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融媒體中心 2025-07-29 20:28:16
入選2024年工信部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營商環境類典型案例名單,全省僅2家入選;首創的“首席服務官”、打造“唯美服務”等機制在全省推廣;連續四年躋身國家級經開區“百強”榜單……
7月28日,內江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2025年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內江經開區亮出成績。那么,內江經開區如何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向好向優,讓近7000家市場主體在轄區內安心經營、舒心發展?
高點定位 為企業發展“助力賦能”
作為國家級開發區,什么樣的營商環境才與此稱號相匹配?
由此,內江經開區發出了“三問”:
“一是面對越來越多的高端企業,我們的服務標準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水平?二是各地招商從拼優惠政策轉為拼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我們怎么辦?三是面對客商和企業需求的多元化,我們如何去滿足?”內江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唐南勝思索道。
緊接著,他給出答案:帶著這些問題,并以此為導向,只有將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和拔高,方能實現結果導向,給企業和客戶滿意的回音!
第一個關鍵詞是“普惠均衡”。
唐南勝介紹,內江經開區堅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市場主體。2024年9月起,該區開展了“百名干部進千企”活動,集中走訪4354家市場主體,協調解決融資、用地、水電等各類問題1000余個。堅持每年初召開全區高質量發展大會,邀請企業家坐“C位”,近四年拿出近3000萬元“真金白銀”重獎企業。
第二個關鍵詞是“直聯服務”。
據了解,內江經開區面向企業公開全體班子成員電話和微信,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減少園區與企業對接層級和流程。任何企業不分層級,都可直聯書記、主任,反映訴求和問題。
“首席服務官”深入企業幫助解決問題
第三個關鍵詞是“創新迭代”。
內江經開區對標杭州、深圳等地的經驗做法,主動收集企業、客商的新需求、新期待。2025年4月,該區在原有機制的基礎上,對外發布《打造唯美營商環境十二條》,包含打造“首席服務官”升級版、推行企業辦事“一次都不跑”等多項創新性舉措,致力于將全區營商環境推向新的高度。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經營主體持續增量。今年以來,內江經開區新增市場主體733戶,同比增長31.60%;引進產業項目12個、總投資55.22億元;推動埃普諾等重點產業項目投產達效,軟飲料及果蔬產業集群入選全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快字著眼 為企業發展“提速增效”
如何幫助企業提速增效?內江經開區的做法是:除了強化政策支持外,還得優化服務舉措。
“唯美”政務大廳
服務一鍵升級——
為擦亮“經心辦 開心辦”政務服務品牌,內江經開區在全省全市率先推行“無證明政務大廳”建設,形成材料“免提交”清單329項。組建幫辦代辦“服務團”,將窗口“搬”進企業,實現360項涉企服務從“最多跑一次”升級為“一次都不跑”。
企業一人對接——
項目落地后,實行“1名首席服務官+1名幫辦代辦專員+1名企業聯系人+N個職能部門聯系人”的金牌服務機制,全流程跟進資料收集、辦件進度、問題協調反饋等事項。
流程一站優化——
開辟“提前介入、限時辦結、容缺受理”綠色通道,創新“分段審批、并聯評審、聯合驗收”服務模式,辦理環節從22個縮減至11個,項目建設到投產全流程審批服務時限壓縮至37個工作日內,實現“開工那些事”變成“開工一件事”。
“例如,安邁特年產值80億的新型高安全復合集流體產業化項目的施工用水手續辦理1天完成,匯源集團(四川)果蔬加工智慧冷鏈產業園項目變壓器安裝僅5天完成,紫泉飲料、昇興制罐、恒合包裝等項目都在開工后半年內實現投產達效……”唐南勝舉例道。
好感可及 為企業發展“強基護航”
為筑牢產業根基,內江經開區以實際行動護航企業發展,讓“好感”可及。
在夯實支撐方面,該區壓茬推進,確保土地儲備在1500畝以上,做到有好項目來隨時都有地。全區新改擴建標準廠房近80萬平方米,組建2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實施全市首個智慧園區5G專網及萬兆光網試點項目,啟動全市首個蒸汽集中供應站(二期)建設。做強渝豐、哈威等物流企業,壯大“甜味+”食品飲料和光電顯示材料集群,不斷塑造產業生態新優勢。
在踐行“甜蜜服務”方面,成立外來投資企業創新發展聯盟,舉辦“甜蜜共享”企業家沙龍暨甜味+食品飲料品鑒會,常態化開展體育聯誼運動,為常駐內江的天絲紅牛泰籍員工提供泰國餐食,消除他們的陌生感、孤獨感,增強親近感、歸屬感。
為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實施“我為企業找訂單”專項行動,為英特麗、恒合包裝、鼎佳億、恒恩新材料等企業新增訂單超2.5億元。同時,兌現企業扶持、獎補等資金超1.1億元,引入內江六中領辦經開區實驗中學,打造園區“10分鐘生活圈”。
做到無事不擾。建立涉企檢查“安靜期”工作制度,原則上每個季度的第1個月、其余每個月的第1周為“安靜期”,不得到企業開展檢查,最大程度上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堅持有事必到。在重點企業建立法律工作室、警企聯動義警工作站,解決涉企矛盾糾紛23起。扎實開展“清風護航”行動,探索在非公企業黨組織設立紀檢監察崗位26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