銷售等崗位全都搬至離人才和資源中心更近的上海,僅留中臺和部分后臺在江蘇常州,而上海、常州兩個工廠就為附近地區提供了約300個就業崗位。未來,公司規劃在北京、成都、武漢、深圳等地繼續建設3.0版本全自動工廠,帶動更多地區人口就業。
上海青浦工廠里打包的工人,不僅有附近居民,還有周邊省份來滬的務工人員。胡弘彪|攝
趙建國今年已經40多了,有過多家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工作經歷,2022年加入姜方俊的團隊,管理上海青浦工廠的日常生產。“我很滿意現在的工作,沒有中年人對就業年齡的焦慮。一方面,工廠的環境干凈、舒適,公司也非常照顧有家庭的員工,允許我們靈活安排時間接送孩子;另一方面,今年人工智能的賽道這么火,公司把AI運用到傳統農業當中,產品在線上又大受歡迎,我很看好公司的發展和自己的職業前景。”趙建國透露,他的團隊里不僅有青浦工廠附近的居民,還有周邊省份來滬的務工人員,組織精簡、管理靈活是不少人選擇留下工作的重要原因。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僅沙拉輕食市場約在千億元左右,而科技農產品是拼多多重點支持的新質商品品類之一。“從去年的‘百億減免’到今年的‘千億扶持’,平臺官方補貼活動和惠商政策措施對我們幫助很大,蔬菜沙拉和根莖生鮮兩大主銷產品的單量,幾乎保持著同比翻番的增長勢頭。”姜方俊認為,拼多多對智慧農業的大力扶持不僅為更多消費者帶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促成了“銷量增長-就業擴大-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