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7:24:38
近日,廣東、吉林等地多家中小銀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降幅在5BP~20BP,其中三年期、五年期降幅更大,部分銀行年內已多次調整。銀行凈息差低位運行,負債端成本管控需求持續。存款利率下行助推理財產品吸引力增強,截至7月末,全市場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突破31萬億元。專家預計,未來理財存續規模有望延續溫和增長態勢。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張益銘
近日,廣東、吉林等地多家中小銀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整體來看,不同期限利率降幅在5BP~20BP,其中三年期、五年期的降幅更大。
記者注意到,部分銀行年內已進行了數次存款利率下調。例如,吉林白山渾江恒泰村鎮銀行年內已四次調整存款利率,其中年初整存整取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別為2.3%、2.05%,目前分別降至1.75%、1.7%。
“銀行凈息差仍處于歷史低位,負債端成本管控需求持續存在。”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艾亞文表示。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42%,較一季度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而存款利率持續下行,也為理財產品創造了更大的吸引力。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7月末,全市場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突破31萬億元。
中小銀行又一波存款降息來襲。近日廣東、吉林等地多家農商行及村鎮銀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且不少銀行在一兩個月前剛剛進行過調整。整體來看,不同期限利率降幅在5BP~20BP,其中三年期、五年期的降幅更大。
廣東潮陽農商行自8月21日起調整存款利率。調整后,整存整取三個月期、六個月期、一年期、二年期利率分別為0.7%、0.9%、1%、1.1%,均下調10BP;三年期、五年期分別為1.3%、1.35%,均下調15BP。該行在公告中同時提及,優質客戶可申請存款優惠利率,詳情可到網點咨詢。
吉林白山渾江恒泰村鎮銀行、吉林通化東昌榆銀村鎮銀行、吉林龍潭華益村鎮銀行等均自8月20日起調整存款掛牌利率。調整后,活期利率0.15%,下調5BP;1天期和7天期通知存款分別為0.55%、0.95%,均下調10BP;整存整取儲蓄存款三個月期、六個月期、一年期、二年期利率分別為1.15%、1.35%、1.6%、1.65%,均下調10BP;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別為1.75%、1.7%,均下調20BP。
記者注意到,吉林白山渾江恒泰村鎮銀行年內已四次下調存款利率。除最新一次調降外,該行還于1月上旬、6月初、6月底分別下調了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年初該行整存整取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別為2%、2.1%、2.3%、2.05%,經過數次調降后各期限利率已全部低于2%。
類似的還有深圳坪山珠江村鎮銀行,該行將自8月22日起對部分存款產品利率進行調整。對比該行5月公告內容,本次調整僅涉及1年期定期存款及協定存款,其中1年期利率由2%降至1.8%,下調20BP,協定存款利率由0.8%降至0.5%,下調30BP。而這同樣并非該行年內首次下調,此前該行在3月中旬、5月中旬也調整過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對比年初,該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調,不過目前2年期及更長期限利率仍在2%以上。
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建立以來,國有大行帶頭進行了七輪存款掛牌利率下調,最近一輪于今年5月20日啟動。如同前幾輪存款利率下調的節奏,在大行領頭下調后,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等眾多銀行機構紛紛跟進。
“銀行凈息差仍處于歷史低位,負債端成本管控需求持續存在。”艾亞文表示,“適時降準降息”表述仍為市場主要預期導向,但短期內存款利率單獨調整的概率較低,更可能通過LPR聯動機制實現傳導,定期存款利率是否會再次大幅下調需等待政策利率變動,預計三四季度仍有一輪調整,時間窗口可能在10月份左右。
艾亞文提到,存款利率下行,為理財產品創造了更大的吸引力,投資者紛紛將資金從傳統存款轉向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
記者注意到,有兩組數據可以印證這一情況。一是居民存款增速有所放緩,據央行數據,7月居民存款單月凈減少1.1萬億元,與此同時,非銀存款單月大幅新增2.14萬億元。二是理財規模增長,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7月末,全市場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約為31萬億元,環比增長約0.55萬億元。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表示,銀行年中考核時點已過,7月居民存款大規模向理財回流,疊加近期股市上行,是當月非銀存款和居民存款“一增一減”的主要原因。
盡管理財并非“存款搬家”的唯一方向,但其作為存款替代品類的定位吸引了眾多投資者關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研報中指出,從理財規模增減的基本邏輯出發,當前,理財產品“低波、穩健”特征對銀行存款客戶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疊加存款利率低位運行且仍有一定下調空間,理財的存款替代定位預計將持續發揮作用。
上述研報提及,展望2025年下半年,理財存續規模有望延續溫和增長態勢,年末規模或增至33萬億元左右,較年中規模增加約2萬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7836779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