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2 22:46:19
9月12日,工信部等三部門印發《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確傳統電力裝備、新能源裝備等發展目標。專家稱,目標合理動態優化,新能源裝備出口除歐美市場外,新興市場仍大有可為,核電開發節奏或加快。此外,《方案》還提出推動電力裝備綠色智能轉型,提升配電母線智能化水平等,以支撐算力中心高質量發展。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9月12日,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近年來,全球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我國正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電力裝備行業帶來旺盛需求,整體來看,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形勢良好。
《方案》明確,2025—2026 年主要目標是:傳統電力裝備年均營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裝備營收穩中有升;發電裝備產量保持在合理區間,供給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裝備出口量實現增長;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帶動作用加強,電力裝備領域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年均營收增速7%左右,龍頭企業年均營收增速10%左右;推動一批標志性裝備攻關突破和推廣應用。
2023年9月,工信部曾發布《電力裝備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當時文件提出的主要目標是:發揮電力裝備行業帶動作用,同時考慮目標可實現性,通過實施一系列工作舉措,穩定電力裝備行業增長,力爭2023—2024年電力裝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9%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9%左右。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今年的《方案》提出“傳統電力裝備年均營收增速保持6%左右”的目標,這個增速比上一個短期計劃要低一些,因為前兩年電力消費增長較快,而今年上半年增速放緩,因此對方案目標進行相應調整,屬于合理的動態優化。
《方案》在主要目標中提出“新能源裝備出口量實現增長”。在外部環境不確定的背景下,新能源裝備出口前景如何?對此,林伯強認為,新能源設備應該還會保持繼續增長。實際上,我國一直在積極推進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工作。在當前外部環境不穩的情況下,新能源裝備出口的確有一定的難度,但除歐美市場外,其他新興市場仍大有可為,不過這需要企業主動布局。
在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方面,《方案》提出,“穩步推進核電開發,積極安全有序推動一批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相對于兩年前穩增長方案中“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措辭,這次是否意味著核電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對此,林伯強認為,核電開發總體仍將保持穩健?!胺e極安全有序”系一貫原則,實際推進節奏有望較此前有所加快。
在推動綠色智能轉型方面,《方案》提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電力裝備深度融合,加快推進裝備綠色化升級改造,通過優質供給創造新需求。引導電力裝備領域企業加快全流程數字化轉型;結合算力中心建設等新需求,進一步提升配電母線智能化水平;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行動,加快“5G+工業互聯網”典型場景在電力裝備領域應用。
提升配電母線智能化水平,這對算力中心建設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對此,林伯強表示,算力中心對電力的需求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尤其如果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其用電需求將顯著上升,算力中心已成為必須提前謀劃的新增需求。如何以低碳化、智能化方式配套支撐算力中心,是當前亟需布局并加快推進的重點工作。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用能研究所主任工程師陳洪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引爆算力中心建設熱潮,算力中心用電量激增,同時服務器機架功率從10~20kW(千瓦)向60~100kW演進,算力中心單體負荷從MW(兆瓦)到GW(吉瓦)級躍進。
“算力中心內部配電可靠性、電能轉換效率深刻影響算力中心建設、運行成效,而配電母線智能化是支撐算力中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降低算力中心PUE(電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陳洪銀說,智能母線技術可以實時監測供電質量、負載率及溫度等核心參數,結合AI算法實現電能精細調度與故障預警,顯著提升配電可靠性,直接保障高密度算力設備的連續穩定運行。
“同時,智能母線還可動態調整功率分配,負載即插即用支撐快速柔性擴容,適應算力業務動態增長需求,并顯著提升配電效率?!彼f。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