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07-31 13:46:45
“多虧了這個平臺,我們的項目才實現產業化。”7月29日,“萬千氣象看四川”第三季度集中采訪小分隊來到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融創中心),四川萬邦勝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邦勝輝)市場開發部經理于亞楠電話響個不停,其中不少是來洽談合作的。
今年2月,得益于融創中心的幫助,萬邦勝輝年產50噸鋰鎂合金工程化示范生產線項目成果落地,未來將有更多“眉山造”鋰鎂合金產品從這里走向市場。
“鋰鎂合金是一種輕量化材料,具有很高的強度,可廣泛應用于電池、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于亞楠說,他們花了近10年時間,攻克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出鋰基合金負極材料。

俯瞰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
技術突破只是第一步,想要產品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景,還需要進行中試催熟。
“如果到生產階段還要進行大量設計變更,需要耗費大量成本。”于亞楠說,這需要中試平臺提供必要的環境和設備,幫助企業在接近實際生產條件的環境中驗證和優化研究成果。“只有以小規模生產來預測和解決大規模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提高產品投產的成功率。”
萬邦勝輝不是沒有想過自建平臺,但也面臨資金投入大、專業性要求高等難題,這或許是不少新能源新材料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為此,眉山打造了新能源新材料融創中心,聚焦新能源材料、綠色化工、光伏等綠色低碳產業領域,開展小試中試驗證、成果轉化、檢驗檢測等服務。
融創中心的建立,也讓不少企業受益。“轉化中的很多問題,在這里都可以得到‘一站式’服務。”于亞楠說,這里配備了實驗室、中試廠房等基礎設施。同時,還組建了由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主體的專家委員會,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撐。

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內展示的產品樣品
除了提供平臺和服務,眉山還出臺化工中試基地管理辦法,明確項目試驗采取“備案制”,安評環評相關資料交由運營單位和政府部門備案,中試基地內項目可以打捆方式開展環評,審批時間大幅縮短。
“我們從科研到產業化僅用了5個月時間。”去年10月,于亞楠來到中心著手準備項目中試熟化,今年3月,項目實現了產業化。“放在以前,至少要花1年時間。”
不只是萬邦勝輝,更多綠色低碳科技成果在眉山“開花結果”。四川中試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君說,自去年9月投用以來,該中心已經入駐了15個項目,其中有4個項目完成轉化。“未來,我們還將加大引進力度,力爭更多綠色低碳產業化項目在當地實現轉化。”
融創中心的發展,是四川發力綠色低碳產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四川大力發展晶硅光伏、動力電池等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四川動力電池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6.5%、11.0%;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4倍、1.9倍、53.2%,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
(眉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