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21:13:31
手術機器人打破了醫生的時空限制,將優質的手術醫療資源精準下沉至偏遠地區。同時能推動醫療服務走向精準化、微創化。此外,配套器械和耗材由中國企業生產不僅能帶來更低的成本,在為醫院、患者減輕負擔的同時,也為國產醫械產業帶來了新的機會。在精準度方面,國產手術機器人在研發設計階段就有中國醫生深度參與,這使設備更貼合中國患者的身體特征與臨床需求。
每經記者|石雨昕 每經編輯|陳星
每經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石雨昕)8月26日,北京水木精智醫學科技創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木精智)機器人手術實驗室內正在進行一場特殊手術。
手術臺前只有助手,遠在幾千公里外的主刀醫生穩坐操控臺前,目光緊盯高清三維顯示屏,通過指套控制器精準操縱機械臂,順利完成一系列復雜的外科操作。
這是真實發生的僅僅基于普通公共網絡的遠程腔鏡手術機器人動物實驗現場。
據了解,此次手術是由第三方平臺支持的遠程多學科連臺動物實驗手術,水木精智聯合唯精醫療腔鏡手術機器人團隊,通過此次實踐將醫生遠程操控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變成可能,突破了傳統手術的時空限制和現代手術的網絡限制。
唯精醫療副總經理周官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手術機器人的遠程功能能夠讓頂尖醫療資源跨越山河,觸達更廣泛的地區。
遠程動物實驗手術現場 每經記者 石雨昕 攝
周官山表示,一方面,手術機器人打破了醫生的時空限制,手術不再要求醫生與患者必須同處一室,將優質的手術醫療資源精準下沉至偏遠地區;另一方面,它能推動醫療服務走向精準化、微創化。手術機器人如同醫生雙手的“延伸”,可有效濾除人手因生理因素產生的震顫,確保每一次切割、縫合操作都精準且穩定,使基層醫院也能開展復雜手術。
周官山告訴記者,手術機器人技術的持續突破,特別是國產手術機器人的快速崛起,不僅在臨床上推動了手術方式的革新,也為醫械產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手術機器人設備如今正走進中國更多地區的醫院。遠程手術的發展讓醫療普惠化成為可能,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的醫院就能得到優質手術治療。
此外,配套器械和耗材由中國企業生產不僅能帶來更低的成本,在為醫院、患者減輕負擔的同時,也為國產醫械產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周官山表示,在成本層面,未來手術機器人降價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不僅體現在設備上,還包括手術過程中的開機費以及后續的耗材成本。
而在精準度方面,國產手術機器人在研發設計階段就有中國醫生深度參與,這使設備更貼合中國患者的身體特征與臨床需求。同時中國企業在技術響應和產品迭代速度上更具優勢,能夠快速根據臨床反饋優化產品,更好地滿足國內醫療市場的實際需求,這是進口設備難以達到的優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