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11:07:34
每經記者|李蕾 姚亞楠 每經編輯|肖芮冬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近期具身智能賽道迎來新一輪融資高潮。
7月9日,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星海圖官宣接連完成A4輪及A5輪戰略融資,兩輪合計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其中,A4輪融資由今日資本、美團龍珠聯合領投,A5輪由美團龍珠、美團戰投聯合領投。
無獨有偶,近日“杭州六小龍”之一的云深處科技也宣布完成近5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由達晨財智、國新基金等聯合領投,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前海母基金、央視融媒體基金、富浙基金、華映資本、物產中大投資等機構跟投,老股東繼續加持。
另外,上市公司首程控股近期發布公告稱,旗下首程資本所管理的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北京機器人基金)完成對宇樹科技的追加投資,這也是該機構繼2024年首次投資宇樹科技后的再次出手。7月7日,具身智能企業星動紀元宣布完成近5億元A輪融資。再往前,6月下旬,國內具身智能機器人企業銀河通用官宣11億元融資。
有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具身智能行業投資熱度持續攀升,融資額突破230億元,已經超過了2024年全年的總和。而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今年以來具身智能賽道融資達到億元級別的項目超過40個,大額融資頻現江湖。
在采訪中,多位參與具身智能投資的一線投資人告訴記者,當前該賽道無疑是一級市場最火熱的賽道,沒有之一。即便如此,具身智能行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未來1~2年內賽道或將出現顯著分化,融資快、落地快的企業將加速拉開身位。
“杭州六小龍”再次批量傳來融資消息。剛剛完成近5億元人民幣新一輪融資的云深處科技,成立于2017年,專注于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創始人兼CEO朱秋國是浙江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表示,當前全球具身智能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機遇,這輪融資將重點投向四足機器人產線擴建、人形機器人技術研發及高端人才引進。
另一家“杭州六小龍”企業宇樹科技,近期也是融資消息不斷。除了首程控股此次新宣布的融資,上個月還有媒體報道稱,宇樹科技已完成C輪融資交割,規模約7億元,融資后估值達到120億元,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阿里巴巴、螞蟻、吉利資本共同領投,絕大部分老股東參與跟投。
一系列密集的動作背后,是投資人對具身智能的堅定看好。
達晨財智是云深處科技此輪融資領投方,近一年來,其接連出手了千尋智能、因時機器人、智平方等多家具身智能公司。達晨財智投資副總監王宇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具身智能遠期市場空間巨大,是一個數10萬億元的潛在市場,當前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正是VC/PE進行戰略布局的關鍵窗口期。
首程控股聯合北京國管共同發起設立的北京機器人基金,也參與了云深處科技的最新一輪融資。此外,該基金還參與投資了銀河通用、墨現科技、云鯨智能等多家頭部具身智能公司。
“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為‘新時代的智能基礎設施’,其重要性將遠超當前市場認知,雖然賽道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但已經具備清晰的技術躍遷信號和應用破局窗口。”談到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持續加碼,首程控股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康雨同樣表達了對該賽道長期看好的信心。
她認為,當前具身智能正在從“概念熱”邁向“場景熱”,從出貨量來看,多個頭部企業在今年實現了千臺級交付,遠超市場此前的預期,2025年將成為“交付元年”,也是產業邁入從實驗室走向真實場景的轉折點。隨著下游需求的快速釋放,不同細分領域開始出現節奏分化——如展覽展示、教育培訓、安防巡檢、電力等方向,已經初現商業化路徑。
談及對不同具身智能企業的投資邏輯,王宇浩解釋道,具身智能是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所以頭部企業需要在軟件(AI算法)和硬件(機器人本體)兩方面都具備扎實能力。
“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我們的投資評估側重點有所不同。”他表示,對于像云深處科技這樣已進入成熟期的企業,通常已跨越量產階段,會重點評估其已驗證的技術能力能否快速轉化為市場優勢,具體表現為商業化擴張的速度以及其創新型機器人解決方案在細分行業的接受度和滲透率。
而對于專注具身智能大腦類的企業,因具身模型的研發難度高,現階段仍在技術突破和初步商業化摸索階段,需要更長的培育周期。達晨財智在評估時會更側重于團隊的綜合能力和長期潛力,重點考察團隊的技術背景、對市場的敏感度以及關鍵的軟硬件耦合能力。盡管早期估值可能較高,但其能攻克的技術壁壘,潛在實現的泛化任務能力帶動的商業前景,也決定了未來跑出來的公司將具備更大的長期價值。
康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程控股的投資策略是“鏈主+核心技術+優秀團隊”,其在評估過程中,不會拘泥于單一指標,而是結合企業所處行業特性與發展階段進行多維度判斷。“對于部分具身智能領域的優質項目,我們尤其關注其能否順利跨越從技術驗證走向穩定交付的關鍵階段。”
在實際評估中,會綜合考察企業的技術基礎是否具備可擴展性,產品是否經受住真實應用場景的打磨,客戶反饋與市場驗證機制是否完善,團隊在戰略判斷與組織執行上是否展現出足夠韌性與前瞻性。“我們選擇在部分項目中持續跟進、加深布局,正是基于這些維度的判斷,認為其具備從技術領先邁向商業領先的潛力。”
“杭州六小龍”接連宣布融資消息,是具身智能賽道今年投融資井噴的一個縮影。
來自IT桔子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具身智能行業投資熱度持續攀升,2025年前5個月,具身智能和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已突破230億元,超過2024年全年的總和。
而記者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發現,截至7月8日,今年以來機器人賽道發生的融資事件高達213起,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具身智能相關的項目。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機器人賽道的融資事件為286起,二者的數據已經非常接近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機器人賽道融資中,達到億元級別的占比顯著高于往年,也不乏單輪融資達到數億元的項目。其中,具身智能賽道融資達到億元級別的項目超過40個,大額融資頻現,并且很多都是由多家頭部機構聯合投資的,顯示了資本對于這類項目的強烈看好。
這部分融資超億元的項目名單我們附在最后,讓大家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今年具身智能賽道的火熱。
當然,隨著具身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投資熱度快速升溫,業內討論是否過熱和出現泡沫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對此,康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近期具身智能領域的融資熱度顯著提升,估值水平普遍上浮。但作為長期投資者,首程控股更關注的是“熱度背后是否有交付支撐”。
“我們不認為當前是‘泡沫期’,因為從行業生命周期來看,具身智能仍處于‘嬰兒期’,技術體系、供應鏈、商業模式均在早期構建階段。現在的‘熱’更多集中在展會、消費層面,尚未真正進入紅海競爭。”康雨這樣表示。
王宇浩也指出,具身智能是今年一級市場最熱的賽道之一,融資存在一定的過熱情緒。他分析稱,這種現象是良性的,因為具身智能賽道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但需要大量資金助推技術和商業化成熟。“拉長周期到10年來看,當前所謂的泡沫可能也不叫泡沫,而是‘浪’,需要一浪又一浪去推動這個行業快速向前發展。所以當前的融資熱潮仍是一個比較良性、健康的狀態。”
他判斷,具身智能賽道大體上分成側重于硬件本體或側重于大腦智能算法的兩類公司。前者需要跨過“表演性質”階段、真正進入高附加值行業,以穩定可靠的硬件替代人類完成高價值工作,才有可能脫穎而出;后者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算法的泛化能力,即機器人能否自主執行特定任務而無需編程或遙控,這些將推動具身智能在工廠、服務業等領域的應用。
康雨則表示,未來1~2年內具身智能賽道將出現顯著分化。融資快、落地快的企業將加速拉開身位;部分技術不成熟、場景空轉的企業將難以為繼。“我們的策略是通過資本+生態協同,助力核心項目實現持續進階,避免在短期熱潮中迷失方向。”
在她看來,隨著下游客戶對成本和交付的要求日趨明確,具身智能正在進入“從樣機走向產品”的關鍵拐點,誰能在真實場景中率先形成穩定、可規模化的交付能力,誰就更有可能占據先發優勢。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7819339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