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4 20:43:07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趙云
機器人賽道火爆到什么程度?連企業創始人都開始“反向”向投資人收交流費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日,某機器人企業創始人的聊天截圖在業內廣泛流傳。該創始人表示:“由于之前投資人聊的多以學習為主,之后投資人交流,每人都要收5000元交流費。”
視覺中國
此情此景,讓人想起前不久的一則業內消息:某熱門賽道創始人因為頻繁接待前來調研的VC(風險投資)機構,不堪其擾之下提出“來盡調得先支付誤工費”的要求。
2023年,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曾在官網掛出一份說明,投資人要先付1000萬元才可做盡調,被大家戲稱為“史上最強創業者”。
究其背景,一方面是機器人賽道持續火熱,明星公司可謂被投資機構“踏破門檻”。
根據CVSource(投中集團旗下在線信息產品)投中數據,截至8月22日,機器人領域的投資事件已超過340起,幾乎與2024年全年的數量持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級市場熱門賽道內卷趨于白熱化,優質項目卻愈發稀缺的矛盾。
雖新奇但也有類似先例
想跟熱門企業創始人交流?先交5000元,哪怕你是投資人。最近,一則某機器人企業創始人的聊天記錄截圖在創投圈流傳出后,引起不少創業者共鳴的同時,也招來了一些爭議。有機構人士評論,也算見了不少創始人,這樣的要求還是第一次見,“這是還沒有見識資本市場的險惡”。
對投資人“反向收費”的操作雖然新奇,不過倒也有類似先例。前段時間投資圈還有一則消息也傳播甚廣:某熱門賽道創始人因頻繁接待前來調研的投資機構,提出了“來盡調得先支付誤工費”的要求,并且把自己這通操作稱為“反向投資模式”,頗有商業模式創新的意味。
再往前,2023年深圳領存技術在官網掛出一份說明,投資人要先付1000萬元才可做盡調,也是直接火出圈。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起廣泛關注后,領存技術其實還發了第二份聲明,里面有幾點內容也挺有意思。公司表示,第一,因項目需要募集的金額比較大,真正有錢的機構并不多,大多數都是了解一下或者是為了投同行而從創始人這里套取一些信息,這會浪費創始人很多時間;第二,不敢遑論“融資模式創新”,只是基于實際需求制定了自己的規則,實際結果是大幅提升了融資效率,創始人有效的時間用于工廠建設和內部管理,在領存技術這是成功的經驗。
這與上述機器人創始人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處:不是所有機構都是抱著投資目的來的,有人只是為了解一下,有人對行業和企業并不了解只是想來學習,還有人干脆就是來套取信息甚至商業機密的。不論是5000元、1000萬元還是誤工費,都是企業為了提高效率而設置的門檻。
有VC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其實是一種雙向選擇:“歸根到底,還是這些企業熱門,機構才會去主動接觸,那人家也有權利決定是不是接受你的盡調。”
機器人賽道現投資熱潮
無論在一級市場,還是在二級市場,機器人無疑是2025年最熱的賽道和板塊之一。
來自投中數據的信息顯示,2025年以來,國內機器人賽道的融資事件數量高達343起,已經超過該領域2023年的投融資事件數,并且與2024年全年的數量基本持平。
優質、稀缺的好項目更是會得到資本多輪加注,其中不乏企業已經拿到多輪融資,例如星海圖2025年以來已經相繼完成4輪融資,松延動力和開普勒機器人等公司也是半年連融三輪。另外,融資金額近億元或者過億元的也不在少數,甚至有公司在種子輪或天使輪就拿到了上億元融資,資本的青睞可見一斑。
對于當前這波投資熱潮,有投資人在采訪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25年融資熱度得益于行業從2024年的“看概念、看技術演示”進入“看交付、看應用場景落地”階段,企業產品形態和商業化能力在加速成熟。部分企業在人形、小人形等方向已經實現批量出貨,帶動PE(私募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中后期資本加速進場。2025年下半年融資熱度仍將延續。
在這樣的背景下,VC、PE等機構幾乎無人不談機器人、無人不看機器人,正如上述VC人士所說:“你不看別人都在看,沒法跟老板交差。”
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部分熱門企業被踏破門檻,公司里的行業專家也不得不一遍遍向來訪的機構介紹交流。如果碰上對行業不太了解的投資經理,光是講解就得頗費一番功夫,也難怪開頭那位創始人稱有些投資人“多以學習為主”,言下之意就是要么這部分人不專業還得練,要么就沒啥投資意愿,咨詢完也沒下文了。
記者咨詢了多位業內人士,包括VC投資人和創業者,雖然也有持不同意見者,但不少人還是理解這位創始人的做法。“其實都知道就是象征性地收費,主要還是為了提升效率、降低溝通成本。”有創業者表示。
一位北京國資機構人士坦言,從長遠來看,這種現象或許會倒逼投資機構更注重專業性與前期調研,減少“觀光式”交流或盡調;對創業者來說,如何在篩選資本的同時維系良性互動,仍是需要平衡的課題。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