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20:16:38
9月15日,“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發布,500強企業總營收達110.15萬億元,千億級企業占比過半,入圍企業平均研發強度創新高。其中,陜西11家企業入圍,數量居全國中游,5家排名上升,1家持平,5家下滑,反映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轉型的進程與壓力。陜西需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領軍企業,跑出下一個“超級企業”。
每經記者|張文瑜 每經編輯|賀娟娟
9月1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公布了“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這是中國企聯連續第24次向社會發布該榜單。
2025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達110.15萬億元,入圍門檻實現23連升,達479.60億元,提升5.79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總額4.71萬億元,增長4.39%。
其中,陜西貢獻了11個席位。從全國范圍看,陜西的上榜企業數量居全國中游位置,與湖北、河南、安徽基本處于同一陣營,但明顯落后于北京、廣東、浙江、山東、江蘇等地區。
相比上年排名,陜西軍團呈現出“五升一平五降”的格局。雖無新面孔出現,但也無一家掉隊,反映出陜西頭部企業基本盤的穩定。
排名浮動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轉型的進程與壓力。哪些企業在上升通道中穩步前行,哪些正面臨嚴峻挑戰,成為觀察陜西經濟質量變化的一個微觀切口。
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于近期發布,以2024年企業的營業收入作為入圍標準,展現了中國頭部企業的最新格局。
總體來看,500強企業總營收達110.15萬億元,千億規模企業數量顯著增長,2025中國企業500強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數量為267家,較上年增加14家,千億級企業占比達53.4%。
同時,入圍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連續8年提升,創下1.95%的新高;國企、民企入圍企業數量保持基本均衡格局,分別為251家、249家。
國家電網以3.95萬億營收排名第一,中國石油以2.97萬億營收排名第二,中國石化以2.93萬億營收排名第三,中國建筑、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中鐵、京東集團進入前十。
區域表現上,陜西此次共有11家企業入圍,與湖北、河南、安徽數量接近,處于全國中游水平。盡管未有新企業進入榜單,但也無一下榜,顯示出陜西頭部企業基本盤的穩定。
與去年榜單相比,11家陜企中,5家排名上升,1家持平,5家出現下滑。
其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列第46,較去年提升1個名次;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保持第75位,兩者仍是僅有的進入前100強的陜西企業。
多家陜企排名顯著躍升。陜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從第359名升至第320名,提升39位;陜西泰豐盛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泰豐盛合)從第341名升至第311位,前進30位;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彬縣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彬縣煤炭)也分別上升11位和13位。
排名出現下滑的企業,則或多或少面臨行業周期調整及轉型壓力。
如陜西建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受建筑行業周期影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普遍承壓,導致該公司排名較往年略有下降。
此外,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陜西汽車控股集團以及陜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出現不同程度的名次下滑。
縱觀本次上榜的陜企,能源化工、建筑工程及制造業占據了絕對主力,消費類品牌、現代服務業等企業幾乎缺席。
這也與陜西的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密切相關。
陜西煤、油、氣、鹽資源富集,儲量豐富、品質優良、種類齊全,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這類資源型產業通常依賴國有資本主導開發,因此多數上榜企業具備較強的國資背景,也屬意料之中。
三家上榜民營企業中,除隆基綠能屬于新能源板塊外,彬縣煤炭仍處于傳統能源領域,泰豐盛合則從事大宗商品貿易與物流運輸,業務仍緊密圍繞能源產業展開。
這也引發一個思考,陜西坐擁眾多高校與科研機構,科教資源雄厚,制造底子強,但在將科創優勢轉化為產業與企業優勢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F有的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尚缺乏具備沖擊500強實力級別的選手。
來源:VCG211401312070
在此背景下,泰豐盛合的表現值得關注。
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業務涵蓋煤炭、化工、有色金屬等多個大宗商品貿易板塊,并延伸至物流運輸、實業投資、工程建設及金融服務等領域,業務覆蓋全國17個省份及多個海外地區。
作為中國企業500強榜單近幾年的“新面孔”,泰豐盛合成長迅速。2023年首次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即位列第439位,2024年升至341位,2025年進一步提升至311位。
同時,其已連續四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最新排名為133位。截至2024年底,泰豐盛合位列陜西百強企業第11位,距前十僅一步之遙。
不過,中國企業500強以營收為衡量標準,但“規模大”并不直接等同于“實力強”。
從上榜陜企來看,部分企業雖然營收規模龐大,但凈利潤率卻偏低,衡量一家企業的競爭力,還需對照其盈利能力、創新能力、全球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于陜西而言,在鞏固傳統產業優勢的同時,亟需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領域的領軍企業。尤其是在新能源、半導體、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賽道,陜西已具備一定實力和積累,能否跑出下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超級企業”,值得持續關注與期待。
封面圖片來源:VCG21140131207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