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22:23:18
國內主要上市航司披露2025年三季報,三大航在2024年民航業扭虧基礎上,前三季度全部盈利,為全年復蘇奠定基礎,預計2025年有望翻盤。國際航線業務量上漲,成為航司增長突圍點。與之相對的是,吉祥、春秋航空業績下滑,春秋航空“國內最賺錢航司”頭銜被海航控股接替。機票降價是部分航司“旺丁不旺財”的重要原因。
每經記者|楊煜 舒冬妮 每經編輯|陳俊杰
近日,國內主要上市航空公司陸續披露2025年三季度報告。在2024年民航業總體實現扭虧為盈的基礎上,三大國有航司(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歷經數年虧損,在今年前三季度全部實現盈利,為全年業績加速復蘇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相比三大航更早實現全年盈利的吉祥航空與春秋航空雙雙業績下滑。其中,春秋航空“國內最賺錢航司”的頭銜暫時被海航控股接替。曾以成本控制見長的民營航司如今正在面臨哪些挑戰?
“三季度市場競爭激烈,持續‘旺丁不旺財’。反內卷措施成效尚待發揮。”10月31日,中國國航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中點出國內市場困境。
在此背景下,國際市場成為主要航司尋求增長的突圍點。其中,三大航依靠更為深厚的國際航線基礎加速發力,國際市場業務量持續復蘇。
第三季度覆蓋民航業暑運旺季,在暑運及匯兌收益加持下,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前三季度均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及盈利。其中,中國東航前三季度同比扭虧為盈,標志著新冠疫情沖擊以來,三大航空央企的業績復蘇步伐逐漸一致。
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三大航已連續虧損5年,其每年合計凈虧損分別達到370.86億元、409.59億元、1086.87億元、134.23億元和61.59億元。5年下來,三大航累計虧損超2000億元。2025年,三大航業績有望翻盤嗎?
從前三季度的表現來看,曙光已現。第四季度為民航業傳統淡季,目前,中國國航在前三季度已實現歸母凈利潤18.70億元,若公司第四季度的虧損額不超過去年同期的15.99億元,那么中國國航有望全年扭虧。
中國東航和南方航空前三季度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1.03億元和23.07億元,這兩家公司去年四季度仍然存在較大虧損,分別達到40.88億元和36.61億元。不過,根據今年中國東航與南方航空的逐季表現,四季度虧損也有望收窄。
10月31日,民航資深業內人士、廣州旅訊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瀚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3年來,國內民航業通過降本增效等多種舉措,為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盈利奠定了基礎,預計2025年三大航均能夠實現扭虧為盈,但盈利數額不會太大。
當前,國內市場仍表現出量增價跌的供需失衡現象,國際市場成為各大航司尋求增長的突圍點。營運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旅客周轉量(按收入客公里計)中國際航線的漲幅均顯著高于國內航線漲幅。
1~9月,中國國航國際與國內航線的旅客周轉量同比漲幅分別為14.9%和1.2%;中國東航該指標的同比漲幅分別為24.16%和6.08%;南方航空該指標的同比漲幅分別為19.54%和4.10%。
從市場經營策略來看,今年中國東航在國際市場持續發力,新開、加密國際及地區航線,成為國際通航點最多的境內航司。近期,中國東航還將開通上海浦東—奧克蘭—布宜諾斯艾利斯航線,打通南向大通道,該航線也將刷新全球最長單程航線的紀錄。
9月12日,中國東航在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后續將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往遠處飛、往國際飛、往新興市場飛”的三飛策略,不斷優化開拓國際航網,持續推進中轉聯程業務,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此外,南方航空也在近日舉辦的三季報業績會中表示,對比2019年,公司目前國際客座率、座公里收入均有所提升,國際經營好于新冠疫情前水平。2025年冬春航季,公司在國內重點加強廣州、北京大興等樞紐航線,國際以澳洲為增投重點。
“國際航線整體恢復水平已超2019年同期,中美航線恢復情況欠佳,有其特殊原因。”10月31日,中國國航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持續看好國際市場的增長潛力,有計劃通過航線加密、合作聯營、機型優化以及其他措施提升國際業務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吉祥航空與春秋航空兩家民營航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分別實現10.89億元和23.36億元,同比分別下滑14.28%和10.32%。其中,春秋航空增收不增利,吉祥航空營收與利潤雙跌。
值得注意的是,吉祥航空在上半年仍保持業績穩中有進,但在三季度遭遇沖擊,該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88%,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減少超四分之一。
此外,春秋航空上半年營收與利潤總額也均保持增長,但受三季度業績下滑影響,前三季度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6%。春秋航空一度是國內最賺錢的上市航司,不過,截至三季度末,海航控股已實現歸母凈利潤28.45億元,超過了春秋航空。
三季度為民航業暑運旺季,為何春秋航空與吉祥航空卻遭遇“滑鐵盧”?
實際上,不少航司航班量、客運量早已超過2019年,但盈利未完全恢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機票價格降低或是航司未能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航協曾在4月研討會上指出,由于航空公司普遍加大投入,市場競爭激烈,疊加高鐵沖擊,“以價換量”特征明顯,平均票價同比明顯下降。
10月31日,記者從飛友科技CADAS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每月飛機票價比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2月票價同比下滑超過20%,4月超過10%;本應是旺季的七八月,票價同比仍分別下滑8.7%和7.3%;2025年1月至9月,平均票價同比2024年下降8.5%。
“行業競爭格局尚未得到有效改善,產品服務相對同質化、銷售渠道分散且管控力度不足等問題仍待有效解決,以上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行業主體間的有序競爭。”春秋航空在2025年半年報中表示。
“去哪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北京飛喀什為例,今年暑假最低價約為800元,高峰期時票價超過3000元。而據社交媒體網友信息,2024年暑假北京飛喀什的票價超過6000元。航旅縱橫行業發展部總經理趙楠指出,今年暑假機票價格波動主要是因為供給增加,同時,作為最主要的成本之一——油價價格下跌也是另一重要原因。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