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城市24小時 | 這座超一線城市,加速“融灣”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8 00:00:57

眼下是北部都會區加快發展、引入產業和重大項目的最佳銜接期。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簡化行政措施拆墻松綁,包括引入快速審批制度,降低工程成本并縮短工期;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再落實長遠發展。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Upload_1758125202550.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082836

新華社消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其任期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李家超宣布,決定提升北部都會區(以下簡稱“北都”)發展的決策層次,將成立由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簡化行政流程,拆墻松綁,加速推進北都建設。

由特區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由財政司司長任組長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按北都各指定發展區的性質和規模,設計發展及營運模式;由政務司司長任組長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成立調研專班,研究北都大學城發展模式;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負責由規劃到執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統籌整合規劃、工程、土地、交通、環保等作全面部署,促進產業進駐,創造職位和提升生產力。

解讀:如李家超在發表施政報告時說,北都是香港的戰略發展區域,具有巨大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雖然政府過去三年已加快建設,但北都幅員廣闊,所需資源投資龐大,我一直為此心急如焚。北都建設務必加速推進”。

占香港總面積約1/3的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并有6個處于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

圖片來源:《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這塊毗鄰深圳的區域,將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今年以來,李家超在不同場合提到希望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并且不止一次用“心急如焚”來形容其心情之迫切。

在專家看來,香港發展一直面臨著空間不足、資源約束的難題,同時其核心區距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其他支點城市太遠,從物理空間上限制了香港的發展潛力和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深度。北部都會區建設將大大提升香港與廣深在科技和產業上的銜接、協作,從而使香港與廣深在地理上“更親近”,產業結合上“更緊密”。

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例,在深圳河兩側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是香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總面積約3.89平方公里。

目前,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第一期三座大樓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支柱產業租戶正陸續進駐,另外五座大樓于2027年起陸續完工。

就在不久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香港發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在外界看來,當全球創新競賽步入深水區,深圳、香港、廣州合作“登頂”,是在更高層面上形成了一種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協同格局。

眼下是北部都會區加快發展、引入產業和重大項目的最佳銜接期。李家超還表示,特區政府會簡化行政措施拆墻松綁,包括引入快速審批制度,降低工程成本并縮短工期;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再落實長遠發展。

將有多少人在這片區域居住、工作?官方預計,北部都會區未來人口約占香港三分之一。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上月底發布的一份報告,截至2024年底,香港總人口為750.06萬人。按照這一數據計算,未來將有約250萬人口生活在北部都會區。

#動向

上海再度召開街鎮營商環境座談會

9月16日,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圍繞“做強街鎮基層基礎,打通營商環境‘最后一公里’”這一主題,召開街鎮主官座談會,聽取街鎮營商環境建設的意見建議。街鎮營商環境建設是城市營商環境的基層基礎。去年同期,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就曾召集街鎮主官圍繞同一主題開展座談交流,聽取街鎮在服務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今年以來,上海在全國首次提出把“支持街鎮營商環境建設”作為8.0任務內容。

上海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引擎

9月16日,上海張江人工智能創新小鎮啟幕,其整合了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內的模力社區、人工智能島等特色產業園區,將成為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浦東新區提出,計劃到2027年,張江人工智能創新小鎮將新集聚人工智能企業500家以上,完成大模型備案100個;到2030年,將新集聚1000家人工智能企業,實現千億元產業規模,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轉化樞紐。

河北出臺措施支持養老機構發展

近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養老機構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6方面24條具體舉措,從用地保障到資金支持,從人才隊伍建設到金融服務,全方位助力養老機構發展,讓老年人享受更優質的養老服務。在資金支持方面,措施明確,對符合條件的新建養老機構按每張床位8000元標準、改建養老機構按每張床位35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

成都地鐵運營里程突破700公里

成都發布消息,9月17日,成都軌道交通17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開通初期運營,至此,成都軌道交通總里程突破700公里。更大規模線網,更能支撐超大客流。目前成都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達到34%,位居全國第二。隨著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17號線二期開通,全線網車站數量達444座,換乘站達到65座,出行將變得更加便利,平均通勤時間也將進一步縮短。

#聲音

商務部:將選擇約50城開展“三新”試點城市建設

9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孔德軍表示,下一步,將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在全國選擇50個左右人口基數大、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好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城市,增加優質消費供給,創新和豐富多元化消費場景,推動新的消費業態不斷涌現、消費活力進一步提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需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孔德軍介紹,開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城市建設,是順應當前消費升級趨勢,著眼于解決優質供給不足短板,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決策部署。商務部將重點支持健全首發經濟服務體系、創新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推進優質消費資源與知名IP跨界聯名,這其中有很多都是服務消費的內容。

#數讀

資產總額超90萬億元,“十四五”央企成績單發布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9月1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以來,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不到70萬億元增長到超過90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9萬億元增長到2.6萬億元,年均增速分別達到7.3%、8.3%。

研發經費連續三年超過萬億元,投入強度從2.6%提升到2.8%,參與了全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攻關,打造了97個原創技術策源地,組建了23個創新聯合體。“十四五”期間,國資央企布局結構不斷優化,6組10家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9家新的中央企業組建設立。

#放榜

報告:上海居長三角中心區27城數字人才引力指數首位

日前,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智聯招聘聯合發布《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數字人才引力指數報告》。根據《報告》,2024年長三角中心區27個城市數字人才引力指數得分落入卓越區(70分及以上)、強勁區(50-70分)、活力區(30-50分)、潛力區(少于30分)四個區間。

具體來看,上海以82.65分唯一登頂卓越區,領先優勢顯著。杭州、南京、蘇州、合肥處于第二梯隊的強勁區域。無錫作為活力區首城,數字經濟沉淀深厚,在人才吸引上具有較大領先優勢。除無錫外,活力區其余城市分差較小,競爭處于膠著態勢。處于潛力區的10個城市,主要分布于蘇北、皖北皖南、浙中南區域。

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數字人才引力指數綜合排名

一級指標前10名分布情況圖片來源:《報告》

《報告》指出,從一級指標進入長三角排名前十的情況來看,雖然蕪湖、馬鞍山、池州三個城市在綜合排名中未進入前十,但在核心分項指標上展現出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區域發展亮點。這些城市的實踐,為優化人才吸引策略提供了差異化的參考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082836 新華社消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其任期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李家超宣布,決定提升北部都會區(以下簡稱“北都”)發展的決策層次,將成立由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簡化行政流程,拆墻松綁,加速推進北都建設。 由特區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由財政司司長任組長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按北都各指定發展區的性質和規模,設計發展及營運模式;由政務司司長任組長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成立調研專班,研究北都大學城發展模式;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負責由規劃到執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統籌整合規劃、工程、土地、交通、環保等作全面部署,促進產業進駐,創造職位和提升生產力。 解讀:如李家超在發表施政報告時說,北都是香港的戰略發展區域,具有巨大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雖然政府過去三年已加快建設,但北都幅員廣闊,所需資源投資龐大,我一直為此心急如焚。北都建設務必加速推進”。 占香港總面積約1/3的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并有6個處于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 圖片來源:《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這塊毗鄰深圳的區域,將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今年以來,李家超在不同場合提到希望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并且不止一次用“心急如焚”來形容其心情之迫切。 在專家看來,香港發展一直面臨著空間不足、資源約束的難題,同時其核心區距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其他支點城市太遠,從物理空間上限制了香港的發展潛力和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深度。北部都會區建設將大大提升香港與廣深在科技和產業上的銜接、協作,從而使香港與廣深在地理上“更親近”,產業結合上“更緊密”。 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為例,在深圳河兩側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是香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總面積約3.89平方公里。 目前,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第一期三座大樓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等支柱產業租戶正陸續進駐,另外五座大樓于2027年起陸續完工。 就在不久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香港發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在外界看來,當全球創新競賽步入深水區,深圳、香港、廣州合作“登頂”,是在更高層面上形成了一種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協同格局。 眼下是北部都會區加快發展、引入產業和重大項目的最佳銜接期。李家超還表示,特區政府會簡化行政措施拆墻松綁,包括引入快速審批制度,降低工程成本并縮短工期;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參考內地“1.5級開發”概念,容許初期先建設和營運具先導性的低密度設施,再落實長遠發展。 將有多少人在這片區域居住、工作?官方預計,北部都會區未來人口約占香港三分之一。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上月底發布的一份報告,截至2024年底,香港總人口為750.06萬人。按照這一數據計算,未來將有約250萬人口生活在北部都會區。 #動向 上海再度召開街鎮營商環境座談會 9月16日,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圍繞“做強街鎮基層基礎,打通營商環境‘最后一公里’”這一主題,召開街鎮主官座談會,聽取街鎮營商環境建設的意見建議。街鎮營商環境建設是城市營商環境的基層基礎。去年同期,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就曾召集街鎮主官圍繞同一主題開展座談交流,聽取街鎮在服務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今年以來,上海在全國首次提出把“支持街鎮營商環境建設”作為8.0任務內容。 上海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引擎 9月16日,上海張江人工智能創新小鎮啟幕,其整合了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內的模力社區、人工智能島等特色產業園區,將成為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浦東新區提出,計劃到2027年,張江人工智能創新小鎮將新集聚人工智能企業500家以上,完成大模型備案100個;到2030年,將新集聚1000家人工智能企業,實現千億元產業規模,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轉化樞紐。 河北出臺措施支持養老機構發展 近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養老機構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6方面24條具體舉措,從用地保障到資金支持,從人才隊伍建設到金融服務,全方位助力養老機構發展,讓老年人享受更優質的養老服務。在資金支持方面,措施明確,對符合條件的新建養老機構按每張床位8000元標準、改建養老機構按每張床位35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 成都地鐵運營里程突破700公里 成都發布消息,9月17日,成都軌道交通17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開通初期運營,至此,成都軌道交通總里程突破700公里。更大規模線網,更能支撐超大客流。目前成都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達到34%,位居全國第二。隨著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17號線二期開通,全線網車站數量達444座,換乘站達到65座,出行將變得更加便利,平均通勤時間也將進一步縮短。 #聲音 商務部:將選擇約50城開展“三新”試點城市建設 9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孔德軍表示,下一步,將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在全國選擇50個左右人口基數大、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好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城市,增加優質消費供給,創新和豐富多元化消費場景,推動新的消費業態不斷涌現、消費活力進一步提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需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孔德軍介紹,開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試點城市建設,是順應當前消費升級趨勢,著眼于解決優質供給不足短板,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決策部署。商務部將重點支持健全首發經濟服務體系、創新多元化服務消費場景、推進優質消費資源與知名IP跨界聯名,這其中有很多都是服務消費的內容。 #數讀 資產總額超90萬億元,“十四五”央企成績單發布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9月1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以來,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從不到70萬億元增長到超過90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9萬億元增長到2.6萬億元,年均增速分別達到7.3%、8.3%。 研發經費連續三年超過萬億元,投入強度從2.6%提升到2.8%,參與了全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攻關,打造了97個原創技術策源地,組建了23個創新聯合體。“十四五”期間,國資央企布局結構不斷優化,6組10家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9家新的中央企業組建設立。 #放榜 報告:上海居長三角中心區27城數字人才引力指數首位 日前,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智聯招聘聯合發布《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數字人才引力指數報告》。根據《報告》,2024年長三角中心區27個城市數字人才引力指數得分落入卓越區(70分及以上)、強勁區(50-70分)、活力區(30-50分)、潛力區(少于30分)四個區間。 具體來看,上海以82.65分唯一登頂卓越區,領先優勢顯著。杭州、南京、蘇州、合肥處于第二梯隊的強勁區域。無錫作為活力區首城,數字經濟沉淀深厚,在人才吸引上具有較大領先優勢。除無錫外,活力區其余城市分差較小,競爭處于膠著態勢。處于潛力區的10個城市,主要分布于蘇北、皖北皖南、浙中南區域。 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數字人才引力指數綜合排名 一級指標前10名分布情況圖片來源:《報告》 《報告》指出,從一級指標進入長三角排名前十的情況來看,雖然蕪湖、馬鞍山、池州三個城市在綜合排名中未進入前十,但在核心分項指標上展現出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區域發展亮點。這些城市的實踐,為優化人才吸引策略提供了差異化的參考價值。
香港 城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手机 | 日本孕交系列视频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二区区精品 | 亚洲第四色色色色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08粉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