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專訪銀河通用傅強:具身智能不急于追“人形”,先讓機器人在貨架間“干實事”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02 14:13:25

銀河通用成立2年,已在具身智能賽道躋身頭部。公司機器人產品伙人傅強表示,公司選擇輪式底盤和“先攻克單個L4級技能”的務實策略,讓機器人在商業零售等場景快速落地。他認為,具身智能的未來在于“技術頂尖性”與“商業化扎實度”的平衡,無數個“能干活的小進步”將推動機器人從“實驗室展品”變成“產業必需品”。

每經記者|張梓桐    每經編輯|陳俊杰    

當一臺身高1.73米的機器人伸出機械臂,精準夾起貨架頂層懸掛在掛鉤上的一包辣條,再平穩放入分揀箱時,圍觀的零售店主們意識到:科幻電影里的場景,已經在超市的倉庫里悄然發生了。

這臺機器人來自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通用)——一家成立2年,卻已在具身智能賽道躋身頭部的創業公司,今年6月剛剛完成由寧德時代領投的11億元新一輪融資,創下具身大模型機器人領域的單筆最大融資紀錄。公司累計融資額已經超過24億元。

銀河通用核心團隊自研“端到端”具身導航大模型,“端到端”具身抓取基座大模型等,在模型的賦能下,機器人在密集貨架抓取、跨場景操作等領域實現了突破。這背后,是一群連續創業者對“讓機器人真正干活”的夢想。

“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可能需要5~10年,但這不妨礙它現在就在貨架旁、工廠里創造價值。”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產品合伙人傅強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說。

在具身智能賽道火熱的當下,銀河通用的發展路徑顯得有些“反常識”。當多數公司追求機器人“像人一樣走路”時,他們選擇了輪式底盤;當行業熱議“從L2到L4的進化”時,他們堅持“先攻克單個L4級的技能”。

銀河通用機器人正在演示 每經記者 張梓桐 攝

“先攻克單個L4級的技能”,從“能抓”到全場景滲透

銀河通用的第一個突破口,選在了商業零售。

今年發布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 VLA,讓機器人首次實現了對密集貨架上袋裝零食、掛鉤商品的穩定抓取——這一場景與真實商超貨架幾乎一致,此前在全球范圍內尚無成熟解決方案。

“我們的機器人能在燈光昏暗的倉庫里撿起掉在地上的藥盒,也能在汽車工廠抓取油污的零件,核心是‘不挑環境、不挑物體’。”傅強對記者解釋道,這種泛化能力的背后,是大模型對海量場景數據的學習:通過模擬數萬次“拿起—放下”的動作,機器人逐漸掌握了不同材質、形狀物體的抓取邏輯,甚至能應對包裝袋褶皺、物體堆疊等復雜情況。

“機器人和自動駕駛不一樣,它要創造價值就得真干活,沒人愿意天天教機器人做事。”傅強的判斷很清醒。

他認為,機器人的成長應該是“技能累積”而非“等級躍升”。先在零售場景練成“L4技能”,再在工廠掌握上下料的“L4技能”,當幾十上百個技能疊加后,自然能進入家庭場景。

這種務實策略也體現在產品設計上。與追求“類人形態”的同行不同,銀河通用的首款機器人采用成熟的供應鏈,而非從一開始就挑戰硬件設計的上限。

“創業公司不能一開始就挑戰‘造輪子’,先用成熟方案跑通商業化,才有底氣談技術迭代。”傅強表示,這種選擇讓他們在短短一年內,將機器人推進到“可商用”階段,今年內即將入駐百家零售門店。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 2025)展會現場,銀河通用集中展示了機器人產業應用的核心優勢與多元落地場景,涵蓋零售、工業、物流和城市服務等多維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銀河通用在“技能大舞臺”的核心展區成為大會最熱門的打卡地,他們在現場搭建了1:1還原的真實商超場景,由Galbot(銀河通用推出的輪式雙臂機器人)進行全天候值守。

“傳統機器人看到這種場景會‘懵’,但Galbot能應對自如。”傅強在展臺前對記者解釋道。其核心秘密在于Grocery VLA大模型,這款端到端大模型打破了“視覺識別+軌跡規劃”的傳統分離架構,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邊看邊做”:無需預先編程路徑,就能自主判斷商品位置和抓取角度,甚至能在無間隙的貨架中“擠”出操作空間。

此外,這種能力的突破體現在細節中,面對滑溜溜的塑料瓶,它會調整夾爪力度避免掉落;遇到變形的袋裝面包,它能找到最穩定的抓取點;即便是透明果凍杯這類易反光的物體,也能精準識別。更關鍵的是,模型無需針對不同商品單獨調參,從剛性包裝到柔性物體,一套算法通吃全品類,這意味著機器人能快速適應藥店、便利店、倉儲等多樣零售場景。

事實上,銀河通用的布局不止于在零售場景發力。從展區布局就能看出其戰略邏輯。商超場景旁,工業機器人正在汽車零件、料箱垛堆中穿梭;巡檢區域里,機器狗正靈活撿拾地上的垃圾。上演一場跨越零售、工業、物流、城市服務的“全場景秀”。

最具趣味性的當屬城市服務場景。銀河通用在展區現場展示的機器狗能自主識別觀眾隨機投擲的水瓶、紙巾盒,無論物體滾到角落還是卡在縫隙里,都能迅速定位并撿拾。

從貨架到工廠,從倉庫到街道,銀河通用用技術通用性證明具身智能的價值不在于“長得像人”,而在于“像人一樣思考再自主干活”。

競爭關鍵在于“技術頂尖性”與“商業化扎實度”的平衡

傅強對記者介紹,目前,銀河通用的技術已在零售和工業場景落地。在藥店和商超,機器人正在協助店員完成線上訂單的分揀。在汽車工廠,它承擔起零件搬運、上下料等枯燥重復性、重體力工作。

“零售場景是很好的‘軟著陸’點,市場規模大,可復制,剛好匹配當前機器人的能力。”傅強這樣解釋場景選擇的邏輯。

據介紹,銀河通用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已獲得100家門店訂單,年底前將在全國投用。在北京試點的十多家藥店中,40平方米的空間里,Galbot單“人”管理著5000種SKU(最小存貨單位),上萬盒藥品,實現24小時盤點、取貨全流程運營。

談及具身智能的未來,傅強說,團隊既有緊迫感,也有篤定。“未來3~5年,垂直場景會先出結果。”他們判斷,像零售分揀、工業搬運等這樣的細分領域,很快會出現能創造真實生產力的機器人。而競爭的關鍵,在于“技術頂尖性”與“商業化扎實度”的平衡。目前,公司團隊里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碩博占比極高,一群“相信技術革命”的人聚集在一起,以高強度節奏打磨產品。

此外,針對行業內的一些質疑,傅強也顯得十分坦然。“有的投資人說人形機器人是‘空中樓閣’,我們理解這種質疑。”傅強坦言,“但當客戶真的為機器人付費,當它每天在倉庫里分揀上千件商品時,質疑自然會消散”。在他看來,具身智能的爆發不需要“科幻式突破”,而是無數個“能干活的小進步”的累積。

當前,行業正從“拼概念”進入“拼硬科技”的新階段。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機器人展品不再追求“人形外觀”,而是更注重實際能力——抓取精度、環境適應力、連續工作穩定性等硬核指標成為競爭焦點。

當 Galbot在貨架間精準穿梭的身影越來越常見,人們或許會意識到,銀河通用所選擇的“非人形” 路徑,恰恰是讓機器人快速融入產業的務實捷徑。在具身智能的賽道上,比起“像人一樣”的形態突破,“像人一樣解決問題”的能力迭代,或許才是更值得期待的產業密碼。

正如傅強所言,當無數個“能干活的小進步”匯聚成河,那些曾被視為“空中樓閣”的智能圖景,終將在倉庫、工廠、街道的每一個具體場景中,生長出改變世界的力量。而對于銀河通用這樣的探索者而言,讓機器人從 “實驗室展品” 變成 “產業必需品” 的征途,已經拉開序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型工業化 機器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 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 日本在线黄免费 | 日本三级精品视频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