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6 16:42:06
近日,百亞股份發布股東擬減持公告,三大員工持股平臺擬因資金需求減持不超2%股份。2025年上半年,受輿情影響,其線上銷售同比下降9.4%,但預計第四季度恢復常態。公司線下渠道增長迅猛。今年以來,百亞股份股價強勢,多次創歷史新高。
每經記者|章光日 每經編輯|吳永久
近期,三孩概念股百亞股份發布股東擬減持的公告。基于自身資金需求,公司三大員工持股平臺擬減持不超過2%的公司股份。今年上半年,受輿情因素影響,百亞股份線上銷售同比出現下降。但公司股價表現卻很強勢,多次創下歷史新高。
百亞股份線上銷售何時能夠恢復?公司股價表現為何如此強勢?接下來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就來詳細探究一番。
百亞股份主要從事一次性個人衛生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涵蓋衛生巾、嬰兒紙尿褲、成人失禁用品等領域,公司旗下擁有“自由點”“好之”“丹寧”等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美譽度的品牌。同花順顯示,百亞股份具有三孩概念,公司旗下“好之”為嬰兒紙尿褲品牌,定位于中高端產品。
百亞股份于2020年登陸深交所,上市之后,公司的凈利潤僅有1年出現下降。由于疫情、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2022年百亞股份的凈利潤同比下降17.83%,不過公司的營業收入仍然同比增長了10.19%。
如果不考慮2022年的短期下滑,上市至今,百亞股份的整體業績表現還是十分亮眼的。同花順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百亞股份的營業收入從12.51億元增長至32.54億元,凈利潤從1.83億元增長至2.88億元。
不過,百亞股份毛利率和凈利率走勢相反,這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增速明顯高于其凈利潤增速。2020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持續提升,從42.66%提升至53.19%;凈利率卻持續下滑,從14.56%下降至8.84%。
2024年百亞股份的凈資產收益率達到20.83%。上市前,百亞股份的凈資產收益率持續維持在20%以上的高水平。IPO募資后,由于凈資產因資本流入而短期內大幅增厚,公司經歷了正常的凈資產收益率攤薄效應。隨著募投項目逐步投產并釋放效益,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成功消化了新增資本,至2024年凈資產收益率已重回20%以上。
2025年上半年,百亞股份業績增速明顯下降。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64億元,同比增長15.12%;實現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4.64%。其中,第二季度單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僅有0.18%,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25.50%。
百亞股份以經銷商、KA和電商為主要銷售渠道。從渠道端來看,今年上半年電商渠道受輿情影響較大,百亞股份電商渠道的營業收入約為5.9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4%。2025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山東濟寧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將衛生巾、紙尿褲的殘次料翻新后重新銷售,嚴重威脅消費者健康。事件迅速引發公眾關注,相關話題在社交平臺和新聞媒體中持續發酵。
(圖片來源:截圖自百亞股份2025年半年報)
那么電商渠道什么時候能夠恢復常態呢?2025年8月15日,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中,百亞股份表示,預計今年四季度將恢復至正常增速狀態。
不過,今年以來,百亞股份的股價表現強勢,并沒有受到短期輿情的影響。以前復權方式計算,2022年10月份,百亞股份股價最低跌至6.95元。不過,隨著業績持續向好,公司股價也持續走強。2025年百亞股份的股價多次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5月份最高漲至34.99元。相較于2022年的低點,百亞股份股價最高漲幅超過4倍。
那么,百亞股份的基本面到底有何亮點呢?盡管線上渠道短期受阻,但百亞股份線下渠道增長依舊迅猛。2025年上半年,百亞股份線下區域實現營業收入11.33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8%。百亞股份上市之前主要銷售區域為川渝地區和云貴陜地區。上市之后,公司不斷拓展新的銷售區域。2025年上半年,百亞股份在其他省份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4.2%。百亞股份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對其他省份的資源投入,以更好地推進全國市場拓展節奏。
2025年9月25日晚間,百亞股份發布了關于公司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該公告顯示,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元匯投資、元周投資和元向投資擬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859.3萬股公司股份(不超過總股本的2%)。元匯投資、元周投資和元向投資是百亞股份上市前員工持股平臺,本次減持主要是基于平臺員工自身資金需求。截至目前,元匯投資、元周投資和元向投資合計持有百亞股份約8.15%的股份。
(圖片來源:截圖自百亞股份公告)
截至9月26日收盤,百亞股份收盤價為25.85元,動態市盈率為37.52倍,市值為111.1億元。如果上述三大員工持股平臺以25.85元減持859.3萬股,那么其套現金額將超過2.22億元。
免責聲明:本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交易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