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21:01:30
8月A股IPO市場11家公司首發上會,9家過會,創去年2月以來月度新高;6家公司終止IPO,數量處于低點。港股IPO市場成為亮點,遞表公司數回升至4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提速,8月有25家A股公司首次披露擬赴港IPO,創年內新高。港股“打新”市場賺錢效應驟升,3家新股上市首日漲幅超1倍。同時,部分已過會IPO公司在注冊端進展緩慢。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魏文藝
8月,A股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有11家公司首發上會,其中各有1家被暫緩表決和取消審核,其余9家全部過會,這一首發上會公司數量創下了去年2月份以來的月度新高。
在IPO終止方面,8月A股共有6家公司IPO終止,數量繼續處于相對低點。在已首發過會后的IPO公司中,有13家公司在注冊端進展較為緩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注意到,港股IPO市場是8月IPO市場的最大亮點,遞表公司數回升至40家,同時首次披露擬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數續創今年以來月度新高。在“打新”市場,有3家新股上市首日漲幅超1倍,截至目前,今年上市首日漲幅超1倍的新股數僅有4家。
Wind數據顯示,A股IPO市場今年8月共迎來11家公司首發上會,包括來自上證主板的豐倍生物,創業板的納百川,科創板的恒坤新材、泰金新能、節卡股份和奕斯偉,以及北交所的精創電氣、大鵬工業、南特科技、科馬材料和中誠咨詢,這一首發上會數創下了去年2月以來的月度新高。
上述11家上會企業中,泰金新能被暫緩表決,節卡股份則在上會前取消了審核,其余9家公司全部過會。
泰金新能主要從事高端綠色電解成套裝備、鈦電極以及金屬玻璃封接制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上交所上市委在現場向泰金新能問詢了兩個問題:一是要求說明公司未來業績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風險,二是要求說明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驗收期延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業績下滑風險方面,招股書顯示,泰金新能2024年末的合同負債為14.65億元,分別低于2022年末的15.70億元和2023年末的23.83億元。與此同時,泰金新能的主要產品中,收入占比最高的電解成套裝備在2023年和2024年獲得訂單金額持續同比下降,且在2024年下降幅度較大。
在產品驗收期延長方面,泰金新能電解成套裝備的平均驗收周期在2022—2023年為7至12個月,到了2024年則延長至超過1年。泰金新能解釋稱,是受2024年以來鋰電銅箔行業變化影響,下游銅箔企業項目建設、投產有所放緩。
今年8月,A股市場共有8家新股上市,所有新股上市首日均收漲,且漲幅均超過1倍,漲幅最高的廣東建科上市首日收漲418.45%。
8月,A股市場三大交易所公布的IPO終止項目有6家,分別是擬于上證主板上市的福建德爾,以及擬于北交所上市的盛富萊、楚大智能、陽光精機、溫多利和銳思環保,這一數量與7月持平。
每經記者梳理發現,上述6家已終止IPO的公司中,除了福建德爾于2024年獲得受理外,其余5家均于2024年之前獲得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8月終止IPO的都是此前尚未上會的公司,而在此之前一段時間內,部分終止IPO的是此前已經過會的公司。
在注冊端,IPO節奏仍然較快。8月首發過會的9家公司中,就有5家公司在當月已經提交注冊,其中奕斯偉在8月29日已經注冊生效。
不過,在A股IPO市場所有已過會企業中,來自深交所主板的湖南兵器、世盟股份、耀坤液壓和譽帆科技分別于2023年9月、2023年10月、2024年1月和2023年11月過會后,以及通力股份在2023年11月提交注冊后,均尚無實質進展;來自創業板的博華科技、珠海賽緯和容匯鋰業分別于2023年1月、2023年9月和2023年6月過會,此后便無實質進展;來自科創板的北京通美和思哲睿分別于2022年8月和2023年6月提交注冊,此后也無實質進展;來自北交所的揚德環能、金則利和宇星股份分別于2023年10月、2024年1月和2024年1月提交注冊,此后亦沒有了實質進展。
而在上會前的IPO公司中,目前A股三大交易所中,僅有擬于科創板上市的恒潤達生IPO實質進展仍停留在2023年之前,恒潤達生在2022年11月份進入“已問詢”狀態后便沒有了下文。
8月,A股IPO市場共新受理了2家公司,即擬于科創板上市的長進光子和聯訊儀器。
具體來看,長進光子主要從事特種光纖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從財務數據來看,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長進光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8億元、1.45億元、1.92億元及0.45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372.59萬元、5186.08萬元、7181.92萬元及1397.11萬元。
聯訊儀器主要從事電子測量儀器和半導體測試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財務數據方面,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聯訊儀器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14億元、2.76億元、7.89億元及2.01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45.79萬元、-6270.36萬元、1.32億元及1751.45萬元。
在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方面,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情況表(首次公開發行及全流通)(截至2025年8月29日)》顯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共有223家在進行境外發行證券備案,其中有171家擬赴港交所上市,48家擬赴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4家擬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
8月,共有7家公司獲得中國證監會下發的企業境外上市備案批文,分別是Mininglamp Technology(明略科技)、Hesai Group(禾賽科技)、海偉電子、奇瑞汽車、長風藥業、軒竹生物和同仁堂醫養,這一數量較7月有所增加。其中,作為激光雷達龍頭的禾賽科技此前已在2023年登陸納斯達克,此次擬于港交所上市。
而在港股市場,8月共有40家公司遞表港交所,這一數字較7月的21家大幅回升。值得一提的是,上述40家遞表公司中,包括了軍信股份、臥龍電氣、星環科技、立訊精密、勝宏科技、均勝電子、先導智能、山推股份、邁威生物和可孚醫療等10家A股上市公司。
據每經記者統計,8月總共有25家A股上市公司首次公告擬赴港IPO,分別是圣邦股份、晶合集成、科興制藥、萬辰集團、華依科技、陽光電源、北京君正、珀萊雅、新國都、富瀚微、米奧會展、華海清科、東誠藥業、極米科技、萬興科技、普源精電、露笑科技、順灝股份、美錦能源、卓創資訊、若羽臣、天味食品、天下秀、華勤技術和中堅科技。這一數量續創年內各月度的新高,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繼續提速。
Wind數據顯示,8月港股共有6家公司成功上市,較7月的9家有所減少。6家公司中,東陽光藥通過吸收合并介紹上市,另外5家公司上市首日全部上漲。尤其是佳鑫國際資源、銀諾醫藥-B和中慧生物-B,上市首日漲幅均超過1倍,分別達到177.84%、206.48%和157.98%,這也是今年以來上市首日漲幅最高的前三只新股。
事實上,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總共僅有4只新股在上市首日漲幅超1倍。可見,港股新股市場的“打新”賺錢效應驟升。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