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6:29:58
每經記者|溫夢華 每經編輯|趙云
中國酒業迎來了一個以韌性和可持續性為導向的新增長周期。
這個轉型調整期,轉型的本質是什么?調整重點在哪里?
9月29日,一年一度的2025中國杏花村國際酒業博覽會開幕。多家頭部酒企、眾多產業大咖共話行業發展未來。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本屆酒博會期間舉辦的2025中國酒業發展大會上表示,面對宏觀經濟周期起伏與產業內部日益加劇的差異化競爭,產業亟需實現轉型——從依賴規模擴張的放量增長模式,轉向注重效率與創新的結構增長路徑。中國酒業的未來,在于以“重構”破局,以“創新”驅動,以“文化”引領,以“協同”共生。
“消費市場正經歷從'量價齊升'到'價值升維'的轉型。”宋書玉表示,當存量競爭加劇、消費需求分化、渠道沖突等矛盾不斷升級,當產能過剩與需求放緩、消費場景弱化與增長壓力不斷升級,必將倒逼全產業鏈系統性重構。
而在他看來,這場價值重構涉及產品、渠道、品牌和消費者關系等多個層面。
消費需求層面,是從量到質的重構,更加注重品質、個性化和健康化。
產品價值層面,是從“產品交付”轉向“體驗共創”的重構,結合了產區、文化、服務構建綜合價值。
品牌建設層面,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滿足需求多元。
渠道層面,從壓貨、鋪貨到數智化精準觸達。
廠商關系層面,從零和博弈到價值共同體,廠商共同制定市場策略,協同服務消費者。
“過去以香型為核心的價值表達,正轉向以產區生態為基礎、文化符號為紐帶、風味個性為重點、場景服務為延伸的立體化構建。”產區集群化發展已成為產業共識,通過地理標志保護、產區標準制定、產區品牌共建,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科技創新正成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在風味科學研究中,精準追蹤風味物質的生成路徑與轉化規律,實現對酒體風味輪廓的定向設計與精細調控,為產品個性化與高品質奠定科學基石。
在產品結構方面,以標準化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產品創新,正在滿足多元化需求。加快與國際接軌,引導產業聚焦酒體風味創新與品質提升。“品牌+風味”個性化表達,也正在構建更具識別度和消費共鳴的品質表達體系。
在消費創新上,深度挖掘消費者偏好與市場趨勢,賦能精準營銷策略的制定;同時,通過沉浸式體驗、社群運營的深度互動以及數字化渠道的拓展,重構酒類銷售生態,有效觸達并連接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宋書玉指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必須通過“活態傳承”實現文化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驅動產業的價值升級與品牌躍遷。
“具體而言,文化創新擁有多維度的實踐路徑。”首要任務是加強對傳統釀造非遺技藝的系統性保護與活態傳承;其次,積極推動產城融合,將釀酒工藝、歷史遺跡、地域風情與旅游體驗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的文化消費新場景,讓消費者感知酒文化的魅力;再次是著力塑造具有高辨識度和情感共鳴的“酒文化IP”,通過挖掘歷史典故、地域特色或工藝精髓,形成獨特的文化符號與敘事體系,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
他還特別談到了中國酒文化的全球傳播。應當摒棄生硬的灌輸,轉而采用更富感染力的國際化表達策略。比如借助“場景化”營造,強化“體驗化”互動,讓國際消費者通過參與、感官品鑒等方式,深度領略中國酒文化的獨特韻味與東方美學的魅力。
中國酒業是萬物共生的生態網絡,社會關系、廠商關系、媒體關系都必須建立在從“零和博弈”轉向“共生共榮”的競合發展之上。
宋書玉認為,廠商關系重構則是中國酒業生態協同的關鍵。要構建“價值共同體”,形成創業共同體、致富共同體、事業共同體、生命共同體。通過渠道模式創新、供應鏈優化、利益分配機制改革,實現廠商協同增效。
而誠信體系建設是生態協同的基礎。通過建立全流程可追溯體系、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強化市場監管機制,重塑消費者對酒類產品的信任。“中國酒業誠信體系”通過嚴格準入、動態管理、全程追溯,構建起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誠信體系,為產業樹立標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