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12:04:22
每經記者|葉峰 每經編輯|肖芮冬
9月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股指盤中發力上揚,滬指、深證成指小幅走高,科創50指數一度漲超2%。全月來看,創業板指累計漲約12%創逾3年新高,科創50指數漲超11%創近4年新高。
隨著昨日交易結束,前三季度場內ETF成績排名也塵埃落定。多只港股醫藥相關ETF今年來表現亮眼,躋身漲幅榜前10名。
港股創新藥ETF基金前三季度大漲113.48%
從二級市場ETF的價格表現來看,港股創新藥ETF基金年初以來大漲113.48%奪冠,港股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50ETF、港股通醫療ETF富國、港股通創新藥ETF、恒生創新藥ETF等緊隨其后,年內累計漲幅均超100%。
受創新藥BD出海合作落地、優秀臨床數據讀出和政策支持驅動,創新藥板塊在上半年表現亮眼。
有分析認為,在創新藥政策支持下,新上市產品有望快速實現商業價值,伴隨著國家全鏈條鼓勵創新藥政策的落地,國產創新藥在院內產品的占比還會快速提升,有望成為成長性最好的細分板塊。
此外,從中報業績來看,創新藥、CXO、生物制藥等醫藥行業細分板塊均迎來業績修復。目前,板塊具有“創新升級+盈利拐點+出海BD常態化”三重邏輯,這三重邏輯將持續支撐后續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漲幅榜前10位均是港股醫藥相關ETF,而第11位則是近期火爆的通信ETF,前三季度大漲96.19%。
受益于AI需求驅動和國內外互聯網廠商資本開支增長,服務器、連接器等龍頭公司業績亮眼,三季度通信概念股大幅走強。
有券商表示,隨著下游實際應用不斷落地,人工智能有望從概念、主題投資進入景氣投資階段。這一趨勢的背后,是AI行業已從早期的概念驗證階段成功邁入規模化應用階段,市場的關注點也隨之從“技術能否實現”轉變為“企業能否盈利”,投資決策更加強調技術商業化的進度、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整個行業的景氣度,人工智能賽道中盈利預期確定向上的標的具備良好投資價值。
建議關注國內AI發展帶動的服務器、IDC、交換機、連接器等板塊,以及海外AI發展帶動的服務器、光模塊等板塊。
能源、煤炭相關ETF前三季度跌幅較大
下跌方面,能源化工ETF今年來累計下跌11.4%,此外,標普消費ETF、能源ETF、能源ETF廣發、煤炭ETF等跌幅均超5%。
今年以來能源、煤炭板塊累計下跌幅度較大,機構持倉徘徊在低位。有機構認為,淡季煤價回落再尋底基本告一段落,非電用煤旺季及迎峰度冬需求釋放有望催化煤價進一步上行。短期看,受到中報業績表現不佳催化,疊加科技行情吸水效應影響,板塊承壓,但卻孕育新的配置機遇。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