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31 18:20:53
7月30日晚,中船應急公告因2022年年報存在會計差錯,收到湖北證監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司被警告并罰款400萬元,相關高管合計被罰190萬元。8月1日,公司股票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盡管業績持續承壓,但近兩個月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60%。中船應急證券部工作人員稱,就處罰事項正在考慮是否申辯。
每經記者|陳晴 每經編輯|張海妮
7月30日晚間,中船應急(300527.SZ)公告,因2022年年報存在收入確認和壞賬計提不準確的會計差錯,公司及相關當事人收到中國證監會湖北監管局(以下簡稱湖北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
根據《告知書》,公司將被警告并罰款400萬元,時任董事長等高管合計被罰190萬元。更嚴峻的是,公司股票8月1日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更為“ST應急”。
值得玩味的是,盡管業績持續承壓——2022年更正后轉虧,2023年虧損擴大至2.17億元,2025年一季度再陷虧損,但中船應急股價卻逆勢狂飆,近兩個月累計漲幅超60%。
中船應急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企業。根據《告知書》,經查明,公司2022年年報披露的財務報表存在收入確認和壞賬計提不準確的會計差錯。兩項綜合導致上市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多計3137.24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86%;營業成本多計1839.09萬元,占當期營業成本的1.40%;利潤總額多計714.03萬元,占2022年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絕對值的36.64%。
湖北證監局認定上述行為構成證券法所述“信息披露義務人報送的報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違法行為。
就此,湖北證監局決定對中船應急給予警告,并處以40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董事長唐勇給予警告,并處以7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總經理王小豐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總會計師、董事會秘書李應昌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的罰款。
中船應急公告稱,公司股票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但不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情形。
作為央企旗下企業,中船應急此次罰單是否比較嚴重?中船應急公告顯示,湖北證監局在《告知書》中明確,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有權就擬處罰事項進行陳述、申辯或要求聽證。7月31日,中船應急證券部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復稱,正在考慮(是否申辯)。
同日,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涉及財務業績方面的違規行為,在更新后的上市規則中屬于嚴重問題,因此無論是不是國資、央企都必須進行處罰,特別是營業利潤占比較大可能導致投資者誤判、造成損失,因此處罰的程度并不算嚴重,只是根據上市規則進行ST(特別處理)。即使是申訴,違規事實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很難改變處罰決定。
中船應急產品涵蓋應急保障、應急救援、應急預警和應急服務四大業務板塊,公司于2016年登陸A股。然而,自2019年開始,中船應急業績承壓:2019年至2021年公司歸母凈利潤連續下滑,2022年更是轉為虧損。
中船應急2022年的虧損與《告知書》中認定的會計差錯密切相關。根據公告,《告知書》中涉及的相關違法違規事項,中船應急已于2024年1月16日發布會計差錯更正公告。更正前,2022年中船應急實現營收16.8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66.43萬元;更正后,公司營收為16.58億元,并由盈利轉為虧損528.11萬元。
2022年虧損后,2023年中船應急虧損擴大至2.17億元。盡管2024年全年一度扭虧,但今年一季度再度虧損2471萬元,較上年同期1158萬元的虧損有所擴大。
對于今年一季度虧損,7月31日,中船應急證券部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復稱,一季度的虧損具有季節性特點,公司正采取多種措施以突破發展瓶頸,包括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海外市場的開拓。但至于具體進展,上述工作人員強調因涉密問題,不便具體透露。
今年入夏以來,多地暴雨災害頻發,作為一家應急保障和救援相關企業,這對公司業績影響如何?中船應急上述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自然災害可能為公司帶來產品需求,但因為生產周期等因素,(救援單位或者保障部門)今年使用的產品可能此前就已經購入,因此對于公司當年業績影響有限。
為何在業績承壓情況下,中船應急股價近兩個月仍然大漲六成?上述工作人員稱,這可能與軍工概念、核電建設或者應急概念等有關,可能也與近期的雅江集團相關事項有關。
對于此次財務信息披露違規,中船應急公告表示已完成自查整改,目前經營正常。但上述證券部工作人員坦言,此前曾有投資者索賠訴訟(后撤訴),未來若再遇類似情況將依法應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0249424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