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20:35:05
在全球科技與產業深度變革浪潮中,硬科技創新憑借高技術壁壘、強研發投入屬性,已成為重塑競爭格局、引領產業躍遷、破解“卡脖子”難題的核心驅動力。
早期硬科技企業作為硬核技術突破的先鋒,深耕半導體、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關鍵領域,以“從0到1”的原創性技術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筑牢根基、為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鏈提供底層支撐,因此精準發現并支持具備核心專利與研發能力的潛在硬科技未來產業領袖,是把握科技革命機遇、共筑自主創新格局的關鍵舉措。
創業邦持續關注創新經濟及其推動者,基于早期科技創新企業對引領中國科技發展和推動時代進步的重要意義,創業邦今年繼續推出“硬科技創變者”評選活動。本次評選聚焦智能制造和醫療科技兩大領域,旨在挖掘具備創新潛力的早期企業,推動產業生態體系化發展與持續進階。
本次評選用時三個月,依托早期企業的踴躍申報和投資機構的積極推薦,最終吸引超百家早期企業完成有效申報。我們對申報企業開展數據核實、研究分析及調研評審等核心環節,結合企業在技術與產品成果、商業價值與潛力、創始團隊影響力三大評審維度的綜合表現,采用“內部初審+ Demo China 活動現場專家評委打分終審”的復合評審模式。其中,通過初審的企業于9月24-25日,在創業邦2025(第十九屆)Demo China大會進行創新展示,由現場專家評委進行終審評分,最終44家企業入選“2025 值得關注的硬科技創變者”榜單。
近3年,大會全力以“AI+科技資本”為主線展開,匯聚眾多優秀的早期人工智能及硬科技科技公司、知名投資機構、產業大公司。本屆DEMO CHINA以“覺醒·共生·超越”為主題在杭州舉行,現場評選《2025值得關注的AI創變者》《2025值得關注的硬科技創變者》兩大企業榜單,匯聚機器人*智能硬件、AI創新應用、智能制造、醫療科技等前沿科技賽道126家早期企業同臺競技。大會同期,還發布了《2025最受贊賞的風險投資機構榜》,吸引213家投資機構齊聚杭州。致力于打造中國具有影響力的早期科技企業展示及鏈接平臺,18年來,DEMO CHINA吸引47000+創業企業報名,1506家企業登臺展示。其中,623家企業成長到A輪以后,327家企業參與后進入下一輪融資,35家企業成功上市。
在Demo China 活動現場創新展示環節,智能制造專場的巽霖科技和燕芯微,醫療科技專場的智源深瀾和迪拓生物,晉級到終極展示環節,同時斬獲最值得關注的“創新之星”獎項。
獲獎企業畫像:
行業分布:25家獲獎企業分布在智能制造領域,聚焦在新能源電池、新材料、半導體和先進設備等細分賽道;19家企業分布在醫療科技領域,聚焦在醫療器械、合成生物和創新藥等細分賽道。
成立年限分布:獲獎企業平均成立年限為3年,其中成立年限在1年以下的企業2家,這2家企業分布在醫療科技領域;成立年限在1-3年的企業有23家,數量占比52%;成立年限在3-5年的企業有14家;5年以上的企業有5家。
地域分布:獲獎企業所在地域前三名分別是北京、浙江和江蘇,其中,10家企業集中在北京,分別有9家和8家企業分布在浙江和江蘇,緊隨其后的是上海和安徽。本次獲獎企業中還有1家新加坡醫療科技企業。憑借豐富人才資源及活躍創業環境,北上浙蘇區域成為大量硬科技初創企業匯聚地。
數據來源:根據申報數據 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
團隊背景:24家獲獎企業核心團隊有留學背景;超九成企業創始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近七成擁有博士學位;畢業學校方面,有6位企業創始人畢業于清華大學、5位畢業于復旦大學,畢業于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分別有2位。復合背景的人才結構是早期硬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數據來源:根據申報數據 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
融資情況:86%獲獎企業擁有歷史融資記錄,14%獲獎企業目前暫無融資經歷。伴隨著企業技術成熟與驗證深化,未來將吸引更多早期及產業資本關注。
2025值得關注的硬科技創變者名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