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中國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超50% AI成競爭關鍵變量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6 23:28:44

每經記者|劉曦    每經編輯|裴健如    

“目前,全球競爭圍繞智能化已全面展開,我國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已超過50%,在全球最高。同時,泊車輔助駕駛技術等新興技術在中高端車型的滲透率也超過20%。”在近期舉行的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如是表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產銷首次突破1500萬輛大關,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尤為亮眼,銷量達到693.7萬輛,同比增長40.3%,占新車總銷量的44.3%,已成為我國最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在上述論壇上,東軟睿馳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裁兼CTO杜強從技術演進角度補充稱,2025年,AI與汽車的深度融合正在觸發產業范式級突破。DeepSeek等企業的技術普惠化正加速汽車智能化升級,AI(人工智能)技術不僅重塑著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更深刻影響著用戶體驗,將成為決定未來產業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

“聰明車”必須是“安全車”

2025年上半年,自動駕駛商業化迎來關鍵拐點,從“技術驗證”加速轉向“場景落地”。張永偉指出,我國汽車產業在電動化階段成功實現了換道超車,如今在智能化領域又取得終端先行的優勢,如何鞏固擴大智能化優勢,是中國汽車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張永偉認為,從當前到2030年,中國汽車產業要加速普及輔助駕駛,擴大用戶基礎,這是培育智能駕駛文化、普及低階智能駕駛的關鍵階段。

他預判,2030年以后的兩三年時間內,是L3、L4級自動駕駛從試點到規模化應用的時間窗口,時間窗口不長,中國汽車產業要打出快節奏,慢不得。

若想實現上述目標,技術突破要先行。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院長、教授王建強表示,當前,主流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仍面臨重要挑戰,難以突破由L3級向L4、L5級自動駕駛發展的瓶頸。雖然數據驅動方法具備自主學習和場景泛化能力,但“黑箱”決策、數據依賴性強等問題亟待解決。他強調,“聰明車”必須是“安全車”,智能汽車安全需通過“類腦認知架構”實現向人類駕駛認知模式的躍遷。

一汽研發總院副院長兼九章平臺CEO周時瑩則從商業化角度指出,“L4級以下都可以叫做輔助駕駛,這一階段還需要駕駛員的參與”。

周時瑩認為,要做到真正的自動駕駛,安全是不可跨越的鴻溝。對車企而言,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又不會帶來多達2~3倍的成本增加,是巨大的挑戰。

在杜強看來,汽車智能化的發展離不開AI操作系統(AI OS)的底座支撐。目前,行業對于AI操作系統的融合路線已形成初步共識,主要分為AI in OS、AI for OS和AI as OS三個階段。

“當前,AI在車端的應用已跨越早期‘超級應用’主導的初始階段。”杜強表示,越來越多的車企,正在構建多Agent(智能體)并行運行、相互協調的智能體系,這需要統一的共性技術底座作為支撐。目前,東軟睿馳已參與實現了語音交互、單模態感知、多模態融合等多種形態的AI Agent,加速智能規模化落地。

智能化出海迎關鍵窗口期

進入智能汽車時代,傳統單向供應關系已被打破。華為、Momenta、元戎啟行等科技公司與整車企業正建立起“整零深度綁定”的新型合作模式,這種深度協同關系正推動著技術架構的全面升級。正如張永偉所指出的,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多技術創新變革與多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階段。

在此背景下,江汽集團控股公司董事、江汽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馬翠兵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正主動創新,突破智能新能源汽車技術并實現產業化,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隨著汽車產業邊界的擴大,研發創新投入和風險也隨之增加。傳統汽車模式正在加速轉型,而新汽車生態和價值鏈也在快速形成,這為中國車企進軍高端市場提供了絕佳機遇。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盧放從全球化視角補充認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必須完成幾個關鍵跨越:技術創新要從“比拼參數”轉向“創造價值”、管理模式要從“交易關系”升級為“伙伴關系”、開放創新要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躍升。只有當“中國汽車”成為卓越與可靠的代名詞,全球市場才能真正實現從“選擇中國車”到“信賴中國車”的根本轉變。

這種轉變已經初見端倪。法雷奧中國首席技術官顧劍民形象地比喻稱:“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健身房’,中國的技術正在向全球汽車廠商提供。”

顧劍民認為,近年來,不少中國車企通過合資、投資控股等形式實現反向技術輸出,開創了產業開放合作的新途徑。作為跨國企業代表,法雷奧在中國市場積極推進全面本土化戰略,不僅實現管理團隊本土化,更注重技術平臺的本地落地。

然而,智能化出海仍面臨挑戰。在張永偉看來,智能化出海的問題比電動化更加復雜,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隱私安全等合規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國正處于智能化出海的關鍵窗口期,只有妥善應對這些挑戰,才能提升中國汽車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汽車 Ai 中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 婷婷色五月亚洲国产 | 日本精品视频中文 | 日本一区二区人妖 | 日韩日皮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