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30 21:21:45
據畢馬威報告,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超3000億元,預計2027年突破4000億元。國慶中秋長假,寵物托運需求激增,高鐵、航空加碼寵物出行。寵物旅游成新藍海,創業者涌入,客單價高達3000元-20000元。然而,交通受限、住宿艱難等供給問題凸顯。專家認為,寵物旅游更適合“小而美”模式,依賴上下游產業鏈完善,需較長時間發展,而非資本驅動的大規模擴張。
每經記者|舒冬妮 每經編輯|董興生
編者按
借用畢馬威《2025年中國寵物市場報告》的話:在“悅己經濟”與“情感消費”崛起的宏觀背景下,寵物經濟正以不可忽視的增速重塑中國寵物消費市場格局。2024年,我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預計至2027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寵物正逐步從“功能性伴侶”向“家庭成員”的角色轉變,反映出我國寵物經濟具有強勁的增長潛力。
不可否認,寵物消費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近兩年,一場圍繞寵物的消費升級,正蔓延到方方面面:寵物走進越來越多的商場,越來越多的養寵人選擇帶寵物一起旅游、給寵物拍寫真、讓寵物健身上學……
相對于寵物食品、寵物醫療等傳統行業,一些關于寵物的新興行業也不斷涌現,所有和“人”相關的生意都正在“寵物”身上重做一遍。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聚焦寵物經濟新藍海,看養寵人如何帶“毛孩子”過國慶中秋長假,并推出系列報道;記錄下這些新服務形態折射出的中國家庭結構與情感滿足方式變遷,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涌現的機遇、挑戰與無限可能。
搶不到票,根本搶不到票。國慶中秋長假前夕,9月27日至30日,北京到杭州連續4天的寵物托運都沒有票了,北京到上海的熱門車次也顯示,寵物托運倉位已滿。小雪(化名)沒想到,高鐵寵物托運會這么搶手。
和人的旅游旺季一樣,國慶長假也是寵物的出游旺季。2025年4月8日起,
鐵路12306正式推出“寵物托運”功能,試點京滬高鐵部分車次。此后,帶上“毛孩子”一起看世界,成為越來越多養寵人的選擇。
高鐵“寵物托運”還在持續擴大試點范圍;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國東航等也陸續開通了“寵物進客艙”業務,多家航司紛紛加碼掘金寵物出行賽道。近日,吉祥航空方面告訴記者,從5月推出“萌寵飛”寵物運輸服務至今,承運寵物航班的平均客座率為近90%。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舒冬妮 攝
據投資銀行高盛的一份報告,2024年中國寵物總量首次超過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且按目前趨勢發展,預計到2030年,寵物數量或將達到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的兩倍。隨著寵物家庭滲透率持續提升,一個百億元級的寵物旅游市場或正在悄然崛起。
記者采訪了三位不同時期進入寵物旅游行業的創業者,他們的公司規模都不大,但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客戶,并實現盈利。據了解,中高端寵物旅游團客單價高達3000元~20000元,價格不菲,但還是有不少人豪擲千金。在受訪者看來,寵物旅游是相對于傳統寵物食品、寵物醫療的新藍海。
然而,狂熱的需求背后卻是割裂的供給現實:交通受限、住宿艱難、景區準入標準不一、保險產品缺失,使得攜寵出游仍道阻且長。
“我一開始也是以為,狗是陪著主人出去玩的,比如客人自己想出去玩,自己又舍不得狗狗,就一起出來了。但后來我發現,有的客人去這個地方很多次了,他就是想帶著狗狗一起去看看這個世界,見一見山川湖海,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寵游天下的負責人李勇鐵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攜寵旅游。
最早,李勇鐵是在傳統旅行社做“人”的生意,因發現周圍朋友攜寵旅游的需求,才進入這個行業。寵游天下已成立5年,累計會員數接近2萬人,20多個人的團隊,僅以湖北為主每年就要辦500多場線下活動。隨著在行業站穩腳跟,目前,公司已開始接收全國各地的客戶。
七八年前,攜寵旅游的初始形態還是寵物社交,先從帶寵物線下見面玩耍,再逐步去更遠的地方。北京樂寵樂行創始人張紹鵬最早組織線下寵物活動,2018年時,一個月只有兩三場,一年下來辦了40場活動。到了2022年,活動變成一個月七八場,一年有近百場活動。
2023年,線下活動需求爆發,公司營收第一次突破100萬元;2024年,需求量持續增長,營收一年就翻了五六倍。目前,樂寵樂行全網粉絲超過20萬,僅微信社群就有超過7000人。
張紹鵬介紹,樂寵樂行只有7名全職員工,主要產品分為短途的“樂寵周末”和長途的“帶狗中國行”,前者主要在北京周邊,后者會去新疆、海南、云南等更遠的地方。短途游人均消費兩三百元,中長線路的攜寵旅游團人均1萬元至2萬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李勇鐵表示,寵游天下也主打中高端,短途一日游的客單價為300元/天,長線五六天的產品價格在3000元~5000元區間,最高端的精品旅游團價格也達到2萬元,整體比傳統旅行社客單價高。
他解釋,相比傳統旅游團,寵物旅游還要增加洗車費、酒店衛生費等費用;在人員配比上也會增加成本,一個攜寵旅游團通常是領隊兼司機、攝影師、訓犬師三個人作為最基本的配比。因為管理細致,加上當地競爭相對不激烈,寵游天下的復購率高達70%~80%,一個旅游團里有超過70%的人不是第一次參團。
2024年10月,在溫州的周廣旭第一次帶狗參加線下景區活動,養了十幾年寵物狗,他第一次知道原來寵物還可以這樣養。看到旺盛的市場需求和供給不足,2024年12月,周廣旭掛靠一家旅行社,成立“寵寵欲動”俱樂部。到今年4月,俱樂部接待寵物主人數就達到1000人,每個月要辦近10場活動。8月初,他又創辦了一家“寵物幼兒園”,不斷擴展自己的寵物生意邊界。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預計到2027年突破4000億元。其中,寵物旅行相關服務雖然占比不高,但增速顯著。攜帶寵物一同旅行已成為大量養寵人的強烈需求,其中“90后”“95后”成為主力消費人群。
相比寵物食品、寵物醫療等傳統行業,寵物旅游這一新興市場正在高速增長,但從供給端來看,卻面臨著重重困境。
張紹鵬看到,目前行業內的公司大部分是初創型企業,以俱樂部形式,幾個人運營,提供的服務也不夠穩定,離行業成熟還有很遠的距離。在他看來,現在的寵物旅游,每一步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不同于人的旅游,寵物旅游沒有現成的線路,要形成一條線路產品需要從零開始。以目的地為導向進行規劃,線路上的每個點都需要實際踩點,酒店是否寵物友好,是否有寵物友好的景區,是不是淡旺季都友好,交通工具是否寵物友好等等,都需要實際走一遍。”張紹鵬表示,如果是北京周邊,踩點需要一兩天,如果是長線產品,完整的踩點前后需要一個月。
在交通方面,寵物出行面臨諸多限制。今年來,鐵路和民航部門雖然做出了一些改進,但對養寵人來說,距離真正的“寵物友好”還有差距。
例如,鐵路12306推出的寵物托運服務,要求寵物必須裝在籠子里,辦理檢疫證明,且僅限于部分車次的行李車運輸,主人不能隨時探望,不少寵物主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難以接受”。多家航空公司上線寵物乘機業務,但同樣有諸多限制:每個航班最多容納2只寵物進入客艙,需提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寵物箱尺寸有嚴格規定。記者查詢某航司“寵物進客艙”服務看到,單只寵物單程票價為1500元,高于許多全價經濟艙機票。
專門的寵物酒店也很少,更多的是寵物友好酒店,但攜寵入住需要支付額外費用。記者在OTA平臺(在線旅游平臺)上看到,每只寵物每次入住需另支付100元、200元、500元不等,該費用甚至超過原房費的50%。更糟糕的是,幾位受訪者均表示,在旅游旺季,寵物友好酒店可能也不再“友好”,訂不到房間是常有的事。
張紹鵬和李勇鐵提到,景區的“寵物友好”也很模糊,一些寵物友好景區只允許小型犬進入。在“五一”“十一”假期這類旅游高峰期,當人流量大幅增長,寵物還是得給人讓道。根據多年經驗,李勇鐵總結得出,適合寵物旅游團的路線,要么是冷門的景點,要么是草原、海邊這類相對“地廣人稀”的地方。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雖然不少景區也在逐步放寬對寵物的各方面限制,但他們都明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對于攜寵出游的旅游團,他們大多選擇大巴或商務車自駕,高端的就是包機。李勇鐵表示:“大巴有它的位置,酒店有它的狗窩,吃飯的時候有它專門的椅子,景區能讓寵物進去,要真的以寵為本,這條路還有很遠。”
寵物保險是寵物旅游的另一個痛點,因為責任難以界定,李勇鐵到現在也很難找到一款滿意的寵物意外險。在寵物保險領域,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寵物醫療險,針對寵物旅行意外險的產品幾乎是空白。
從二級市場看,2025年上半年,寵物行業多家上市公司如乖寶寵物、天元寵物、佩蒂股份等實現業績增長。但另一方面,寵物卻在一級市場“遇冷”了。
艾瑞咨詢《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寵物行業融資環境于2021年開始出現“寒冬”,融資事件數量大幅下滑,2022年和2023年同比下降均超過25%。其分析認為,新進入市場玩家數量過多且產品服務同質化,使得市場難以出現優質投資標的。
回到寵物旅游行業,記者也注意到,IT桔子數據顯示,近年來絕大多數投資流向了寵物食品、醫療保健和智能設備領域,專門針對寵物旅游的投資寥寥無幾。
近日,眾海投資合伙人李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寵物消費的本質是“情感經濟”,具備長期價值,未來很長時間市場仍會持續增長,同時伴隨著消費升級,一些細分領域還會迎來快速增長。
但他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對于諸如寵物旅游的新興領域,其進入門檻低、依賴人力以及服務難以標準化,規模擴張、效率提升與品質維持存在矛盾,同時行業也依賴上下游產業鏈的完善,需要較長時間,并不適合資本化快速發展。
在他看來,已經上市的寵物公司中,寵物食品和寵物醫藥兩者是更能標準化和具備高壁壘的行業,更符合規模化投資邏輯。純粹的服務或零售業態,在中國成熟的電商和物流環境下,很難獨立成長為大型公司。
對于近期鐵路12306和航司推出寵物托運及客艙服務的現象,李穎認為,這是行業基礎設施的完善,能進一步拓展寵物消費的地理半徑。但他也不認為這會催生獨立的寵物出行巨頭。物流的核心是網絡效應,需要足夠的運輸密度,而寵物的運輸頻次不足以支撐一個獨立的高密度網絡。這些服務更可能融入現有的旅行、物流大平臺,成為其生態的一部分。
“寵物市場還會不斷增長,但對于寵物旅游這類偏服務的新領域,其實更適合做小而美的生意,依靠自身現金流穩步發展,而非資本驅動的大規模擴張。”李穎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