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8 23:50:58
在浙江省域經濟版圖上,杭州與寧波一東一西兩大極核分外耀眼,而兩地之間的紹興就像一條“金扁擔”聯通杭甬,也在融合發展中成為全省發展的關鍵支撐。
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12281
近日,唱好杭甬“雙城記”第四次市級聯席會議在寧波舉行。與此前明顯不同的是,杭州、寧波、紹興三市首次共同舉行這一市級聯席會議。
會上,杭州與紹興簽署《深化同城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共同打造灣區同城新典范、未來城市新樣板”的目標。幾個月前,寧波、紹興也剛剛簽署了《共促創新合作新高地 共推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共創世界級灣區創新合作新高地”的定位。
這也意味著,杭甬“雙城記”迎來實質性擴容。在浙江省域經濟版圖上,杭州與寧波一東一西兩大極核分外耀眼,而兩地之間的紹興就像一條“金扁擔”聯通杭甬,也在融合發展中成為全省發展的關鍵支撐。
“在區域一體化背景下,任何一個單獨的城市都很難獲得大的發展。它們三個(杭州、紹興和寧波)相互借力,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打造出杭紹甬城市帶是非常有希望的。”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行政區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孫斌棟對城市進化論分析。
當“金扁擔”加速融入雙城,將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又將如何共建“世界級灣區”?
在全國區域版圖中,不少省份都存在“雙城記”格局——廣州與深圳、南京與蘇州、濟南與青島以及杭州與寧波等,都有著類似的“劇本”。而從具體發展來看,廣深無疑是一個理想的范本:兩座城市能級不斷提升,輻射半徑在南沙“無縫咬合”。
與之相比,杭甬的輻射半徑,均止步于中間地帶紹興。
三年前,寧波市商務委曾撰文指出,杭州的輻射半徑基本處于紹興諸暨一帶,而寧波的輻射半徑是紹興上虞、新昌、嵊州一帶,兩者之間沒有明顯重疊。此外,杭甬對周邊的產業輻射,同樣沒有明顯交叉。
顯然,要“縫合”兩座核心城市的輻射半徑,紹興是關鍵。
紹興與杭州、寧波地理位置示意圖 圖片來源:《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
2022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支持紹興融杭聯甬打造網絡大城市”。紹興也成為國內首個提出“網絡大城市”建設目標的城市。
不僅如此,從2021年《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五年行動計劃》,到去年5月《進一步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 打造世界一流社會主義現代化都市圈的行動方案》,浙江均對杭紹甬一體化都市圈連綿帶建設作出部署。
而今,杭州、寧波、紹興三市首次共同舉行唱好杭甬“雙城記”第四次市級聯席會議,三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均出席會議,顯然也傳遞出杭紹甬一體化加速的信號。
“杭紹甬在空間上相鄰,一體化發展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孫斌棟觀察指出。
根據規劃,三地將共同推進機場高鐵、杭金衢高速至杭紹臺高速聯絡線、甬金高速改擴建、杭州中環、臨空公鐵水空國際樞紐中心、義甬舟(新昌)數字物流園等標志性工程,構建起立體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一張網”。
而不論是杭州、紹興“共同打造灣區同城新典范、未來城市新樣板”,還是寧波、紹興“共創世界級灣區創新合作新高地”,背后都是以紹興為紐帶,推動杭紹甬一體化都市圈連綿帶提高“黏性”、加速成勢的期待。
一個十分明顯的趨勢是,“雙城記”合作正從市域聯動向區縣合作延伸——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和寧波甬江科創區、蕭山區政府和海曙區政府、余杭區政府和鄞州區政府分別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蕭山區與海曙區分別是杭州、寧波的樞紐門戶,雙方明確將加強杭州、寧波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協同合作,共享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經驗和舉措,高水平建設臨空經濟產業高地。
創新領域的合作也在進一步落地。作為杭甬兩地的省級科創走廊,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與寧波甬江科創區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助力爭創杭州-寧波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80081
實際上,杭甬聯手創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謀劃已久。
2022年,杭甬“雙城記”第二次市級聯席會議就提出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24年7月,《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提出支持南京、杭州-寧波創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今年,杭甬“雙城記”市級聯席會議再次明確部署爭創杭州-寧波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在孫斌棟看來,杭紹甬一體化的核心就是“雙城記”,兩座核心城市之間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寧波以制造業和港口為主,杭州以科技創新和互聯網經濟為主,如果能夠真正形成合力,將對杭州灣南岸乃至長三角南翼產生很好的帶動作用。
放眼全國,目前已有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成渝、武漢及西安也在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此外,包括南京、濟南、大連、鄭州、長株潭、杭州-寧波等在內,也紛紛將目光鎖定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希望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
要想在這場激烈的角逐中突圍,并非易事。根據此次協議,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與寧波甬江科創區將合力推動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高標準打造國家實驗室(基地)、全國重點實驗室,高水平建設省實驗室集群,構建新型實驗室體系。
兩大高能級創新載體,也是推動杭州、寧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試驗場”。目前,兩地協作已初見成效——
浙江大學分別在甬江科創區和未來科技城設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湖畔實驗室與甬江實驗室合作開展“人工智能+新材料”領域應用研究等,都是兩地整合創新資源,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縮影。
而作為支點的紹興,一方面推進與杭州創新資源集成化,協同建設環杭州灣創新聯盟;一方面深化與寧波重大產業平臺合作,協同建設前灣新區-濱海新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端產業協作聯動區。
圖片來源:《紹興科創走廊發展規劃》
整體來看,三座城市經濟總量占到全省超五成,堪稱浙江經濟的“脊梁”。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創建,也將成為創新浙江的重要牽引,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從浙江總體發展格局來看,環杭州灣大灣區已站上省域一體化發展的“C”位,杭州、紹興和寧波作為其中最關鍵的一筆,也迎來越來越多的關注。
根據此前發布的《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環杭州灣大灣區要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灣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格局,去和世界級灣區競爭。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出,要提升環杭州灣、溫臺沿海等現代產業帶輻射功能,推進甬舟海洋經濟核心區建設,打造灣區經濟新增長極。
2025年上半年,杭州、寧波、紹興GDP分別為11303億元、8861億元、4158億元,分別居浙江第1、2、4位,GDP增速分別為5.5%、5.1%、6.8%,其中紹興增速高居全省第二。
近年來,紹興增速持續位居浙江前列。今年上半年,其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9%、13.6%、11.9%,均明顯高于10.6%的規上工業增速,反映出新興產業的強勁支撐。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杭甬兩大核心城市的帶動,作為“金扁擔”的紹興承接著雙向外溢。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88171
同期杭州、寧波經濟增速雖未能跑贏5.8%的浙江全省平均水平,但細分數據中亦不乏亮點。上半年,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17.8%,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125.4%,集成電路產量增長29.4%,反映出其產業結構加速向“新”的趨勢。
在此次聯席會議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劉非強調,要持續加強三地之間的務實合作,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強化規劃銜接和戰略協同,協同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重點產業集群培育、重要政策舉措創新,把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擺在突出位置,共育科技創新高地,共建高端制造基地,共創全球門戶樞紐。
這正是杭紹甬一體化發展的努力方向。尤其是作為長三角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重要支撐,以杭紹甬為核心的杭州灣區域正以核心城市產業外溢,周邊城市錯位發展的模式,推動灣區經濟能級持續提升。
具體而言,圍繞集成電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和紡織服裝等產業鏈,杭紹甬等灣區城市的產業鏈協作日益緊密。比如杭紹甬三地集成電路及相關產業營收占浙江全省近70%,杭州強于設計,紹興擅長制造與封裝,寧波的優勢則主要在材料和設備制造等領域,在協同分工中外溢效應持續顯現。
“一體化發展既有利于杭州創新的溢出、擴散、轉化,也有利于寧波、紹興制造業的升級迭代。”孫斌棟認為,不論是杭紹甬一體化還是長三角一體化,都要努力推動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現在杭紹甬主動簽署協議是個積極信號,關鍵還是要找到合作共贏的機制,這是不容易的。”他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