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9 00:21:43
2025年8月18日,廣電總局召開視頻會,解讀“總局新印關于電視劇創作的若干舉措(21條)”。多位影視行業人士稱,此政策精準切中行業痛點,如打破40集上限、放開季播劇間隔等。成都天府寬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斌表示,政策是“及時雨”,將釋放市場活力,許多影視項目正在加速開機。資深人士李能(化名)亦認為,政策利好長劇制作公司,有助于優質IP開發,行業迎來復蘇曙光。
每經記者|杜蔚 畢媛媛 每經編輯|張海妮
8月18日,影視板塊迎來久違的大爆發:華智數媒(300426.SZ)、華策影視(300133.SZ)、慈文傳媒(002343.SZ)、吉視傳媒(601929.SH)、歡瑞世紀(000892.SZ)等多股漲停。影視股狂飆與上周末廣為流傳的一份名為“(廣電)總局新印關于電視劇創作的若干舉措(21條)”(以下簡稱廣電21條)的內容密切相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采訪并獨家獲悉,相關消息屬實,且8月18日廣電總局專門召開了兩個小時的視頻會,解讀具體內容。“所有地方(廣電)局和代表企業都參加了。”一位參加了此次會議的影視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會議內容包含打破40集上限、放開季播劇間隔限制、松綁古裝劇播出比例等,每一條都精準切中行業痛點。
多位影視行業人士均向記者直言,在經歷平臺收緊采購、集數限制加碼、資本撤離等多重打擊后,電視劇行業早已陷入“短劇擠壓長劇生存空間”“產量與觀眾雙流失”的困局。對于廣電21條,他們直呼“政策的‘及時雨’來了”。
那么,哪些公司會率先獲得紅利?廣電21條又將對內容創作、平臺排播、資本布局等產生怎樣的影響?記者采訪得知,相關舉措的意見征集在業內早已展開,伴隨上周傳來的“風聲”,影視劇市場迅速升溫。“我今天剛到橫店,餐廳的訂餐量明顯比我兩周前來時旺盛很多。”成都天府寬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個劇組正在加速開機籌備。
8月18日,影視板塊股價全面上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收盤,文化傳媒指數漲3.11%,在當日所有行業板塊中漲幅僅次于通信設備指數和軟件指數,資金凈流入102.57億元。
板塊內個股表現強勁,華智數媒、華策影視、慈文傳媒、吉視傳媒、歡瑞世紀漲停,芒果超媒(300413.SZ)、百納千成(300291.SZ)、華誼兄弟(300027.SZ)、橫店影視(603103.SH)等多只影視股亦大幅上漲。
此次股價異動與行業利好消息直接相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8月18日,廣電總局召開關于廣電21條的視頻會,詳細解讀了相關條款,為行業注入強心劑。
“資本市場積極回應了總局的政策,對于整個創作來講,肯定是一次活力的極大釋放,因為它直接是從供給側和消費側兩端同時發力,既讓供給側有了更多的創作空間,也讓消費側有了更大的選擇權。”對此,趙斌向記者分析,這種雙向發力的方式對市場有極大的刺激。
電視劇行業資深人士李能(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劇集行業已經很久沒有好消息了,一般傳來的都是平臺收緊、集數要求越來越短等負面信號。”他解釋,劇集此前多按集數定價,集數越多售價越高,而“愛優騰芒”等主力平臺則持續收緊采買數量,對行業自然是一個不利信號。
事實上,近年影視劇市場呈現下行態勢:電視劇產量、版權劇數量及平臺播出量均持續下降。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為429部,2024年這一數字僅為115部,降幅高達73%。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曾在2025年3月的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指出,長劇生態已進入瓶頸期,“減量提質”中,“提質”被反復強調,“減量”卻鮮為人知。
與此同時,微短劇的崛起對長劇形成強烈沖擊。2024年,網絡視聽領域的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半年增長率為14.8%;獨立微短劇App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從90分鐘增至101分鐘,已追平即時通訊。李能向記者指出:“近一年多來,各大長視頻平臺都在發力短劇,愛奇藝投入大量精力,騰訊視頻計劃將10%~20%的長劇資源讓渡給短劇。”
趙斌、李能等業內人士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廣電21條在此時發布意義重大。“首先會利好百納千成、歡瑞世紀等長劇制作公司,接下去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嘗試之前不敢觸碰的題材了。”李能表示。
8月15日,廣電21條的內容就在行業內流傳開。其中,關于取消劇集40集上限、取消季播劇間隔一年播出限制、調整古裝劇播出政策、鼓勵網臺聯動與一劇多星、放開優秀作品改編的國別限制等內容引發極大關注。
“8月18日,廣電總局召集我們開了2小時視頻會議來解讀相關條款。”一位知名影視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會議內容與網上流傳的內容基本一致,每一條都精準切中行業痛點。“所有地方(廣電)局和代表企業都參加了,但(相關措施)具體出臺時間還未公布。”
“一般來說,精神傳達后,各平臺會收到通知,電視臺和平臺會有專人與廣電總局交流,再將信息傳遞給影視公司和各數據平臺。”一位接近平臺方的從業者告訴記者。
談及一些具體條款時,趙斌直言:“季播劇不用間隔太長時間就能接連播出,將有助于好IP(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創意資產)的持續創作。”
李能則向記者舉例道:“《長相思》就是因集數的原因被迫拆成兩季,第一季播出成績很好,但第二季因間隔一年,(成績)就沒那么理想了。”
趙斌也觀察到,一年的間隔期會讓很多大IP熱度消退。“這一調整對優質IP的連續高質量開發大有裨益,將極大促進長劇市場回暖,也會推動市場資源進一步向頭部IP集中,只有大IP起來,整個市場的水位才能抬高。”
不過,對于廣電21條中提及的“放開40集上限”,市場上已傳出“注水劇”是否會卷土重來的擔憂聲。
“原來‘注水劇’是市場極度繁榮時的產物。現在平臺的預算和單部劇投入已不如從前瘋狂,資本也更理性,平臺對內容的把控會非常嚴格。”對此,李能持樂觀態度。
上述接近平臺方的從業者也說:“‘注水劇’往往讓平臺虧損,如今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視頻平臺都在追求盈利,不太會允許‘注水劇’繼續播出。”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廣電總局發布21條的目的是“希望盤活長劇市場”。
“整個劇集市場還不夠繁榮,產量下滑尤其嚴重。”一位長視頻平臺的資深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今年年初舉辦的首屆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上,“行業協會曾發出過一個‘警示’:如果整個市場的盤子(產量)低于每年200部的話,就說明萎縮得非常厲害,這不管對觀眾還是對產業來講,都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2024年度中國劇集產業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4年我國電視劇(含網絡劇)的發行數量為:752部、413部、426部、411部、355部和281部。
面對200部/年的“生死線”,此番由廣電21條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僅讓沉寂已久的影視行業看到復蘇曙光,更預示著內容創作、平臺排播、資本布局的全面重構。
趙斌指出,“縮短審查周期”對平臺、制片方來講就是降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政策的推出會對市場上下游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資本開始‘回頭’關注。”
“現在很多制作公司都去做短劇了,給長劇的錢、資源都在減少,若長此以往,市場會陷入惡性循環。”李能認為,條款提及的“試點實行電視劇中插廣告”“優化協審機制,提高協審效率”等舉措,都有望吸引更多人將資金重新投回長劇集。
“廣電21條的方向明確,政策是支持我們把整個影視產業朝積極健康、加速的方向發展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投資人吃了顆定心丸。”趙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電影市場來講,整個暑期檔后半段發力,這意味著市場是存在的,觀眾并沒有流失,資本也只是在場外等待。
趁著這波利好,趙斌透露,公司打造的新劇《生而有翼》決定于本周開機。“這并非突然而來的政策,而是我們期盼已久的‘及時雨’。我了解到,很多影視項目都在加速開機。”
“我今天剛剛到橫店來看新項目,能夠感覺到與兩周前來時有明顯變化。就拿訂餐來講,現在餐廳的熱度都要旺得多。”趙斌期待,伴隨廣電21條的落地,市場熱情被進一步點燃。
封面圖片來源:《長相思2》官方微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