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09 16:04:47
每經編輯|程鵬 向江林
原滬市上市公司上海龍宇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原龍宇股份,現“龍宇3”,603003.SH)因大股東占款8.68億無力償還于2025年7月3日正式退市。8月22日,該公司以“龍宇3”之名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
退市后的半個多月,原本欠著上市公司將近9億元的控股股東上海龍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龍宇控股,持股31.13%)“忽然”有錢了。
7月21日,7月24日,控股股東的兩家關聯公司——上海茂晟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茂晟合公司)、舟山信鼎匯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信鼎匯公司)分別向被占款的龍宇股份匯入2.77億元、6010.95萬元,合計3.37億元,部分實現了大股東占款歸還。
第一財經9月19日的一篇報道稱,龍宇股份退市前控股股東拒還8.68億元占款,退市后20天內“還款”超3億元,不符合商業邏輯,“有能力還款卻不趕在退市前還,放著保殼機會不爭取,這完全違背資本市場’拼盡全力保殼’的常規邏輯”。
值得一提的是,龍宇3退市至掛牌“老三板”期間,還收購了上海云漫易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云漫易算)。
據澎湃新聞11月9日報道,記者獲得的云漫易算2024年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云漫易算總資產約為3.57億元,總負債約為3.21億元,其中應付賬款約為2.73億元。
有中小股東認為,實控人徐增增家族通過“承債式收購”,涉嫌用上市公司資金以償債名義借道融資租賃通道將資金給予實控人關聯賬戶茂晟合公司、信鼎匯公司,在退市后實現3.37億的現金還款。
對此,10月29日,龍宇3董秘辦公室答復記者稱,公司已經注意到這類消息,“都是不實信息。”
控股股東被指“躺平”退市
中小股東此前要求實控人歸還侵占資金
龍宇股份于2012年8月上市,創始人為徐增增,現年73歲,實際控制人為一家三口:徐增增(母)、劉振光(父,現年74歲)和兒子劉策。
2015年,徐增增之子劉策出任公司總經理,并主導了公司從燃油貿易轉型為IDC數據中心服務的轉型。2016、2017年,公司先后收購金漢王技術100%股權、投巨資建設云計算中心,此后有全資設立上海策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轉型之路相對順暢。
2023年,龍宇股份首次爆出大股東大額占款,當年年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但財報顯示,其年末凈資產高達36.93億元,賬面貨幣資金充裕,達11億元。其后,2023年、2024年,龍宇股份財務會計報告連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24年內部控制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
實際上,2024年12月31日,龍宇股份旗下微信平臺“上海龍宇”就發布了一份《關于龍宇控股承諾解決關聯方資金占用問題的情況說明》(下稱《情況說明》)。其中,龍宇控股強調會“全力以赴解決問題”,并稱“正積極與金融機構、戰略投資人等各方進行溝通協商”。
但最終,實控人未再進一步償還侵占資金,2025年6月14日,龍宇股份還對控股股東上海龍宇控股有限公司及上海茂晟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舟山信鼎匯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控股方關聯公司提起訴訟,要求各方償還拖欠資金合計8.95億元。
直至2025年7月3日,公司退市,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仍有8.68億元非經營性占款未歸還,直接觸及了2024年退市新規的“規范類+財務類”退市紅線。
徐增增等人也因財務造假+大股東資金占用遭到了相應的處分,中小股東更在公司退市前試圖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希望以罷免其控股股東董事資格來挽救公司上市資格。
據第一財經報道,截至9月,該訴訟未披露任何后續進展。在市場人士看來,龍宇股份此前長期受大股東控制的現狀,令這場由上市公司主動發起的訴訟,充滿敷衍投資者的意味。
另外,今年6月30日,上海龍宇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召開股東大會,代董事長、董事兼總經理劉策現身。此次股東大會,多位中小股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大致可以分為實控人狀況、還款計劃、公司發展等方向。

龍宇股份股東大會現場 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彼時,劉策稱非常理解各位股東的心情。就占款問題,劉策稱,雖然退市了,等有還款能力還是要還,不會逃避,會注意方式方法、時間節點,在與監管密切溝通,會考慮用可用的資源去融資,并不想拖得非常久。
有中小股東代表稱,龍宇股份退市之前,賬上資金充裕,公司核心業務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連續多年增長,“龍宇股份在大股東占款被披露并被處罰后,為何選擇‘躺平’,放任公司失去上市資格?”

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
龍宇股份退市前最后一份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擁有貨幣資金約7.03億元。
一名中小股東稱,從公司面臨危機后的2024年下半年開始,就有多家外部機構提出溢價收購大股東所持股份,無論是戰略投資,由大股東繼續管理公司,或者大股東套現出局,都可以解決大股東面臨著的占款問題,也將解除其面臨的“背信”的刑事風險。但大股東多次以各種理由拖延、推諉甚至直接拒絕,最終導致了公司的退市,數千名以高溢價購買上市公司股份的中小股東因此損失巨大。
不過,據澎湃新聞11月9日報道,龍宇股份董秘辦公室否認了上述說法。
退市空窗期的 “隱秘收購”
龍宇股份退市后并非立即進入股轉系統掛牌交易,而是經歷了一段長達1個多月的“空窗期”——7月3日退市,8月22日才以“龍宇3”之名在股轉系統掛牌。正是在這段信息披露相對模糊的時期,一項未對外披露的收購項目悄然發生。
天眼查信息顯示,7月15日,上海云漫易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 “云漫易算”)的股東信息發生變更,原股東上海擎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擎霧科技”)退出,龍宇股份以100%持股比例成為新股東。認繳出資日期為7月18日。

龍宇股份沒有公告披露此次收購的細節。
唯一能與這場收購關聯的公開信息,來自“龍宇 3”發布的股轉系統公告:“公司新增一名副總經理,姓名為劉佳能,2025年7月起于公司任職”。但該公告于8月20日才披露這一高管任職情況。
9月24日,龍宇股份通過其微信公號發文《龍宇數據戰略布局——上海云漫易算斬獲億級算力訂單》,宣布云漫易算已成為龍宇股份旗下“專注于人工智能行業算力服務的全資子公司”。

該文說,公司與某人工智能算力領域的新興企業成功簽署首批大規模算力服務訂單。此次合作標志著龍宇數據在人工智能行業算力領域的戰略布局取得進一步突破。

據澎湃新聞11月9日報道,龍宇股份的一位中小股東質疑,公司剛在7月3日正式退市,諸多證據顯示,相關洽談早在退市之前完成,果真是“重大利好”,為何要拖到公司退市后才簽約?
公開信息顯示,云漫易算存在著歷史失信、限高信息,成立短短三年的時間股東已變更4次,法定代表人變更1次。云漫易算被收購前,繳納社保的工作人員不足10人,也沒有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云漫易算2024年審計報告顯示,該公司曾因房屋租賃合同曾與原股東盛鏞置業產生糾紛,共涉及金額2622萬元,在收購之前云漫易算已與盛鏞置業達成和解,每月支付200萬元。
據第一財經此前報道,劉佳能與云漫易算的關聯頗深: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劉佳能曾任云漫易算原股東擎霧科技的執行董事;2023年 1月至2025年6月,劉佳能擔任云漫易算的董事。據接近云漫易算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證實,“劉佳能才是云漫易算真正的實控人”。
信披空窗期收購事項未公告、被收購方實控人擔任公司高管,這一系列動作,均恰好發生在3.37億占款“還款”前后。
財稅專家、上海睿毅財稅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東文分析認為,如果上述資金鏈條屬實或大部分屬實,那么本質就是用公眾公司自己的錢,還大股東欠公眾公司的賬款,構成占資假還。而資金左手倒右手,每一個環節的資金進出,如無正當合理的商業理由,都將承擔巨大的財務和法律風險。
余東文進一步指出,公眾公司本身,可能因 “替償負債” 承擔額外風險;最關鍵的是,這種操作讓中小股東誤以為‘大股東有能力還款’,但實際上資金根本沒從外部進來,只是在關聯方之間轉了一圈,最終損害的是公眾公司小股東的利益。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程鵬?向江林
校對|金冥羽
封面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開信息、澎湃新聞、第一財經、南方都市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